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升学备考的提升策略

2019-11-25 04:53:00蒋雄飞王德刚
体育师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考体育教师考试

□ 蒋雄飞,王德刚

(1.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浙江 杭州310051;2.杭州高新实验学校,浙江 杭州310000)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为此,原国家教委从1992年开始在北京等九省市进行体育中考试点工作,到1997年已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普遍试行,并在1998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时至今日,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已经正式实行了二十年。实践证明,体育中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和高度认可,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如何有效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提升初中体育升学备考工作效能,成为摆在广大初中师生面前的重要课题。

1 体育备考的现实背景

1.1 体育中考是水平考试,内容标准相对浅易

1997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这是目前全国各地实施体育中考的指导文件。通知指出“体育考试”是水平考试的性质,只要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就能取得较好成绩。这使得学生的体育中考,较之其他学科的选拔性考试,更容易取得好成绩。例如,杭州主城区采用每年两次考试、分值进位取整、按类择优计分的办法,使得体育中考平均分已经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分数,很多优质民办学校更是经常出现全员满分的情况。为此,学校可以根据体育中考性质和当地具体情况,适当提高体育中考的分值目标。

1.2 体育中考是开卷考试,系统备考相对容易

当前各地的体育中考办法一般提前半年发布,考试内容呈现出提前公开、自主选择和长期稳定等特点。即便某些地区采取考前抽定考试内容的办法,但较之文化课考试,仍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中考迎考的更多时间和更大空间。例如,某校将体育备考工作融入到整个初中各年级的体育工作计划,实行“三课、三模、三统筹”的一体化工作思路。即:基础类、拓展类和创新类“三课”,教师协作、学生走班和专项社团“三模”,以及统筹课程设置、教师聘任和教学计划“三统筹”。从而使课堂教学、大课间和群体活动,全盘系统地对接体育备考工作。

1.3 体育中考多身体练习,成绩提升相对不易

体育中考办法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评分依据,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考试依托。这使得体育中考,更加突出身体练习活动的关键性和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由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具有显著的先天遗传性和后天稳定性,从而导致学生的成绩提升必然要经历较长的身体练习过程。再加上学生健康习惯方面的问题,以及文化学习方面的压力,使得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例如,某些身体肥胖的学生即便努力练习也很难有效提升跑步成绩,而一些身材瘦小且力量薄弱的学生则很难提升力量类项目成绩。为此,体育教师需要为体育备考寻求更多支持、办法和路径。

2 体育备考的提升策略

2.1 依靠全员智慧,发挥学校管理的托举效应

体育备考是九年级各项工作中相对靠前又比较集中的一块工作。它必须依托整个管理体系和教育平台,依靠全体教师的智慧和行动,才能保证体育备考的管理层次、工作水平和成果收获。通过各个平台和各项工作的承载和托举,实现体育中考目标。

体育备考要发挥学校领导的统领作用。由校级领导直接负责的扁平组织设计和因事因人绝对授权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将体育备考工作的管理效能发挥到了极致。例如,由校长直接牵头联系体育考点学校,并布置安排学生往返考点的车辆交通等事宜,方能确保学生在考前较好地熟悉考点情况和考试程序,以期在最终的正式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体育备考要发挥班主任的推动作用。班主任不但要从备考的全局角度做好学生的协同管理,还要从全面发展高度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例如,在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老师既可以通过必要的提醒督促来做好学生的组织管理,还可以通过陪同学生一起锻炼的言传身教来激励鼓舞学生坚持练习。

体育备考要发挥体育教师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不但要让自己所教的学生,在相应年级掌握必要技能、具有基本体能和达到相应能力。同时,所有教师还要按照学校备考安排,深入到九年级的课余强化训练中去。这能够打破师生之间原本固化的教学样态,为学生的备考锻炼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提升机遇。

2.2 夯实全盘工作,发挥备考工作的提拉效应

体育备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拓展性和可操作性,是锤炼、检验和提升学生迎考状态的有效载体。这使得体育中考在水平考试性质和学生大多满分的背景下,仍然受到学校的普遍重视,以期更好地发挥体育中考对九年级全盘工作的提拉效应。

课堂教学要精巧适切,方法为本,兼顾动机。九年级时间紧且任务重,体育教学必须高度统筹和精巧设计,才能实现教学效能最大化。但要避免“考啥教啥”的应试教学,以防学生学习动机消退而效果低下。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测试项目的动作方法,还可以通过与这些项目相似内容的教学,来构建技能迁移和丰富练习方法。例如,根据实心球项目以上肢力量为主的技术特点,可安排杠端跳起成骑撑和支撑前摆下等双杠内容教学。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肩带肌肉力量增强,动作控制的精细化,还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

体育大课间要务实有效,体能为主,兼顾态度。当前的体育中考办法更加突出学生体质的重要性,这使得体育备考工作的突破口转向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育大课间作为多管理要素共同作用下的集体活动,是系统发展学生体能的高效平台。以体能发展为主线,以情意表现为抓手,将会使体育备考工作更有底气。例如,可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状况,让九年级学生在大课间时进行与中考所需体能密切相关的练习。在班主任督促和同学激励下,学生通过俯卧撑、蹲站起、跳绳等练习,快速提高身体素质,更好地促进动作技术的发挥。

群体活动要新颖有趣,愉悦为先,兼顾发展。在多方关注和目标指引下,九年级体育教学呈现出重视动作技术、突出体能发展和较大运动负荷的特点。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痛苦,学生的学练效果会随着厌学情绪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并最终形成更大升学压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调整教学内容、变换组织形式和密切关注学生表现,还要努力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来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开展丰富的小型体育比赛基础上,引入大型彩虹伞、拼接管道吹气球、同心鼓击球等团队拓展活动,来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排解情绪。

2.3 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教学活动的转化效应

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分化比较明显,学生的学习认知和习惯也几成定势。但体育备考若想取得质的飞跃,必须在提升学优生群体比例和成绩稳定的同时,重点推动学弱生的能力水平提升。为此,体育教师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强化对学弱生的转化效应。

教学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体育备考的重点是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提升转化,这部分可能被其他学科忽视的学生,却高度影响着体育备考安排和总体成绩水平。对于那些学练刻苦但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做好因材施教和差异教学,以期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例如,对于学生因上肢力量薄弱而导致的实心球投掷问题,教师要适时为其介入力量练习干预。这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提升路径,从而有序推进技术动作学练,并取得满意的考试成绩。

教学评价要着眼学习促进。体育备考首当其冲的是学生行为习惯的优化和稳固。体育教师应在工作目标指引下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从而将学生的发展态势控制在理想层次。例如,对于一些心态好而拼劲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适度的激将法来扭转学生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合适的时机用激将法告诉学生:“不用练了,这样没用的!”。而对于那些经常在练习时开小差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小题大做的高声提醒,从而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促进氛围。

3 结语

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不仅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切实发展,还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考取理想的学校及其对所受体育教育的总评。对于意义如此重大的一项工作,初中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群体力量夯实全盘工作,才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丰富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支持。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化的理想发展,尽可能实现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的良好预期。

猜你喜欢
中考体育教师考试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准备考试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体育师友(2011年1期)2011-03-20 15: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