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金 骆丽芳 舒正乾 余佩钰 陆金凤 周远程
基于能力本位的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改革探微*
周家金 骆丽芳 舒正乾 余佩钰 陆金凤 周远程
(玉林师范学院 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能力本位的视角探究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改革,为体育院系田径普修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发现:田径普修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它扮演着培养学生田径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裁判等能力的角色。要进行能力本位的田径普修课程改革应采取以下措施:(1)以方案为导向,确立教学目标;(2)以能力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3)以实践为核心,衔接课内课外;(4)以学生为主体,选用教学方法;(5)知识能力并重,实施多元评价。同时,必须构建以下保障体系:(1)同步线上线下知识;(2)打造高素质的师资;(3)构建能力培养体系;(4)搭建多元实训平台。
能力本位;田径普修;教学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田径普修》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它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它是浸润田径的基础理论、提高田径基本技术和提升田径技能水平,培养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裁判等综合能力,为达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专业必修主干课程。目前,任课教师和学界对田径普修教学改革的探究主要聚焦在“教学大纲”[1]“课程设置”[2]“考核评价”[3]“改革困境”[4]等方面,鲜少从能力本位的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基于能力本位,从课程改革的基本措施和保障体系两方面探究田径普修课程的改革,以期能够与广大同行商榷,共同探究应对社会需求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田径普修课程改革方案,为推动田径普修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研究成果能够为任课教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影响,亦能丰富田径课程现有理论。
利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等数据库资源搜集和查阅“能力本位”“田径普修”“课程改革”等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材料,对所搜集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和遴选使用。
与用人单位、田径任课教师、相关主管体育教学领导和资深专家学者进行访谈。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文献资料查阅和访谈所得的实证材料,力图运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等逻辑推理方法,从能力本位的视角探究田径普修课程改革,以期得出最接近科学的研究结论。
2.1.1以方案为导向,确立教学目标
高校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明确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主要途径。所以说一门课程目标的确立必须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具体到田径普修课程,则需要依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航标,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落实培养的具体措施。根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可以设计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总目标为:通过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多个田径项目基本技术,熟悉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向;较为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教学技能,初步掌握利用走跑跳投等活动方式锻炼身体的健身方法,培养学生三会(会做、会讲、会教)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指导和开展田径运动队训练,组织与指导课外田径锻炼、组织开展田径运动竞赛和担任田径裁判、画田径场地等多方面的能力。
2.1.2以能力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需要“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与裁判、运动技术实践”等方面的田径能力[5],在体育教师专业田径普修课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上述的能力。依据能力培养的主线,需要对田径普修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根据田径项目特点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田径课程板块内容。(1)提炼核心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理论主要包含田径基础知识、田径教学训练基本理论方法、田径运动竞赛和裁判知识、走跑类项目、跳跃类项目、投掷类、田径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等,构建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技术学习、教学、训练奠定基础。(2)厘清田径技术课教学的组织与教法,形成编写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能力,进行技术的教学实践,掌握运动技术实践能力。短跑、中长跑、接力、跨栏、蹲踞式跳远、挺身式跳远、三级跳远、铅球、标枪、实心球等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分类学习;(3)开展技术的训练实践,提高技术演示能力。对走跑类项目、投掷类项目、跳跃类项目等进行分类整合,力图学会所学每个项目的田径训练计划制定和实施监控,并能运用到其他运动项目中;(4)设置专门实践课堂,提高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把田径运动竞赛规程的制定、运动会的报名、裁判的学习实践进行专门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专门能力。
2.1.3以实践为核心,衔接课内课外
建议将田径普修分为两部分:一是田径普修,教授理论知识和学习基本技术实践;二是田径普修实训,将田径教学、训练、裁判等内容进行专门实训。理论学习和时间实训课时之比为1:3。具体到一节实践课:可以采用如下流程:(1)学生分组轮流进行准备活动的锻炼;(2)讲解与示范。任课教师将本节实践课所需要掌握的田径技能进行启发性讲解并正确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要领、技能的方法和练习步骤。(3)操作与指导。安排学生个人或者分组练习田径技术,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并及时进行纠错,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再次进行集体纠错。(4)自评与点评。引导学生对照田径技术技能的规格标准进行总结评价,任课教师再对学生的具体练习实践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5)撰写田径普修课程的学习教学训练心得、记录每个田径技术的课堂教学顺序。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撰写的任务,教师进行批改并记入平时成绩。此外,课内外的实践注重无缝衔接:(1)学生分学习小组自主练习技术,巩固课堂所学内容。(2)利用教师技能学会骨干,指导学生进行试讲试教能力锻炼。(3)借助专业知识服务校内外田径运动会训练与裁判,强化能力的实践锻炼。
2.1.4以学生为主体,选用教学方法
教师应严格按照制定的课程标准,认真备课;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例如理论课可运用多媒体分组讨论和案例教学法等手段,外堂实践课可运用挂图演示、视频展示、小组互助、强化练习、教评结合等手段;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我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田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对于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经常进行教学模拟、分组讨论、教学比赛等活动,重视教书育人,将思想品德与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1.5知识能力并重,实施多元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与裁判、运动技术实践等方面;依据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全面进行衡量和考察,兼顾知识和能力,灵活采用过程评价、学期评价、单项评价和终端评价等评价方式。具体评价的操作方式:(1)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组成。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实习25分钟环节。每学期每生都要参与至少一次课堂准备活动的组织。学生带完后自我评价,再由学生点评,最后由教师评价给分。评价指标:教态、队列口令、队伍调动、讲解位置与时机、重难点的解决、教材内容(两游戏)的选择、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搭配、安全措施、学生练习积极性的调动、随机应变的能力等。(2)学期评价:对一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的综合评定,包括项目技评与达标等。(3)单项评价:某一单项教学内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学习评价。主要指技评,还要总结出该单项的教学步骤与方法、训练与参赛方法等,通过作业形式完成。(4)终端评价:终端评价是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后一次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说课。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技术考核成绩+教学成绩+训练成绩+竞赛组织与裁判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从技能、身体素质、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上课出勤等方面进行考核,技能考查内容包括各项目的技评成绩和达标成绩。采用教考分离的方法,同时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相对提高。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试题内容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系。技术评定则着重考察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
2.2.1同步线上线下知识
根据能力培养和知识存在的需要,完善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网站,实现线上线下知识的同步:把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训练计划、教材、参考资料、教学视频、训练视频、理论知识等同步上网,让学生课后也能够进行理论学习、观看教学训练视频、进行知识测试、视频课堂、师生互动研讨,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利用QQ群、微信等途径将田径的相关文字材料、教学训练视频上传,供学生学习参考。
2.2.2打造高素质的师资
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的重要基础。构建高素质的师资团队:(1)“走出去”。定期到教学水平高的专业院校进修培训和教学交流,提高田径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技术水平。(2)“请进来”。邀请高水平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田径教师来校指导,取长补短。(3)发挥教师专长。根据各任课教师的田径教学、训练或者技术专长,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几个教师轮流教授同一班级的不同教学内容。
2.2.3构建能力培养体系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唯有确立能力培养的目标,才能构建课程能力培养的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职业需要和课程特点,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构建切实可行而明确的田径普修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笔者认为:田径课程的目标应当包括掌握跑、跳跃、投掷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具备田径项目的基本教学能力、运动项目训练、主要项目的竞赛组织与裁判的工作能力和田径健身的指导与管理能力。
2.2.4搭建多元实训平台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实训平台。(1)落实实习实践活动:《田径普修》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约为1:3,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如学校田径运动会、各二级学院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田径会等的教学、训练和裁判实践。(2)建立实习实训建立。依托校院两级的田径运动会契机和联系玉林市周边中小学,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学习实训,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
《田径普修》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扮演着培养学生田径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裁判等能力的重任。基于能力本位的田径普修课程改革必须建立符合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改革理念,本着“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总体设计原则,落实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奠定强而有力的保障体系。
基于能力本位的田径普修课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动改革:(1)以方案为导向,确立教学目标;(2)以能力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3)以实践为核心,衔接课内课外;(4)以学生为主体,选用教学方法;(5)知识能力并重,实施多元评价。应当建构保障体系:(1)同步线上线下知识;(2)打造高素质的师资;(3)构建能力培养体系;(4)搭建多元实训平台。
[1]许占鸣.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03(39):106-110.
[2]宋德海,曹晓东.基础教育需求导向下江苏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设置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7,36(1):125-128.
[3]白明,张秋宁.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90-393+402.
[4]苟定邦等.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困境思辨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3):113-117.
[5]周家金.体育教师能力需求视域下田径普修课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J]. 搏击(体育论坛),2015(02):45-47.
Explores on theTract and Filed Courses based on the Standard of Competency
ZHOU Jiajin, etal.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537000, Guangxi, China)
玉林师范学院2019年度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9XJJGYB07);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能力本位的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10606041)。
周家金(1982—),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民族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