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燕
体育作为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发挥着它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能育体也能育心。育体是体育课的基本目标,育心则为人才培养锦上添花。当前体育课的现状是,教学内容沿袭传统,过于老旧;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讲授学生执行为主,缺乏反馈与交流。体育课仅仅是教师一言堂,缺乏生机和活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对象的变化,体育课要实现育体育心功能对学生持续不断的影响,必须改变现状,寻求突破。
体育教师人数不足、专项不均、进修机会少。体育教师岗位缺乏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高职院校重专业课教学轻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吻合。各高职院校更愿意留着岗位编制给本校的龙头专业或者亟待发展壮大的新专业,因此忽略了体育教师的引进。体育教师入职后的进修机会较少,从而导致教学观念落后,“填鸭式教育”和“灌输式教育”仍是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式。
学生缺乏主动进行体育运动和自觉开展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体育专项课难以促成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顺利拿学分达到毕业条件是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少数学生对专项不感兴趣、缺乏锻炼动力,但在专项考试时又表现出焦虑状态,并没有反思造成自己困境的真正原因。体育专项课成了部分学生的“负担”。
1.2.1 体育专项开课默守常规
体育专项开设课程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年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的外界环境因素均未做考虑。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研室常规开设的专项课在2017级学生当中对专项课选择意向做的调查显示,羽毛球30.6%、篮球25.47%、乒乓球16.26%排在前3,田径5.15%、健美操4.93%、足球4.21%排名靠后。
学生对专项课的选择,影响因素较多,在此不做赘述。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社会和文化环境等,该校对学生想开设的专项也做了调查。学生对游泳58.71%的选择遥遥领先,网球38.32%次之,跆拳道28.01%和轮滑24.09%紧随其后,棒垒球9.07%也获得了不少学生的青睐。
由此可知,体育专项课所开项目仅以符合教研室教师专业背景为依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1.2.2 教学软实力欠缺
体育课堂重技术技能的传授,轻体育文化的传播,课堂上教师所能展示的是自己精湛的运动技能,却无法向学生传递该项运动所承载的文化使命。究其原因,与体育教师本身对于文化内涵这方面的缺失不无关系。因此,体育课空有其表,缺少灵魂。
1.2.3 教学硬件亟待完善
缺少信息化教学设备。在信息化教学大行其道的今天,体育课仍然与现代教育技术割裂开来,体育教学缺少多媒体设备辅助。如,开课第一课中的体育教学的理论课时,通常由任课教师随堂讲授,缺乏专用的多媒体设备及教室。缺少了现代教育技术授课平台,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缺乏生动形象的理解。
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课上及课后锻炼所需。场地器材的短缺造成学生练习次数及时间没有保障;班级人数过多,也造成体育教师难以做到有的放矢,也就造成了体育专项课目前的困境。
1.2.4 教学关系本末倒置
在倡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环境主流思想引领下,体育教学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没有交流与互动,学生缺乏对运动专项的理解,进而失去对运动项目的兴趣。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因此,学生德才兼备,教师技精德高是新时期教育事业“两手都要硬”的最终目标。
在新时期教育风向标的引领下,体育教师要德才兼修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因此,要有破冰前行的毅力和决心,克服自身惰性,从修身开始,推动体育课程改革。
要教育好学生,重在“因材施教”。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了解新时代学生特性。例如,国外体育文化渗透对00后学生的影响程度如何。起源于国外又在国内盛行的体育运动,如跑酷、轮滑、滑板等,学生的认知度、接受度如何等等。只有了解了受教育者的真实情况,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即便由于客观因素,学校不能开展“小众”的体育专项课,也可以在课堂上对“小众”运动项目进行普及宣传,拓宽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视野,展现体育教师综合优秀的体育素养。
破解教师短缺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允许体育专项课教学内容交叉、多元化。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教师的“一专多能”和课堂内容的多元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在传授一门专业技术的同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对所学内容进行阐释,更能促进学生对该项体育运动的认知和理解,对体育运动有认同感,从而促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根据学生的喜好,适当拓展教学专项内容,满足学生日益丰富的对体育活动的追求,努力让学生喜欢的变成现实。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教师一边授课一边让学生对着实训设备进行实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我们不妨可以大胆想象,体育课堂是否可以尝试用这种上课模式。技术教学前,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形成一定认知后,再进行“实操”,即运动场上的实地练习,如此“知行合一”,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微课和慕课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线上的学习资源相当丰富,已经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学生的学习行为(网络学习)发生变化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育供给便产生了矛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微课、慕课教学资源库,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辅助学生学习。并努力拓展自己的技术能力,争取能承担多门技术课程。
体育教学当中的“育人”因素可圈可点。准备部分的集合问好,检验了学生的守时礼仪素质。基本部分的练习过程,讲秩序、有竞争、懂合作、有互助,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结束部分的小结、师生告别,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礼仪素养。
当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举全校之力,创建全区“三全育人示范校”,体育教学也应以此为契机,着力提升体育教学服务“三全育人”重大工作的功能和作用,深入挖掘体育教学育人内涵,将体育课打造成为“有技术”“有深度”“有内涵”“有意义”,能引领学生积极向上,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总之,高职院校体育专项课改革不可一蹴而就,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变化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要想实现体育课育人育心的价值,需要广大体育教师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因此,体育教师要勇于突破,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并能结合学院发展宏图,有新作为,敢担当,为新时期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