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健康教育课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2019-11-25 04:53:00王太能
体育师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育课技能素养

□ 王太能

(中山市石岐张溪郑二小学,广东 中山528400)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它包含了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三个维度。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到2020年全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20%。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国民教育体系也加入了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健康素养从一开始的提出就是基于对学校教育和学生人群的关注,而小学学生健康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课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健康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走访与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区属部分小学进行了健康教育课访谈材料的整理,发现学校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机制在健康教育课上存在“真空现象”、健康教育课的形式与内容单一且比较随意以及学生在获取健康信息与促进自身健康能力方面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

1 现有小学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走访与访谈得知: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的关注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主管行政对健康教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与态度上。如,他们在该课程的指导基本没有,没有牵头组建教研活动,更没有听评课制度,甚至还有学校没有将其纳入课程计划。另外,还有的学校受到外周环境影响,只片面追求教学效果(或者说教学成绩),经常挤压学生的体育课、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课。

1.2 师生和家长缺乏健康意识与理念

通过走访与访谈得知:现实当中,学校与大部分师生认为上好体育课,就是保证身体健康的源泉。又如,有部分老师与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多出汗、多跑动就可以,不需要健康意识的培养。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让孩子多点看书写字,少点运动与玩耍。也有少数老师认为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关,学校的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放在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方面。

1.3 健康教育课的课时得不到保证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每周不应少于0.5课时。通过走访与访谈得知:部分学校的健康教育课基本上用来上体育课,没有固定的课时与时间。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知识传授也没有形成计划,随心所欲。如,哪天收到上级卫生防控文件或者有严重的卫生疾病需要传授(如流感、手足口病等),学校就会召集全校师生进行专题讲座或者请专家到校宣讲。

1.4 健康教育课的老师不够专业

通过走访与访谈得知:学校健康教育课的老师都是兼职的,没有专任老师,由班主任、体育老师兼任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还有音乐老师与美术老师等科任老师兼任的,总之不是专任的健康教育老师。从他们这样的多元化组成来看,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导致了健康教育老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低下,影响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

1.5 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课程形式过于单一

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具有本身的课程性质与特征的内容体系,因此,根据不同的教育水平,就会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与目标要求,涵盖了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通过走访与访谈得知:虽然课程体系有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但是部分健康教育老师在课程传授上教学内容没有按纲按标实施,而是任凭经验教学,有比较大的随意性,使得健康教育课的内容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传授。

1.6 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评价单一

通过走访与访谈得知:现在学校的健康教育课教学评价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大体知晓健康教育知识,至于有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教育技能、健康维护意识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没有评价指标。另外,现在的健康教育课评价形式基本上用纸笔考试的形式来完成,显然不能将学生多元化的学习目标,综合性地评价出来,从而导致健康教育知识、技能没有更好地根植在学生的脑海中与健康行为里。

2 拟采取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落实健康教育课程

只有重视了,才会赋予真正的行动。学校的领导、主管行政、老师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从学校层面,改变健康教育课的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提高学校领导、行政班子对健康教育课的认识,让其课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生根开花。又如,强化班主任与健康教育教师的思想,提高认识,灌注于思想与行动的重视。而健康教育任课老师,既是课堂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主导者,思想上重视,会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课的行为与效果。另外,其他科任老师也要提高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科教学,使每一门学科都能体现出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和重要性。

2.2 建立制度,保证健康教育课时

学校要根据健康教育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和课程编制,将健康教育课纳入到学校的教育运行机制中去。同时也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课程课时制度,按课标与纲要上好健康教育课,用制度保证健康教育课的落实。另外,加强对健康教育课的过程管理,形成管理链。即上级文体教育局(教办)要对区属学校健康教育课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和有反馈;学校教导处与主管教学的行政部门要对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和相关要求,对学校健康教育课教师提出要求,如,制定教学计划、校本教研计划、实施方案、评价方案等,同时要建立听评课制度,严格要求课时得到保证。

2.3 加强培训,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同时比较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因此通过加强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教材、教法、教学技能与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如,可以邀请专家或者骨干教师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或专业培训。又可以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形式来促进健康教育课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高;又或者“以赛促教”的形式,即通过举行健康教育课老师的教学比赛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又或者举行“微课比赛”,让健康教育课老师通过制作微课,促进他们主动参与教研,进行研课磨课,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2.4 完善机制,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

学校健康教育课的评价,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可以从多维度的角度来评价。除了原有的纸笔测试评价之外,应该增加健康教育课教学特点的评价,如:健康技能与健康行为的评价。通过学生日常的表现来评定,如学生的坐、立、行姿势;又如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与行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突出学生的健康意识、知识与技能、行为与习惯。又如,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教育评价会更好地激励和促进教师更用心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规范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落实健康素养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理念做好铺垫。

2.5 三位一体,促进健康教育落实

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健康教育的落实。学校要充分利家长学校这个平台,通过召开家长会、举行专题讲座等形式,给家长灌输健康教育知识与相关的技能,并通过给家长一封信或者倡议书,让家长落实与做好记录。社会上要营造“健康第一”的氛围,利用社区或居委会做好相关的宣传或者标语,制定详细的健康实施方案,全员参与。家庭里要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让其思想重视,从而内化到他们的行为。

3 结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健康素养状况,而小学学生健康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健康教育课的实施与质量提高。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需要思想重视、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多元参与,而且需要氛围营造、环境打造、齐抓共管。健康教育课是传播健康信息和推行健康实践的纽带,通过健康教育课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从小能够掌握卫生知识,修正健康行为,并使其系统化、正规化,同时也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健康素养,使他们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教育课技能素养
高级技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疫情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开学之际,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46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一堂书法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