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维 大连艺术学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教育突破传统发生变革,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作为改革的重点,逐渐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重视。但是仍有很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导致体育的教学方向出现偏差。如何改变现今的教学现状,则需要提高对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认知。
体育教育起初只是想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这种和谐的前提下,保证人类自身发展。最初,人类进行体育活动主要是调节自身心态,是进行一种娱乐。体育的教育真正传入中国是从近代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身心逐渐得到解放,这也给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大力支持体育运动。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育是舶来品,我国教育工作者并不能很好的对体育进行界定。这就导致人们对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区分模糊,所以我国体育发展缓慢。
体育和其他人类文明的发展相类似,都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体育教育是学校学习体育的主要形式,而运动训练则是竞技运动的一种形式。在具体实践中,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只有找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让学校的体育学科得到发展。
学校对于体育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是教育工作者通过一系列合理的计划、科学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积极引导,按照科学的方式给学生们体育理论知识的指导。通过学校老师的教导,让学生们的体质和品质都能不断得到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也为学生日后在社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体育教育一方面需要老师不断进行知识理论巩固,另一方面也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将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运动训练其实是竞技运动的主要形式。它作为实现体育任务的基本形式,通常都是为了提升运动员的素质以及相应专业的成绩而进行的系统训练。运动训练是教练对专业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这部分训练包含身体训练,也包括专项技能和实战训练。和体育教学相比运动训练的专业性很强,训练的方式也专业且多样。训练的过程非常漫长,而且训练强度很大。
在理论方面,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属于体育范畴。但是在实践上看,两者就有较大的区别。体育教学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能够得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们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从而做到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就根本属性来说,体育教学注重的是教育性和健身性。但是运动训练却有很大不同,运动训练是竞技的保证,具有极强的竞争性的。在某种层面上说,运动训练追求人类突破某项运动极限。对于运动员的选拔标准十分苛刻,在运动的过程中,也在逐渐淘汰低水平运动员。
从教育内容上看,体育教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囊括了卫生健康的基础知识还包含身体锻炼的内容。而运动训练则是高强度的训练,它的教育内容相对单一,主要就是身体训练,但也包括技术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体育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但运动训练则要求充足的训练量,让运动员随时保持积极的运动状态。
从教学手段上看,体育教学比较简单、学生的操作性很强、课堂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并且学生有积极的选择权利。之所以体育教学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多样性,是因为学校面临的学生群体庞大。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升自己身体素质,就需要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同学。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运动细胞。但运动训练就不一样了,运动训练专业性很强,有一定的强迫性、针对性。运动训练针对的群体主要是运动员,需要他们通过长时间的体育训练突破自己。
运动训练是离不开体育教育,教师不断进行总结和概括使体育教育存在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能够应用于运动训练中。想要充分提升运动员的水平,首先需要科学的指导。科学是保证训练能够落实的基础。运动训练的科学往往都是脱离不了体育教育。不论是方式方法还是应用的器材,都是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另一方面运动训练也存在着一定的教育性。运动员在接触训练之前,可能对训练存在一定认识误区,这就需要教练通过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方式对运动员进行指导。
不论是体育教学还是运动训练,它们二者都是密切相关的,是体育构成的部分。只有熟练掌握体育教学知识,并将运动训练完美融合才能让学校的体育教育得到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方式和模式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学习和总结,为祖国体育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