高校公共体育健身健美新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以多关节动作为主线,适时配合单关节动作,由躯干到全身分化教学

2019-11-25 20:11钱华伟
运动精品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验组关节动作

钱华伟

高校公共体育健身健美新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以多关节动作为主线,适时配合单关节动作,由躯干到全身分化教学

钱华伟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当代大学生对健美体型的需要与高校公共体育健身健美教学模式的陈旧之间的矛盾,影响着教学效果。文章运用教学实验、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健身健美新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得出以多关节动作为主线,适时配合单关节动作,由躯干到全身分化的教学模式,较适合引入高校公共体育健身健美课程。

健身健美、多关节动作、分化教学、体育教学模式、实验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有着强烈的追求美的欲望,注重身体的形体美,而健身健美运动恰恰能最有效地满足大学生的这种需求[1]。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健身健美课。受传统体育模式和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健身健美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大学生往往抱着好奇的态度进入健身房,通过几个周的尝试学习锻炼,收获不太明显,慢慢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笔者通过八年左右健身健美教学实践,将学生的教学反馈和教学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总结,经过不断的教学实验,以“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为理念,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练习方法和手段,并能够积极的参与,改善和保持形体,增进健康,终身受益[2]。该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整个教学内容和进度,都围绕着人体适应发展的生理特点进行。前期进行全身大肌肉群的教学,以多关节动作为主线,中期适当结合手臂和小腿,可以采用上下身分化教学;后期强调大肌肉部位不同走向的肌纤维教学,可以采用推拉腿的分化教学,试图在更多的高校进行推广运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校公共体育健身健美教学模式。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施瓦辛格健身全书、健身健美运动、健美、体育教学论等相关方面的著作20余部,检索健身健美课相关论文85余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各种健美运动平台发布的资料,掌握目前普通高校健身健美课开设的现状、问题和教学模式。

1.2.2问卷调查法

设计学生对健身健美课的评价、健身目标、本学期目标完成情况、每周运动频率等方面的问卷,在实验后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在课堂上统一发放,统一回收,发放80份,回收80份。回收效率100%,有效率100%。信度:第一次发放问卷后,间隔一周时间,采用抽样复测法计进行检验,得出两次相关系数为0.895,证明该问卷具有高度的可信度。效度:拜访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10位教学一线的教授和副教授,通过他们对问卷的反馈意见重新修改,最后再次让他们评定,一致通过,证明该问卷的有效性。

1.2.3测试法

清早起床,要求实验者只穿背心和短裤进行身体形态指标测试:胸围、右上臂围、腰围、臀围、右大腿围、腹部皮褶、肩胛下皮褶、大腿皮褶、肱三头肌皮褶。利用皮褶厚度法间接测定中国人身体脂肪含量公式测试出学生体脂率[3];身体素质指标:引体向上、立定跳远、1000M和50M);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台阶指数;均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关规定,由作者和同事在统一条件下共同完成。

1.2.4实验研究法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采用体育俱乐部教学,每天每个俱乐部课程开设4学时,学生自愿选择参加。每个学期末各俱乐部面向全院学生进行四轮选课后最终确定人员,每个俱乐部人数控制在460人左右。随机抽选2017-2019学年两个学期健身健美俱乐部的学员各80名,其中男生60名,女生20名。根据测试情况,进行T检验,保证分组科学合理。第一个学期实验组采用新教学模式:相关理论学习-----全身大肌群教学(每个大肌肉部位选一个多关节动作)-----上下身分化教学(每个大肌肉部位选两个多关节动作,上身加入手臂,下身加入小腿)-----推拉腿分化教学(每个大肌肉部位选两个不同角度肌纤维的动作,再加入一个单关节动作,小肌肉群选一到两个动作);第二个学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关理论学习——逐个动作学习——运动处方制定方法,从2018a2mth至2019a1mth经过两个学期32周的教学实验过程。

1.2.5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数据采用 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均采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健身健美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以简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逐步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科学合理分层训练技巧为目标,不断增进学生健康,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以使健身健美成为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为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和过程:

第一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目标、教学安排、课程要求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提前对健身健美有个整体的了解,清楚每个阶段目的任务,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及课外安排做好准备,接下来进入第一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六周):主要针对躯干部位的大肌肉教学(如胸大肌),训练动作安排为多关节动作(如杠铃推胸),前两个周注重动作的技术提高,可以利用统一讲解示范法,分组进行讨论、相互保护帮助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后四周逐渐提高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这个单元要求:每周三次训练,除每周完成一次体育课上的任务外,选两天(两次训练间隔至少一天)进行重复练习。

第二单元(四周):一天上半身,一天下半身教学阶段。每次课相应大肌肉部位可以安排两个多关节动作(训练到不同肌纤维),由于动作质量不断提高,相应的小肌肉部位用力减少,每个小肌肉部位可安排一个针对动作进行提高。比如胸部:平板杠铃推胸+上斜哑铃推胸。肱三头肌:俯卧杠铃臂屈伸。这个单元要求:练两天休息两天,一次在课堂上完成本周内容,一次在课外进行上周的内容,中间休息一至两天再进行重复训练。

第三单元(六周):一天推的动作、一天拉的动作、一天腿部动作。每次课相应的大肌肉部位在第二单元基础上,可增加一个单关节动作,比如胸部:平板杠铃推胸+上斜哑铃推胸+蝴蝶机夹胸;小肌肉群小增加一个不同肌肉束训练的动作,比如肱二头肌:杠铃垫臂弯举+哑铃锤式弯举;另外,每次课应该增加对核心肌肉群的训练,比如腹直肌:平板支撑。这个单元要求:连续三天训练后休息一到两天,再进行重复训练,可以一次在课堂上完成,另外两次可以在课外完成。

课总训练组数达20组左右,强度也在不断提高,也有了相对固定的练习伙伴。因为都是多关节动作,大肌肉群的训练,强度想要再提高,一次训练课很难完成。所以,第二个单元开始进入一周上半身,一周下半身教学阶段。每周相应的每个大肌肉部位可以安排两个多关节动作(训练到不同肌纤维),由于动作质量不断提高,相应的小肌肉部位用力减少,这个阶段可以每个小肌肉部位安排一个动作。比如教学日常安排:前15min为相关知识讲解(课的目标、计划、营养知识等)、热身活动及关节、肌肉的拉伸——45min完成提高教学计划规定运动量和强度——25min学习2-3个新动作——后5min为拉伸总结

教学评价:(1)学期开始,要求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测试学生基本形体指标;期未再进行同样测试,根据学生目标完成情况,基本数据对比,给学生评分;(2)让学生抽纸条,每张纸条内容为:描述肌肉部位,让学生回答肌肉名称和相应的训练动作,进行正确的动作演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经过一年教学实验后两组学生形体指标对比

从表1可以看到,两组学生胸围、臀围、右上臂围、右大腿围均有显著性差异;另外由于大肌肉部位,肌纤维总量明显高于小肌肉部位,而且多关节动作往往一个动作要用到全身很多的肌肉发力,消耗的热量也就比较大,使两组学生腰围、体脂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学生的体重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很多研究也表明,初期参加健美运动的人士,在运动方面得当情况下,肌肉含量增加比较明显,同时脂肪也会减少,造成两组学生在体重方面相差不多。

表1 实验后两组学生形体指标对比

体重KG胸围CM右上臂围CM腰围CM臀围CM右大腿围CM体脂率(%) 实验组61.5±3.2581.7±4.2124.8±3.3467.2±5.1287.5±2.1345.6±3.2819.3±1.43 对照组60.8±4.7878.9±5.2322.6±2.5470.8±4.6785.7±1.4743.1±2.1221.5±3.78 T检验P>0.05P<0.05P<0.05P<0.01P<0.05P<0.05P<0.01

3.2 经过一年教学实验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对比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能力,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是以形态和机能的发育为基础的。体重、胸围、上臂围、大腿围、肺活量及台阶指数的增加能加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反之,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身体形态和机能的改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5]。表2表明,两组学生在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m测试中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1000m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身体素质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实验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对比

引体向上(个)立定跳远(m)1000m(s)50m(s) 实验组11.2±2.62.26±1.32236±4.757.3±0.34 对照组5.7±3.541.98±3.34240±3.288.4±0.27 T检验P<0.01P<0.01P<0.05P<0.01

3.3 两组学生期未评价指标对比

考评方法也是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起着重要导向作用。本研究从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一方面:学期开始,在教师指导监督下相互测量,填写学期目标卡片:内容包括上健身健美课的目标、体重、胸围、腰围、大腿围、上臂围,学期末在同样条件下,再次测试以上指标,根据学生运动目标,结合两次测试指标的变化情况给出相应的分值;另一方面:根据教学计划内容,制作十八张测试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三个问题:(1)通过描述,让学生回答出相应的肌肉名称;(2)该肌肉名称相应肌纤维的训练方法——动作名称;(3)用中等强度完成10-12次动作演示,根据学生技术运用情况给分。两大项各占50%,最后对两组学生最终得分进行统计,从表3可以看到,实验组优秀和良好占比总人数的77.5%,对照组优秀和良好只占35%,实验组不及格仅占5%,对照组不及格占比45%。

表3 两组学生期未评价指标对比

人数优秀(>95)良好(81-94)及格(60-80)不及格(<59) 实验组80人42.5%35%17.5%5% 对照组80人11.25%16.25%27.5%45

3.4 两组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对比分析

表4 两组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对比

学生自我反馈组别答案(百分比) 上健身健美课的目标实验组减脂38.75%、增肌47.5%、学习健身知识11.25%、其他2.5% 对照组减脂40%、增肌45%、学习健身知识10%、其他5% 本学期健身目标完成情况实验组完成53.75%、基本完成32.5%、未完成13.75% 对照组完成16.25%、基本完成 31.25%、未完成52.5% 是否喜欢本学期健身健美课的教学方式实验组喜欢76.25%、一般20%、不喜欢3.75% 对照组喜欢13.75%、一般35%、不喜欢51.25% 自我评价本学期自身变化实验组变好80%、没变化15%、变差 5% 对照组变好22.5%、没变化58.75%、变差18.75%

注:两组学生人数各为80人

学生的教学反馈能够间接反应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教学,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选报健身健美课主要目的还是增肌和减脂,由于实验组整个学期比较侧重学生的运动体验、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提高。实验组学生86.25%基本完成了健身目标,对照组52.5%没有完成健身目标;实验组76.25%的学生表示喜欢本学期健身健美的教学方式,对照组学生51.25%表示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实验组80%的学生都感觉自身有变好,对照组58.75%感觉本学期没什么变化。

4 讨论

新教学模式摆脱了以技术传授为主的竞技体育教学思想,确立了以健康体育为主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和过程围绕着怎样能够让刚刚接触到健身健美的大学生一步步成为健美爱好着。要想让学生养成健身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必须能够让学生达到想要的效果。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报健身健美课多数是为了增肌和减脂(占到总人数的80%以上)。而高校公共体育课时每学期基本都在32学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看不身体变化,慢慢也就失去运动的动力,从期未考查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学生不及格率达45%,有51.2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传统式的教学;新的教学模式简明、科学、经济、有效,把前人研究的经典教学计划和原则,设计为教学过程。教学前期侧重学生的尝试,弱化技术细节,主要围绕多关节动作的反复重复教学,再结合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不但提高了动作质量,也提高了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调查显示实验组76.25%的学生喜欢新教学模式,并且80%的学生反馈自己的身体在向好的方向变化,期末考核实验组优秀率达42.5%。

3.2.2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躯干——躯干、四肢——全身”,首先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发展的部位。全身一半以上的肌肉纤维分布在躯干部位,不管是增肌还是减脂,如果前期想要有明显进步,一定是先提高躯体部位的大肌肉群。随着大肌肉群的不断提高,全身的肌肉含量也会慢慢增加,当学生收获到成功体验,运动积极性也会跟着提高;对健美运动而言,初学阶段的动作练习和身体运动体会感是重点,而进入中级阶段以后,训练方法和营养恢复的比重应明显增加[7]。而如果开始阶段把教学精力过多放在动作细节上,总的运动量就不能完成,运动效果也不会明显,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度恰恰如此“局部——动作——局部——动作—全身”,首先进行局部肌肉学习,课时过多的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往往是学完一个肌肉部位的动作,再过渡到下一个部位学习,会造成局部肌肉过渡练习,学生也很难在进行课外练习。实验调查数据表明,实验组无论从身体形态,还是身体机能和素质,都和对照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高校公共体育健身健美课采用以多关节动作为主线,适时配合单关节动作,由躯干到全身分化教学的新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深受学生喜欢,使学生一步一步学会健身,养成健身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5.1.2高校公共体育课时有限,必须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才能达到健身健美的目标,新的模式采用单元化教学,教学过程也即是运动计划的实践过程,学生较容易安排课外活动的内容。

5.1.3新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始终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以一周为单位,根据每个单元不周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设计每周全身重复训练的次数。很多研究也证明,身体只有在上一次快要恢复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训练,才能使身体机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5.2 建议

5.2.1健美的体型,除了靠刻苦的锻炼,还要结合合理的饮食。在课间休息的或者课后拉伸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一些营养学知识,如健身人群每天需要摄入多少蛋白质、增肌人群适合的食物、减脂人群如何安排饮食等。

5.2.2健身伙伴是很重要的,既方便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又可以起到相互激励、相互保护帮助的作用,使其能不断挑战更大强度。学期初,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健身目标等,建立合理分组。

5.2.3健身健美新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有氧运动,尤其想减脂的学生,应该在课外活动中增加有氧训练的内容。

[1]程路明,沈亚培.健美[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

[2]许勤华,叶心明.普通高校健美课教学的新模式[J].体育世界,2013(1).

[3]张薇,徐冬表,等.皮褶厚度法间接测定中国人身体脂肪含量公式的初步建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1):49-50.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5]黄勇,吴军,崔东基.健美课对男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影响初探[J].体育科研,2002,23(3):36.

[6]钱华伟.逐步分化模式下普通高校健身健美课程设计的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7):194.

[7]王成,吴明.高校健美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与策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4).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Fitness and Fitness Course-- Differentiating Teaching from Trunk to Whole Body with Multi-joint Movements as the Main Line and with Single Joint Movements in Due Course

QIAN HuaWei

(Xiamen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105, Fujian, China)

钱华伟(1982—),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实验组关节动作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下一个动作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才是关键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