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的探索

2019-11-24 15:18覃枢坤
教育界·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有效方法兴趣

覃枢坤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新课标要求一线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学识素养;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次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培养阅读能力。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方法;预习习惯;兴趣;能力

一、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同时需要注重对于阅读的理解以及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具体的教学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最主要的要求。阅读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要培养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感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认识能力是学生通过阅读来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能力。小学生处在对这个世界不断认识的过程中,他们会充满好奇地看待这个世界,在学习中认识这个世界。小学语文阅读课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能力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三)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记载了先进的文明和丰富的知识,学生需要通过丰富的阅读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人类的文化智慧以及优秀的文化营养。

(四)培养学生崇高的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被文字内容所感染,尤其是阅读一些爱国主义文章的时候,会感觉到振奋人心。通过阅读来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也是新课标对语文阅读课教学的一个要求。

(五)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在阅讀过程中接触到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阅读中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优秀品质。

二、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一线的农村教师要熟悉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农村学校、学生、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教师要改变观念和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以讲解为主,应以学生阅读实践为主,掌握阅读技能,如同游泳、开车一样,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长期以来,教师都习惯精讲阅读课文,以为讲得越详细越具体越好,但最终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引导好学生去阅读好课文。

(二)做好课前预习准备

课前预习不仅是学习阅读课的重要习惯,也是学习任何一门课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是由良好的课前预习开始。在进行阅读课之前,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做好上课准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课前预习不仅要阅读,而且要看、听、写、说,自行设置一些问题,然后自己问自己,自己去寻找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就记下问题,在上课的时候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讨论。比如,学生在预习《琥珀》这篇阅读课文时,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琥珀》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琥珀有什么特点?松脂球是怎么变成化石的?”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调查了解,也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进行课前准备工作。比如在进行《赤壁之战》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先播放相关的精彩片段给学生看,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故事的大概情节,为课堂教学节约时间,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分析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品质等。

(三)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桂林山水》一课时,课前播放有关桂林山水的影视资料,把学生带入到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中,自然地引入本文的学习。

文中创设情景,可以感染、熏陶学生,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如在上《船长》一课时,播放泰坦尼克号轮船沉没的场面,通过氛围渲染,熏陶学生的感情,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收到更佳的效果。

结尾创设情景,可以达到情景交融、感情升华的效果。如在上《黄鹤楼送别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创设送别情景,播放优美而伤感的音乐,渲染气氛,充满了离别情意,熏陶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诗人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阅读能力,教给课外阅读方法,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鼓励学生在语言的模仿、积累、运用上下功夫,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

因此,在讲授阅读课之前,教师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情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四)在课堂上设置有效的阅读障碍

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效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可以设置:“当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为什么他能做到纹丝不动?如果邱少云动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战斗只有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等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从而理解为什么称他是伟大的战士。

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设置合理的阅读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逐步加深与丰富阅读内容,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水平。但是,阅读内容不能过浅,否则容易使孩子产生轻视阅读的心理,导致孩子浮躁。从低年级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到高年级掌握一定的感情,准确地读断句和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阅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教师要布置合适的任务实现阅读目标。

(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努力完成它。阅读课也是这样,教师在阅读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在阅读课堂上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嫦娥奔月》时,讲述嫦娥奔月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后羿是如何得到仙丹的?嫦娥为什么要吞下仙丹?人们为什么思念嫦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七)要重品读和精读

有感情地阅读课文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要想使学生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重视品读和精读,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精读和反复的品读来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如在上《走进丽江》时,引导学生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丽江特点的段落,通过优美的词句,使学生体会到丽江景色的特点和课文写作方法的优美。在上《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这句感人肺腑的语句,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普罗米修斯为了人類的幸福生活,宁愿自己受苦,决不承认错误的决心,让学生对普罗米修斯产生敬仰之情。

(八)课外延伸,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大语文、大阅读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喜欢的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合小学阶段阅读的书目,广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通过活动有效地促进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阅读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组织性、目的性、专题性,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收到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弘扬正能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网络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特色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总之,阅读教学应从语文学科抓起,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拓展阅读渠道,丰富阅读视野。教师要及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及时组织阅读报告会和交流会活动,及时组织阅读成果评比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刺激学生的自主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习惯,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傅明伟.世界名人名言精选[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有效方法兴趣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无人驾驶智能车障碍检测方法探讨
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