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林
在中国的体育运动领域,乒乓球运动被称为“国球”,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形象,其群众基础十分广泛。由于我国竞技乒乓球运动曾获得了多次世界冠军,又对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逐渐形成一种体育文化。近几年来,中国竞技乒乓球运动事业越来越辉煌,球员持续包揽金牌,屡次为国争光,表面上的竞技乒乓球项目极为风光,但是国内大众很少关注乒乓球,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前乒乓球人才培养呈现出“重物轻人”的倾向,缺乏普世文化的支撑,得不到全国人民的认同,暂时陷入国内低迷状态也不足为怪。鉴于此,为了在国内营造良好的竞技乒乓球文化氛围,我们必须注重竞技乒乓球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所以本文将从竞技乒乓球文化的价值、传承内涵、外延、现状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竞技乒乓球文化的传承路径。
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国际性体育项目,竞技乒乓球涉及的体育文化范围广泛,且对国体、场地条件、地域的要求不高,甚至没有任何限制,这就为我国竞技乒乓球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大好机遇。只有加强自身的竞技乒乓球文化,才能进一步提升国家的声誉,促进国家体育文化的大繁荣,这就使得国家竞技乒乓球文化的传承成了必然。不难看出,竞技乒乓球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一是有助于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体育文化的亲和力;二是竞技乒乓精神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我国竞技乒乓球文化来讲,它不能偶尔出现的,其文化内容也不是东拉西凑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的体育主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竞技乒乓球文化的熏染下,我国体育文化将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乒乓球运动员也会信心百倍地向世界强手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助于提升我国体育项目的综合实力。
所谓“竞技”,即以竞争和动作技战术为主,坚持公平原则,展示一种“夺标育人”的娱乐运动。具体而言,“夺标育人”是当前我国体育竞技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培养懂文化、规则、秩序和充满游戏精神的人。在整个竞技乒乓球运动中,有效地将竞技与教育结合起来,不但要培养乒乓球运动员如何做人,还要培养乒乓球运动员如何掌握操练技巧。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像竞技乒乓球文化传承的内涵也相当丰富,主要表现为:为了更好地教育青少年群体参与乒乓球运动,首先要加强“人性化”的竞技和训练,引起乒乓球运动员了解并掌握乒乓球的规律和特点,从整体上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内在的发展的文化传承,只有不断传承竞技乒乓球文化,才能使现代竞技乒乓球运动蓬勃发展。
从在文化传统的延伸方面来讲,中国竞技乒乓球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相结合,形成了科学的内容体系,是国家实施“训练与修炼相结合”的育人实践过程,属于竞技乒乓球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值得大力宣传与普及。作为中国竞技乒乓球文化,不但要让国民学习并掌握其中的精华成分,还要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知识传播于全世界,为全球人熟知,让我国的竞技乒乓球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生根发芽、遍地开花。由于中国竞技体育项目曾在世界球坛“为国争光”,对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十二五”规划下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更需要竞技乒乓球文化的支持,持续外延乒乓球文化的内涵,才能得到国内与国际的认可与支持。
从一九五三年起,中国正式创建了乒乓球队伍,经历过失败与胜利,逐渐形成了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在起初的乒乓球锦标赛、奥运会比赛中,中国乒乓球队数次获得令人满意的比赛结果。即使这是一个小型的球类运动,也足让中国国民感到万分自豪,最终被誉为中国的“国球”。不难发现,由于中国乒乓球运动成了“国球”,必定受到全国各地民众的拥护,再加上乒乓球也是中国民众常见的运动,到处可见,甚至成了部分人生活的重要休闲体育运动项目。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竞技乒乓球运动越办越红火,并由此产生的“乒乓精神”激励着代代运动员,促使他们不屈不饶、不断钻研、不断创新,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近几年来,人们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心理发生了较大变化,直接影响国民的生活习惯,体育方式随之发生变革,呈现出了追求体育文化的倾向。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如果上世纪50年代的乒乓球运动是为了追赶时髦,贪图乐趣,60年代和70年代的乒乓球运动则是为了获得文化本领,以便充实自己。那么,当今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人们更多是对文化现象的体验,追求身心的健康发展,感受生命的意义。
因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竞技乒乓球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体育文化,不管是运动的操作层面,还是思想层面,都得到了日趋完善的发展。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理论不足,导致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备的竞技乒乓球文化体系。
4.1.1 思想创新——坚持以人为本
要想将中国竞技乒乓球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外人士都能熟知中国竞技乒乓球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很有必要构建科学的竞技乒乓球文化体系。面对社会的急剧转型形势,国家应当注重体育发展的人文精神培养,从上级领导、教练员、运动员等抓起,注重竞技者的人文精神传授。事实上,只要妥善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让整个社会达到和谐与美满,就能足够的力量处理中国竞技乒乓球文化和世界竞技文化的普遍关系,有助于国内外民众认同中国竞技乒乓球文化,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中国竞技乒乓球文化传播开来。
4.1.2 培养方式——实行训教结合
科学地构建竞技乒乓球文化体系,还要优化培养方式,实行训教结合,改“乒乓球训练”为“乒乓球教育”,不单单在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培育精英,更要在平时的乒乓球训练中渗入培育人才的种种内容,将“育人”放在一切乒乓球训练的重要位置。一方面,在文化教育方面,竭力打造“小学-中学-大专-本科-研究生”等的一条龙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在体育训练方面,建立一线、二线、三线队伍从业余训练到专业训练共存的训练体系;在体育科研方面,努力创新省体育科学研究院和科研院所乒乓球项目的研究结构。
4.2.1 科学训练,尊重个体
为了更好地继承竞技乒乓球文化,必须科学地培养和尊重个人,逐步引导运动员认识竞技乒乓球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最优的训练方法。在科学训练方面,需要做到三点要求:一是科学控制和考察所有参与者的训练周期;二是科学控制训练的环节、选材、计划、实施、恢复、竞赛等全过程;三是深入理解竞技乒乓球运动的各项训练科学指标,并对训练经验进行理性解释。在尊重个性方面,由于科学训练不单体现在动作技能的操作上,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掌握个体健康发展的训练方法:一是尊重运动员的身体实际情况,一切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出发,加强基础性训练,以便运动员始终保持乒乓球专项成绩;二是在增进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训练时,还要以身心健康为重,教育运动员要以身体健康为本,切合实际锻炼,逐步提高竞技乒乓球参与者的软实力。
4.2.2 人性修炼,文化教育
人是一切事物的操纵者,竞技乒乓球运动更是运动员的不懈努力过程,而一个文化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运动员将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比赛成绩,同时也能将乒乓球文化传播开来。实际上,这是人性修炼对运动员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人性修炼可以让竞技乒乓球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树立正确的体育文化观。在平时的乒乓球运动教育中,教练员应注重乒乓球文化教育,既要求真,又要求善。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我国竞技乒乓球运动也要与时俱进,与国际视角接轨,着力提升竞技乒乓球运动员的人文素质,这一切关系到竞技乒乓球比赛的成绩。乒乓球运动可以给个人带来健康的心态,内心对一切事物都会感到非常满意与和谐,比如乒乓球赛场上的礼貌,乒乓球比赛的细节把握,运动员对待球迷、观众的重视。总的来说,这一领域的文化教育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为国争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二是无私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团结友爱精神,合群的素质;四是科学求实精神,求真、务实、创新;五是遵纪守法精神,公平竞争、反黑;六是顽强拼搏精神,坚韧不拔与奋斗不息。
4.2.3 科学训练与人性修炼相融合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体育竞技项目开始注重科学训练与人性修炼相融合,竞技乒乓球运动也不能落后。近几年来,中国竞技体育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较为严重,许多乒乓球教练员只关注运动员的操作技能,过分强调分数的获得,以便在世界乒乓球运动比赛中获得越来越多的金牌,这一切却导致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持续下滑。当然,这种现象不利于竞技乒乓球运动水平的整体性提升,由于运动员们丧失了必备的精神支柱,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容易产生消极的运动心态。所以,相关体育部门必须将科学训练与人性修炼进行穿插教育,采用多元化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国家竞技体育成才率;只有采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并渗入人性修炼方面的知识,竞技乒乓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必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从而满足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与此同时,促进科学训练与人性修炼的深度融合,对于我国实现“文化兴体”的战略目标具有促进意义,真正达到以“文化”推动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目标。
总之,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中国竞技乒乓球文化,对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当然,竞技乒乓球文化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更好地补充竞技乒乓球文化的不足。作为竞技乒乓球文化的培养部门,必须积极地继承体育精神,高效率地传播竞技乒乓球文化;其次,由于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是政府调控力量的补充,丰富的竞技乒乓球文化将在广大群众中普及与推广。通过这种方式,我国竞技乒乓球项目将会昂首前进,坦然面对竞技激烈的市场环境,即只有全方位传播竞技乒乓球文化,才能促进我国竞技乒乓球事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