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黎明
【摘要】高中学生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自身素养的锻炼和知识技能的训练,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变成了一种常见形式。但由于很多高中生认识不足,各方面的准备不完善,活动不适应,志愿服务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这些问题并进行了有效的探究和策略分析,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主流;问题;策略分析
一、前言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志愿服务提出殷切希望,他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为实现中国梦供一分热发一分光。从高中时代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与提升自我相结合,使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相统一,能够促进高中学生道德及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可是实际活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将会对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对高中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发行为和自觉行动,形成了以志愿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高中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将会更好地磨砺自身的意志和品质,积极向上向善,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塑造自身优良的人格品质。
(二)構建良好的高中校园风气
良好的校园风气对于高中尤为重要,而一种好的校园风气需要校园里的师生共同营造。文化的差异、性别的不同、性格的养成,使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需要被理解、被肯定,教师作为引领人同样需要职业素养来克服这些问题[1]。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会增进高中学生之间的了解,丰富他们的情感,也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长学生的阅历,利于解决问题,化解困难。所以高中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和大力实施对高中学校有着重大意义。志愿服务活动带来的助人为乐、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勤勉付出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校园的风气。拥有好的品质,敢于面对困难,是如今在校园内缺少的精神品质[2]。而志愿服务活动的提倡和开展,能够对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起到补充和完善作用。
(三)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当今社会一直都在提倡人和人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社会的和谐是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高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者进行合作与交流,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会为未来面对工作、面向社会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社会来讲,这是对人才的一次打磨,也是一次锻炼[3]。通过志愿服务活动,高中学生可以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职业体验,学习职业技能,普及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慢慢将社会需求和自身价值相融合,增强对社会的归属感,顺应社会的必然发展需求。
三、高中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一)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中生不明确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认为高中生首要目的是高考。这并没有问题,但学习知识和社会实践是相互促进的。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绝非浪费时间,而是通过社会实践来不断提升自我。很多家长觉得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浪费金钱,没有收益。其实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给学生带来的财富是无法想象的。一名优秀的高中学生,优秀不会仅仅体现在试卷和分数上,无论操作还是理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正确的。另外,一些高中生对于这样的活动持有敷衍的态度,觉得志愿服务活动没有任何意义,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这并不正确。活动只要对于自身发展需求有积极的意义,就是一种成功[4]。而志愿服务活动更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完善自身的价值。
(二)高中生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程度不足
绝大多数高中生对志愿服务活动认识不足,特别是现在的社会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学生都没经历过社会历练,在家也很少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都是表面的,例如去街上捡垃圾,打扫小区的卫生,去孤儿院做些巡演等。学生觉得这些是形式上的没有意义的事情,没有真正地了解到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所在。这样的认知削弱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志愿服务活动丧失了最初的意义。
(三)高中学校专业的志愿服务活动培训较少
学校一味地提倡志愿服务活动,却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志愿服务专业方面的培养。高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不低,但是面对一些专业要求较高的活动,例如急救、维修、生活服务等,参与率大幅度降低。这样的结果反映出不是学生本身没有热情,不想参与活动,而是对于专业性知识涉及太少,即使再多的热情也没有办法高效地参与到志愿者活动当中来。这是应尽快加以改正的问题。加强专业性的志愿服务技能培训,让更多想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有更多的渠道参与、更多热情投入、更多的服务类型。这将极大地促进高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四)社会缺乏健全的志愿服务机制和制度
近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发展很快,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的热潮在城乡基层蓬勃兴起。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志愿服务还处在初始阶段,活动开展不经常,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水平还不高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现在很多志愿服务都是个体或组织牵头,面临未取得合法身份的问题。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在权益保障方面通常都有一些顾虑。这就导致志愿者服务热情难以持续,流动率比较大,志愿服务对象又有较强的警惕心等。
四、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确认高中生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立场
若想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首先要了解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所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为了培养高中生的品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增进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学会理解,学会付出,学会帮助他人。让高中生有自己的考量和具体事件操作解决方式,学会顺应社会的发展完善自身。当这样的立场和思想传达给了每个学生,便会帮助他们纠正过去错误的理解,提高每个高中生的认知,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建设。
(二)提高高中生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
认知方式是自发的,想让高中生更好地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必须从高中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才会获得有效的成果。要引导高中生自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知识培训,让每个高中生真正体会到自身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的责任感、成就感、使命感得到增强。也可以采用高中生喜闻乐见的线上和线下宣传方式,树立典型,鼓励高中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让高中生感受到志愿服务的现实价值,认识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性。
(三)加大高中学校志愿服务的培训力度
为了更好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应加大志愿服务培训的力度。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完善高中生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参与活动时与人沟通的技巧、倾听的方式、语言的表达,提高素养的认知。言语的礼貌、行为举止的得体大方是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的东西往往被人忽视。另一个方面是加强志愿服务专业技巧的培训,根据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项目对参与的志愿者进行一定的专业知识培训,让每一个高中生都能够选择自己愿意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
(四)完善社会为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的保障
我国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这就制约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对于学生志愿者而言。为此,我们首先要规范高中学生志愿者招募注册程序,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依托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等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为有意愿、能胜任的高中学生登记注册。其次是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利用统一的内容、格式和记录方式对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并实行服务记录的异地转移和接续等制度。再次是健全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主要是建立学生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嘉许制度和回馈制度,把学生志愿者的积極性保护好、发挥好。
五、结语
高中生参与服务志愿活动有着各种积极的意义,锤炼了高中生的品格,发展了高中生的核心素养,锻炼了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了与人相处的技巧,提升了对自身发展的有效认知,使高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初步探索和体验。习总书记在给志愿者服务队回信中提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作为青年一代的广大高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就会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语晗.高中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其影响因素调查——以河南郑州某中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5):80-81.
[2]曾燕波.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与喜好因素调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3(05):9-14.
[3]易晨琪.高中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及推进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4):110-111.
[4]贡宣佳,张巧英,朱军.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