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被边缘—体育教师心理困惑解析与疏导

2019-11-25 04:53:00卢小平
体育师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体育课体育教师

□ 卢小平

(宝应县实验小学,江苏 扬州 223221)

一直以来,在说到缺少知识,无理取闹的人和事的时候,总有人拿体育老师垫背。在很多人的固有形象中,体育老师就是一个不需要很多文化,随随便便就可以当的一个职业,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他们的专属标签。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广大教师也有深深的职业满足感,但体育老师在这方面的体会可能出现偏差,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社会认知,经济收入,以及家长孩子对自身工作支持度等方面的偏差,加上学校体育的现实地位,易造成他们在面对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时产生心理困惑。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很可能会造成职业懈怠感,影响工作积极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1 现状:不容乐观

一男老师去相亲,双方坐定,寒暄过后,女方问∶你是做什么工作啊?

男∶老师。女方眼神一亮,教师好,请问你在哪个学校工作呢?女方继续问。 男∶我是在实验小学工作。女孩的心一动,哦,那更好了,请问您是教什么科目的呢,让我猜猜,语文还是数学?都不对,我是教体育的,男方答。

一瞬间,女孩眼里的火灭了。这不是网络段子,而是发生在笔者身边的现实场景。体育老师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可见一斑。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系下,相对于文化课而言,体育课并不受社会和家长重视,在每个城市每个学校周围,也许最多的就是各式补习班。补作文,

补奥数,媒体也不时会爆出天价补习班类似的新闻。但我们几乎很难听到家长为孩子报体育类型的补习班。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体育老师付出了很多心血,但这些很难在试卷上得到体现,评价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主要还是文化课。因此体育课备受冷落,体育老师也不受重视和欢迎。笔者任教的是小学,在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作文课阶段,在以“我的老师”为题的作文中,很少有学生想到写体育老师。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大部分体育老师很难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产生质疑,进而产生消极颓废的工作态度。

2 不良影响:害人,害己

2.1 从体育老师自身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思想素质方面

许多体育教师存在思想懈怠,认为反正体育是小学科,自己再认真努力也是做无用功,索性混混日子拉倒,得过且过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一些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得不好,有时甚至起到消极的影响示范作用.导致体育教师出现责任感不强,缺乏敬业精神,不安心本质工作等不良现象。

2.1.2 专业素质方面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活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体育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立竿见影的出成绩,会导致一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和学习的动力,有的体育教师刚工作时有时间就去打篮球,踢足球,积极锻炼,工作几年后沉迷喝酒打牌,再也没有热情去运动锻炼,很多人30岁左右就开始身材走形,从标准走向圆润。

2.1.3 教科研方面

许多体育教师刚从体育院校毕业的时候精力充沛,满腔热情,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运动队训练,都全力以赴,但是一旦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如带队成绩不理想,赛课成绩不满意时,便容易失去继续努力的精神,出现推脱学校布置的训练带队任务,或者消极训练。在论文写作方面,体育教师从踊跃参与,到花钱购买文章时有发生,给学校,给自己,给学生,都带来不良影响。

2.2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小学阶段,每个班级有四节体育课,还有大课间活动,学生在校的每一天都能直接感受到体育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的老师整天消极悲观,或者脾气暴躁,比如,体育课时不按规定教材上课,让学生自由活动,自己却躲在一旁玩手机,该传授的体育技能置之不理。有人曾做过对比,说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上体育课 ,但十几年的体育课下来,真正工作后能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的人却很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也很少;而国外,情况却恰恰相反。由此可见,体育教师的个人行为会深深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运动技能的掌握。

3 部分体育教师心理困惑的成因

3.1 应试教育影响,“体育无用论”

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是重结果,轻过程,衡量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考试成绩上来。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体育课不能让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因此,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自然选择将体育学科靠边站。一切为考试成绩服务,体育课被边缘化,体育老师有事,体育老师生病了等段子由此而出。

笔者任教的小学曾发生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五年级女生体型偏胖,平时体育课总是逃避运动,某次,有学生来反映,该女生又偷溜回教室了,待下课后,该班体育老师到教室找她,问其为何提前回教室,她回答∶不想上体育课,我妈说了,只要学好语数外就行了,体育课就是随便让我们玩玩的,反正学期考试又不考体育。简单的几句话,却让人觉得无比的沉重。

3.2 安全问题是悬在体育老师头上的一把利剑

“学生如果在体育课上发生安全问题,不管任何原因,你体育老师都是第一责任人!”

“每个体育老师都希望自己教过的学生身体棒棒的,精神饱满的,但现在给学生上体育课,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体育课上学生万一有个磕碰,甚至受伤的话,就算你干多少年的功劳,出事以后,也功不抵过。”

这些都是一线体育教师的肺腑之言,在表达无奈的同时,也表达着在面对学生安全第一时的尴尬。

每个学生是学校的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但对于家庭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唯一。无论是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学生安全问题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大问题。过重的安全压力使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校不得不取消了大量对学生发展有益的集体活动、社会活动,这些做法严重背离了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体育课是唯一一门能够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课程。可现实中,学校里的体育课早已变了样,一些学校为了安全起见,取消了很多体育项目,如投掷、跨栏,跳跃,长跑等。体育教师上课时也是谨小慎微,一旦在自己的体育课上出现些许差错,轻则被领导批评,重则承担各种责任。久而久之,部分体育老师每次上课时给学生划定一个小区域,学生在规定范围内活动,安全问题是得到了保障,但锻炼身体,学习技能的目的却被无情的忽视,本末倒置。

3.3 过重的工作负荷,校园里的“编外保安”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体育老师最清闲,“一个哨子两个球”就能把课上好,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一般青年教师的周工作量是每周15课时,再加上常规的早操、上课、课外活动、大课间、训练、兴趣小组等,可以说体育老师在校的时间里真正空闲时间很少,每天早晨,在校门口执勤的除了保安就是体育老师。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体育老师要负责引导车辆停放,需要搬运教学器材时,体育老师是最好的劳力,学校组织学生校外活动实践时,体育老师一直在前线,很多体育老师会自嘲,我们就是校园里保安的第二梯队,一旦有需要,就要往前冲。

3.4 “囊中羞涩心头怯”

的确,体育教师拿着微薄的工资,在面对现实的赡养父母,买房,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时难以从容应对,当别人的孩子吃好穿好的同时,自己的孩子却难以比较,囊中羞涩的怯懦感,愧疚感油然而生。

3.5 消极的社会评价让人心寒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应该是很多人提到体育老师时头脑中浮现的字眼。冲动,易怒,莽撞,都是加在体育老师身上的标签。还有一种逻辑同样让体育老师很受伤,不少人觉得体育课很简单,好像谁都会。不仅社会上的家长觉得体育课简单,就连不少其他学科老师也觉得体育课简单,常常会冒出这样的言论:“校长你下学期让我教体育去吧,数学课我教不好了”。言下之意,体育课不仅不重要,而且谁都能教好。不仅社会,家长不认可,连同处一片校园的同事都质疑,可以说,当前社会对体育老师的评价已经深深地伤害了体育从业者的心,严重影响广大体育老师的工作热情。

4 解决体育教师心理困惑的具体措施

4.1 从自身角度思考改进

4.1.1 自我调控,转变观念从自我做起

乐观平和的心态是完成工作的前提条件。虽然现阶段体育老师的身上被贴上错误的标签,但这些片面的观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作为体育老师自身来说,更应该积极转变消极的工作情绪,通过实际工作表现来为自己正名。任何工作中都会遇到困难,重要的是在面对这些挫折困难的时候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既然走上体育教师这条路,就应该在工作中努力释放自己,敬业爱岗,爱学生,自然会有成就感,会精神充实,心理一定会健康。

4.1.2 加强学习,用知识不断武装强大自己

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社会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体育教学也应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通过不断的充电,充实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

4.1.3 强化职业认同感,没有平凡的工作,只有平凡的态度

著名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曾说“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也曾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诚然,体育不像其他主要学科那么受人重视,但体育教育同样具备育人作用,对于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努力用心,体育工作一样可以有所作为!

4.2 从学校的立场去认同和关心

4.2.1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体育教师内心真正需要的是认可和尊重。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领导应从内心认同体育教师做出的贡献,认识到学校体育工作繁杂性、重要性。主动关注体育教师的心理困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轻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当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学校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面对校园安全事故的时候,要正确客观对待,不能简单地让体育教师承担所有压力和责任,让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没有顾虑,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4.2.2 学校要搭建顺畅、民主的沟通渠道,真诚地面对教师,让体育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训练和教学工作中有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沟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活在民主,包容的校园环境中,体育教师才能有更愉悦的心情和态度来面对工作,。

4.2.3 为体育教师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国家对校园体育越来越重视,广大体育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学校应坚持“走进来,送出去”吸引名师优师走进校园开展送教,体育教师出去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学习,既能开拓新视野,也能促进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最终学校、老师、学生都能获得收益。

通过开展公开课、赛课活动,让不同层次的老师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看到成功,在成功中寻找乐趣。

4.3 从社会的角度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

一名师范专业毕业的体育老师,在大学四年里要学习多门基础学科,包括体育概论、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统计学、体育心理学等多种理论知识,可以说,一个成熟的体育老师,既是一个心理专家,也是一个保健专家;我们还学习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舞蹈、游泳等专项技能,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没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运动技能是不可能顺利通过学校的各项考核。所以,体育人付出的心血,掌握的知识,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多的多。

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社会又对教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社会的认同与尊重对体育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5 结语

体育是一门技术性和专业性高度结合的学科,不是外行人所认为的那么简单,体育课从开始的游戏、热身、到教学内容的设计,每一步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体发展的科学规律,还有很多艺术性技巧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在内,这些都不是外行的人能轻易掌握的,千万不可小觑。

总之,对体育教师来说,积极调适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素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茁壮成长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领导也应该主动关注体育教师的心理状态,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关心他们的情感世界。

社会也应积极营造和谐客观的舆论氛围,当我们调侃朋友时,不要再把无辜的体育老师编排进去,他们理应得到尊重和关心。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选择了这项热血的事业,便只有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体育课体育教师
我们的体育老师
小主人报(2022年9期)2022-08-25 03:15:00
体育课
体育老师生病了
趣味(数学)(2018年9期)2018-12-26 07:23:46
体育老师教你语文
体育老师教数学需从长计议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