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慧林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美国媒体对孔子学院的负面舆论和民间的抗议活动,分析了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阻力及形成原因。文章认为孔子学院在未来需淡化其政府/官方色彩,结合市场和社会办学力量(如资金来源不仅限于政府拨款),以增强其独立性和民间性;另外,与当地社区、媒体展开更多交流互动,展现一个更真实全面的孔子学院。
【关键词】孔子学院;发展阻力;中美关系;跨文化交流
美联社2月27日刊文称,国会两党发布一份报告,敦促美国高等学府与孔子学院断绝关系。根据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孔子学院在基本不受美国政府监督的情况下,扩张中国的影响力,委员会正寻求立法加以限制,若其不进行改革就应该关停。类似的,2016年5月28日,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在其官网首页及微信公众号发表严正声明,内容如下:
5月26日晚11時许,腾讯微信公众号“今闻解读”发表题为《美国下令60多所孔子学院全部停办》的微信文章。此新闻纯属捏造,完全失实。事实真相是,目前美国109所孔子学院全部运行正常,没有一所关闭。特此声明。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 2016年5月28日。
这起风波虽然随着官方辟谣很快平息,但反映了孔子学院在美发展十五年来的曲折和坎坷。本文拟通过研究美国媒体对孔子学院的负面舆论和民间的抗议活动,分析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阻力及形成原因。
根据《孔子学院章程》,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孔子学院坚持中外合作办学,具体程序是:外方自愿首先提出申请,中外双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1]。其领导机构国家汉办(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简称)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事业单位,为非政府机构,并由教育部归口管理;主要职能是制定孔子学院办学的指导原则,设置课程教学和管理财政预算。2004年11月,中美双方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签署协议,共同建设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并于2005年3月正式成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非官方”“促和谐”的语言文化教育机构,一直饱受诟病。复旦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韩琳以“Confucius Institute(孔子学院)”作为关键词,对美国媒体2004年至2012年的相关文本进行搜索,经过审读共筛选出了50篇内容较丰富、有研究价值的文章,包括美国主流、地方报纸的评论、报道性文章,也包括门户网站的专题性文章以及个人博客文章,总结出了以下出现频率较高的负面评价(图1)[2];类似的,学者李开盛、戴长征从抽取的媒体网站上共搜索到自2005年1月1日到2010年11月1日间与孔子学院有关的文本共计80篇,统计了促成以下消极态度的因素[3]。
笔者认为这些消极印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折射出孔子学院在美发展受阻的根源。
首先,美方认为孔子学院官方色彩浓厚,被怀疑是“宣传喉舌”(propaganda)“洗脑机构”甚至“间谍/情报组织”。2010年2月,美国洛杉矶县哈岗学区的一些当地居民对本学区计划在一所小学开设孔子课堂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却让人讶然,他们担心孔子课堂开设后,孩子们会被“共产主义洗脑”。尽管孔子学院一再强调自己的非政府/非官方身份,却很难说自己是一个独立机构。而中国官方非常重视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在一开始就表现由政府主导。从组织结构上看,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由国务院分管教育的副总理孙春兰担任,教育部、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出版总署、财政部和发改委等十一个部委的负责人担任常务理事(除此以外,常务理事中还有十位来自五大洲的外国学校长和五名中方大学校长)[4]。孔子学院的启动资金由国家汉办提供,营运资金则由中外双方按1∶1的比例共同承担。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曾透露“总体看来,从2005年到现在(2009年),整个孔子学院总部对各个孔子学院的支出总计是人民币5亿元”,这些总部资金都是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单2010年,汉办就收到政府拨款8亿元[5]。因此,尽管教育部和汉办不存在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孔子学院单一的资金来源和政府的财政支持却给它打上了深深的官方烙印。
其次,美方声称孔子学院妨碍了美国的学术自由。美国高等教育遵循“3A”原则,即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学术自治(academic autonomy)和学术中立(academic neutrality)。利尔盖特大学(Colgate University)校长杰弗瑞·赫伯特(Jeffery Herbst)2011年9月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对孔子学院进入美国大学的行为痛批,呼吁美国政府从外交手段上对其施压,并要求美国各大学联合起来抵制中国对于美国学术自由的入侵。文中指出,美国之所以能产生大批世界一流大学就是因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学术自由的坚持,而孔子学院在教学中对于中国政治敏感问题的回避,如西藏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违背了学术自由的精神和原则。并举例道,他在迈阿密大学时曾经邀请达赖喇嘛来校参观并授予荣誉学位,认为这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藏问题以及西藏历史,但遭到了中方的阻挠,令他十分气愤,他指出中方有时会阻挠那些批评过中国或致力于研究中国敏感问题的学者进行讲学[6]。美方指责孔子学院禁止讨论中国政治的敏感话题,汉语教材由中国教育部审定,教师聘用过程中有特殊要求(比如教师的信仰),在推行受控制的、过滤过的、洗白了的教育,并让美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为这些是“正常”的。
再次,孔子学院反映出中国提高软实力的文化战略和政治野心。《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其中孔子学院(课堂)面授学员100万人,网络孔子学院注册学员50万人;专兼职合格教师达到5万人,其中,中方派出2万人,各国本土聘用3万人;到2020年,基本完成孔子学院全球布局,做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试认证、统一选派和培训教师;基本建成一支质量合格、适应需要的中外专兼职教师队伍;基本实现国际汉语教材多语种、广覆盖基本建成功能较全、覆盖广泛的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这些宏大目标及其背后需要的巨额资金投入,和孔子学院一度以每三四天开一所的惊人速度,经“中国威胁论者”的恶意渲染和包装,很难不引起其他国家的怀疑和恐慌。因此,在消极评价性的文本中常常会出现“野心(ambition)”“威胁(threat)”“危险(danger)”等词语。2012年3月,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的监督暨调查小组委员会所举行了一场听证会,主题是“the price of public diplomacy with China(与中国展开民间外交的代价)”。主持人议员Dana Rohrabacher认为,中国在美国到处建孔子学院,可能有其他目的[7];而这种危机感似乎在中国领导人对孔子学院的频繁造访、大众传媒的密集宣传中得到了印证和强化。截至2011年10月底,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百次地出席孔子学院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9位常委都到过孔子学院指导工作,胡锦涛主席曾16次到孔子学院考察工作和看望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7]。作为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全球品牌,“孔子学院”一词写进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这些固然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孔子学院的重视,但同时也使美国受众提高了警惕——中国不惜举全国之力推广汉语的国际教育,借孔子学院的“幌子”打着促进文化交流的旗号,是要对美国进行渗透式的文化侵略。
虽然中美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利益竞争使一部分美国受众始终对孔子学院持防范心理和刻板印象,但是孔子学院的办学模式自身给别有用心的“中国威胁论”者留下了把柄。笔者认为,孔子学院在未来需淡化其政府/官方色彩,结合市场和社会办学力量(如资金来源不仅限于政府拨款),以增强其独立性和民间性;另外,与当地社区、媒体展开更多交流互动,展现一个更真实全面的孔子学院。
【参考文献】
[1]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关于我们·孔子学院[DB/OL].[2018-04-09].http://www.hanban.org/hb/node_7446.htm.
[2]韩琳.异域的“脸谱”——美国媒体所形成之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刻板印象比较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3.
[3]李开盛,戴长征.孔子学院在美国的舆论环境评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07):76-93.
[4]林雪.孔子学院的海外镜像——基于国外媒体报道而对孔子学院运作情况逬行的考察[D].上海:复旦大学,2012.
[5]袁国强.中国文化外交模式下的孔子学院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6]韩琳.异域的“脸谱”——美国媒体所形成之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刻板印象比较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3.
[7]林雪.孔子学院的海外镜像——基于国外媒体报道而对孔子学院运作情况逬行的考察[D].上海:复旦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