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019-11-24 03:12余克尚潘光照
职业·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余克尚 潘光照

摘要:如何继承、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将地域特色文化精华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为当下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桐城江淮工业学校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特色校园文化——方苞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并对用校园特色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特色校园文化 方苞文化 核心素养

课题:本文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园特色文化(方苞文化)课程开发研究》(立项编号:JK18()27)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而,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浩然正气、责任担当、奉献精神等也正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可以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一、江淮工业学校校园特色文化——方苞文化

1.方苞简介

方苞(1668-1749),字灵皋、风九,晚年号望溪,桐城风仪里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与刘大槐、姚鼐合称“桐城三祖”。

方苞尊奉程朱理学,为文雅洁,首创“义法”说,“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代表作有《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等,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2.方苞与江淮工业学校的关系

江淮工业学校是安徽省首批9所国家示范校之一,是桐城市职教中心。学校的教学学风、校园文化深受到底蕴深厚的桐城文化影响。

1993年,方苞后裔、台湾大华中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家方志平女士情怀桑梓,捐出自己的养老金150万元给当时的桐城县职业高中,第二年又捐资50万元设立志平奖学金。在政府支持下,学校利用此次方志平女士捐资助学机会,易地扩建,征询并采纳了方志平女士的意见后,学校更名为桐城望溪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望溪职校”,“望溪”二字即方苞的号。此后,学校与台湾大华中学往来密切,并结为友好学校。2017年,学校按要求再次更名为:江淮工业学校。

3.江淮工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方苞文化

经过多年传承发展和建设创新,现在江淮工业学校校园里已经形成了以方苞塑像、望溪楼、望溪亭、望溪园、望溪塘等方苞物态文化为基础,以“感人以诚不以伪”的“诚实”“朝闻道,夕死可也”的“勤学”、以方志平捐资助学的爱心文化等思想精神为核心,以台湾大华中学与江淮工业学校两岸交流合作为纽带的校园特色文化 方苞文化。

二、利用方苞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核心素养的培育,除了课程、活动主渠道之外,校园特色文化的营造、熏染、传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综合利用底蕴深厚的桐城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校园方苞文化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笔者所在课题组一直思考的问题,并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1.校园物态文化

江淮工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紧紧围繞方苞文化这一中心,通过校园里的亭台楼阁、园池石雕、宣传栏、文化墙等物理空间的精心营造,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如建筑命名,分别是望溪楼(教学楼)、龙溪楼(男生宿舍)、梦溪楼(女生宿舍)、听溪堂(报告厅)等。2017年学校更名时又增置了方苞雕像,开辟了望溪园,教室走廊上有方苞生平事迹展板……

2.入学主题教育

每年高一新生军训时,我们都将特色校园文化——方苞文化作为一个单独的章节单元列入学主题教育内容,利用学生刚到新校园、对陌生环境有很大好奇心的时候,带学生们参观介绍方苞雕像、望溪亭等方苞物态文化,还将方苞文化做成PPT,在入学教育的校情校史介绍环节进行专题介绍。

3.编写校本教材

方苞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校园物态文化能够展示呈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方苞文化有一个更全而系统的了解,并从方苞身上学习健全人格、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我们组织课题组老师对方苞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搜集方苞相关资料、文集,研究文章,仔细研读,去粗取精,对相关文言进行了意译。

在此基础上,采用英国教育学家斯基尔贝克提出的课程开发情境模式,通过情境分析、确定目标、方案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反馈等环节编写校本课程《望溪芳泽润龙眠》《文明中职生》等。

课程内容包括认识方苞、方苞的核心素养故事,方苞散文名篇鉴赏,方苞义法说理论与写作实践等。具体授课时,会进行8次讲授和2次实践体验,每两周一节,计划一个学期授完。

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对先贤方苞的兴趣,落实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体验法等。课程评价由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组成,分别占40%和60%。

4.实地研学旅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在行走的课堂里,学生们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体验,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合作和自理能力。

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征,我们在传播方苞文化时除了利用本校的方苞物态文化,还充分利用和学校距离不远的文庙、桐城派陈列馆、方苞故里等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实地研学旅行活动。

5.进行专题讲座

在弘扬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自身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难以融会贯通,禁不住学生的再三提问。

面对自身不足,除了加强学习之外,我们还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前来开展专题讲座。2018年12月初,我们邀请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宋豪飞来校开展了题为《漫谈方苞的品德修养与经世思想》的专题讲座。

6.名句名篇诵读

对文化传承类的课程,如培养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除了长期的浸润、诵读外,没有捷径可走。大声诵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鉴赏能力、艺术修养和人格涵养。 为此,我们精选方苞部分代表作品和承载了人文思想的名句,编辑成诵读手册,发到学生们手中,利用早读课进行诵读,并要求学生们熟读背诵。

7.制作主题微课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也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

为此,在传播手段上,我们跟上潮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抖音、微课等多媒体手段精心包装方苞文化精选内容,推出《方苞如是说》精品微课十六讲,每讲5分钟左右,通过学生微信群定期发布。学生们利用零碎时间,带着好玩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方苞文化的精髓。

三、利用校园特色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议

1.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拓展校本开发空间

2017版语文新课标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深感到底蕴深厚的桐城文化是课程开发的金矿,但需要有课程资源意识、有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才能将这些地方特色文化以课程的形式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关心身边的特色文化,走出校门,了解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2.新时代,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随着移动教育的普及、短视频的流行和碎片化阅读的现实语境,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的表达形式 文言文,对学生而言,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前,让学生望文兴叹,不得其门而入,逐渐离远了。如果能够适时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抖音等形式,则可让学生亲近经典,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虽然这种转化有二次创造的成分,有失真的风险,但相较于学生的背离,这种风险还是值得的。

3.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转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特别是主導学科的课程目标

虽然各个学校有针对性的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但只有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课程能够呼应核心素养,才能实现真正的变革。

另外,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并非每一学科都包含所有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养成是所有教育活动共同实践的结果,同一核心素养可以通过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进行培养,同一学科也可以指向多种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桂珍,翟博文,涂圣文,基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9(1).

[2]王立宽,胡玉平,张翼,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6(7).

[3]吕晓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以上海市F学校为个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