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亚 李建设 宋 盼
1.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2.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蒙古国 乌兰巴托 210646A;
3.蒙古国伊赫扎萨克国际大学 中文系,蒙古国 乌兰巴托 13370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稳步推进,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受到极大关注。加快武术在世界各国孔子学院、各国中国文化中心,以及海外太极学院等机构传播则是武术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有专家论证了孔子学院、各地中国文化中心开设武术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海外太极学院、关公武术院的设想,但由于各国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及各种因素所限,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武术传播重点不尽相同,为武术国际化传播带来难度。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冰岛[1]、喀麦隆[2]、挪威[3]、丹麦[4]、韩国[5]、俄罗斯[6]等相对发达国家孔子学院武术传播,而对于一些欠发达国家,如蒙古国这方面研究很少涉及。基于对蒙古国孔子学院武术传播的实地调查、教学实践展开研究,提出适应现阶段孔子学院武术微观传播宗旨,构建武术在蒙古国孔子学院有效传播路径框架体系。
通过前人研究和对蒙古国孔子学院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到自2013年11月至今,在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支持下,前后有两位武术教师在蒙古国孔子学院本部,以及下设各孔子课堂和教学点开展武术工作。在两位武术教师积极交流沟通下,2015年10月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邯郸学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签署协议致力于着手共建海外太极学院。2017年5月中国商务部赞助的发展中国家援外武术项目(多边班)正式启动,选拔了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20名师生赴中国学习武术,他们成为蒙古国武术传播的本土储备人才。2018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邯郸学院海外太极学院,其活动重心主要在蒙古国立大学孔院,经过几年的优化和改进,形成了“以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为传播保障后盾,以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和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为传播支持平台,以邯郸学院海外太极学院为传播实践主体”的多层次蒙古国孔子学院武术传播格局。
目前蒙古国武术传播平台主要在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主要开设专业武术课和师生武术兴趣班,教授内容主要包括太极拳(武式和陈式段位制教程)、太极扇(功夫扇)、太极剑、少林拳、少林齐眉棍、少林达摩剑、螳螂拳(武术段位制教程)、武术操、初级拳、舞龙、舞狮等内容。主要教材为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和自编武术教材;蒙古国孔子学院武术师资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汉语志愿者教师,出国前接受过短期武术培训;二是蒙古国本土武术爱好者,参与中国商务部武术“援外项目”学员;三是国内武术专业教师,如来自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的1名武术专家教师,绝大多数武术课程及兴趣班由他主导进行。
概言之,蒙古国孔子学院武术传播仍处起步阶段,此时必是问题丛生,主要表现为武术专业师资紧缺、课程开展硬件不足、缺乏宣传等,而明确当前传播宗旨,构建传播路径框架体系将更利于系统性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此处先对宗旨与路径展开讨论。
传播宗旨和定位对落实和推进武术在蒙传播有一定导向作用。孔子学院是蒙古国传播武术的主导力量。因此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首先要明确宗旨与定位,否则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容易陷入盲目的状态。”而在孔子学院武术传播宗旨与定位又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宗旨是世界上所有孔子学院所应该普遍认同的,而微观宗旨则应区别对待。郭玉成教授指出“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的宏观宗旨应设定为‘以和谐为核心的良好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者’。”[7]由于蒙古国特殊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受众群体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等方面,武术在蒙古国孔子学院传播微观宗旨,则需因地制宜,甚至要因时因境做出合理判断和调整。
考虑到蒙古国武术当前发展阶段,由于蒙古国孔子学院武术受众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且十分关注中华才艺表演,因此将其微观传播宗旨定为展示中国武术和谐艺术思想,传播中国武术防卫型和谐文化理念,中国武术定位于“扬国之艺”。这一微观传播宗旨和定位的确定并不意味着把其防身、健身、修身等思想搁置不顾,具体实施途径应是以展示和谐与美学思想为突破口,以套路展演为形式,以武术故事为载体,以防身、健身、修身思想为主线,稳步推进武术在蒙全面深入传播。这一微观宗旨和定位确定了武术传播是以套路形式为主,借助套路让蒙古国各年龄段习武群体“对武术技术内涵、文化内涵、价值效用等有一个较为全面且深刻的把握”,[8]从而能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例如根据武术主要学习群体,在教学过程中需特别强调武术技术动作的防卫型、重和谐的技击文化特色,也可以在某些象形拳术的教学中突出武术追求仿生美、自然美、意蕴美等。这样的传播理念必然为具体的传播路径指引方向和目标。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大环境为武术进入孔子学院提供了保障,但“仅有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是不够的,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快速融入学院活动的途径是重点。”[2]为了进一步保持武术在蒙古国孔子学院的在场性,维持武术在国际出场性,必须注重总结、提炼、更新其国际传播路径。立足蒙古国孔子学院武术传播实际,构建了“以教学为基础、以培训为拓展、以展演为助推、以竞赛为核心”的传播路径框架体系。
4.1.1 提升武术师资本土化水平
具体包括中方驻蒙教师本土化和蒙方本土教师培养。中方驻蒙武术师资本土化水平首先要在部分体育院校开设跨文化交际、武术对外传播课程,加大双语武术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其次,可为条件成熟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开设武术文化课程;最后,赴任前的培训既要练好“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基本功;又要做好课堂管理、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的培训。着手蒙方本土师资培养。“中方教师走马灯式的流动”[2]易破坏武术在孔子学院教学的连贯性与可持续发展。为保持武术在蒙稳步发展,发展蒙方武术本土师资,不失为一种良方。具体而言,应依靠在蒙华人华侨和具有良好汉语基础的蒙籍学生,团结蒙方武术爱好者,积极争取对武术不了解的蒙籍社会人士。在此基础上,由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定期举办武术师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本土化水平。
4.1.2 积极反思总结适于蒙古国本土的武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在蒙古国本土化适应非常关键。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具体工作,为使武术教学在蒙古国孔子学院达到规范化、科学化、阶段化,应把武术段位制融入到蒙古国孔子学院教学之中;开发网络武术平台进行武术教学。研究证明,武术技击防身功能是吸引习练者的主要原因,对于蒙古国青少年武术爱好者也不例外,因此可把武术技术动作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围绕防身学与教,围绕展演学与教,再将所学防身术、以及具有表演价值的武术动作录制成视频上传蒙古国孔子学院的网络功夫频道,以供更多爱好者自学,形成“线上线下”的新型武术学习方式。考虑国内武术教学模式与蒙古国现状两方面因素,认为“趣味引导,套路与格斗随行,礼仪与武德始终,功力自修,展演激励”[9]武术教学模式也适于蒙古国孔子学院当前武术教学情况。
4.1.3 开发、译介适于蒙古国本土中蒙双语武术教材及读物
“教材是武术在孔子学院教学的重要依托”。[2]蒙古国孔子学院目前武术教材是中国武术段位制教材,但这些教材尚未译成蒙语;此外武术文化课更无配套教材,其它种类中蒙双语武术教材更是少见,这些都不利于蒙古国武术推广和传播。因此急需编写中蒙双语简化版武术本土化教材,可参考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研发的《快乐武术学汉语》系列教材,编著中蒙双语武术教材及读物,(见表1)比如《中国武术简介》(文化课用书)、《习太极 学汉语》(汉语课用书)、《习少林 学汉语》(汉语课用书)、《简化防身、健身太极拳系列》(培训用书)、《中华武术故事》(课外兴趣用书)《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竞赛用书)、《武术段位制系列教材》(武术课用书)等,逐步实现中蒙双语武术教材从无到有,由有而优。因邯郸学院蒙古国海外太极学院和乌兰巴托大学中文系合作密切,教材译介将会由蒙古国本土教师进行翻译,这就更有利“原汁原味”的传播中国武术。中蒙双语武术教材编写同时,还要注意丰富与教材配套的文本类中蒙双语武术文化产品,如印有漫画武术拳势动作的笔记本、功夫画册等配套文本材料。
4.2.1 兼顾武术培训对象的整体性
武术培训对象主要可包括蒙古国学校师生爱好者、中蒙政府爱好者、中蒙社会爱好者(应特别注意吸收在蒙华人华侨)三方面。蒙古国学校师生是培训的主体,主要包括中国汉语志愿者教师、华侨子弟、蒙古国学生等、赴华援外武术项目学员等,如在2017年蒙古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管理之家举办了在蒙汉语教师岗中培训就了增加中国武术自卫防身术的培训环节,使到场的百余名志愿者教师亲身接触了中国武术;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地每年一届的到岗汉语志愿者教师岗前培训活动可加入武术培训环节。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发展到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和驻蒙大使馆人员中国武术健身培训班,丰富业余生活同时增进健康,形成规模后,逐渐影响到蒙古国各行业人士。
4.2.2 兼顾武术培训内容的整体性
中国武术运动形式丰富多样,拳械内容风姿多彩,在蒙武术培训内容想要兼顾其整体性实属不易,但做到相对的整体性是可行的,即针对现阶段武术传播宗旨,针对不同受众,可围绕一到两个主体拳种展开培训。有研究者提出武术国际传播要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准”传播,指出“中东、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信仰伊斯兰教,对八极拳、查拳等情有独钟;而在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佛教文化盛行,少林拳或许更符合这些国家受众的心理;在亚洲的另一些国家,如越南、朝鲜、日本,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选择武术中的形意、太极、八卦等项目则更具亲和力;在工业化最早的一些欧洲国家,人们更易接受一些慢节奏的武术项目,如养生和太极拳等”。[10]蒙古国主要宗教为藏传佛教,对于武术中的少林拳械则更具有宗教和文化心理的亲近感。另外,鉴于太极拳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和邯郸学院海外太极学院的成立,蒙古国人民对太极拳和少林拳有更好的认知基础,可确定以“太极拳和少林拳”为主体拳种内容,展开中国武术培训,具体包括太极拳械(拳、剑、扇等)、少林拳械(棍、拳、刀、枪、剑等)、象形拳类(螳螂拳),通过各种武术拳械套路组合演练与表演,展现中国武术和谐艺术文化形象,展现中国武术艺术魅力,进而体认中国“和谐”文化。还要考虑中华武术文化整体性,可选取代表性的中国武术故事进行戏剧化表演,用故事展示武术。
4.2.3 兼顾武术培训方式整体性
整体性武术培训方式主要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走出去”培训方式主要指以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平台主动“走出去”去传播武术,实现孔子学院和武术在蒙古国的双赢,如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和中国驻蒙大使馆开展的中国商务部武术“援外项目”,已派出3批赴华习武学员。通过对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有关人员的调查访问得知,从2018年开始,这个项目至少将有两处变动,一是由原来的“多边班(6个月)”扩展到由“多边班”“双边班(3个月)”……等多个班型,二是蒙古国的赴华学习武术学员的来源地将会发生变化,由原来单一从“乌兰巴托大学”招收学员扩展到从乌兰巴托市各个企事业单位(包括大学、中小学、医院、政府、企业……)招收学员,进一步扩大赴华习武项目影响力;另外还应在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各类外出宣传活动添加武术自卫防身术短期培训环节,以便武术在蒙更好地“走出去”。
“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是指向蒙古国孔子学院及中国驻蒙有关部门申请中国武术专家教师走进蒙古国或蒙古国学校进行短期培训,如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汉语桥比赛中,部分节目就主动邀请中方驻蒙武术专家教师进行指导;2019年4月蒙古国最大私立大学伊赫扎萨克国际大学为举办本校中国文化节,也邀请了武术专家教师为他们展开武术(功夫扇、舞龙)培训;此外,2018年5月乌兰巴托大学孔子课堂“请进来”两名甘肃省专业武术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武术(太极扇、崆峒拳)培训,激起了同学们的习武热情;也可在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专门设立段位制考试点,邀请中方武术专家赴蒙培训段位制武术,并以此作为今后蒙古国传统武术比赛规定项目。
4.3.1 武术展演积极融入蒙古国孔子学院各类汉语文化赛事、活动;
蒙古国孔子学院举办的各类大型汉语文化赛事、活动均以中华才艺表演和汉语表达为主,因此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自然就成为外方同学们的选择中华才艺项目之一。单纯的武术套路演练就很难在注重舞台效果的才艺表演中胜出,这就要求各汉语指导教师别出心裁,使武术演练融入舞台灯光、音乐、舞蹈、剪纸、戏曲、书法、道具(服装、屏风、投影等)、情节、故事、汉语(脱口秀、模仿秀、相声等)等多种元素,丰富武术展演形式,如在第12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蒙古大区赛中有同学表演了武术、相声、故事、服装等多种元素的《长坂坡》,表现了常山赵子龙在曹营中七进七出的英勇形象;还有同学表演了结合剪纸、太极拳、舞蹈、剑术、脱口秀等多种元素的《凤舞龙飞》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展演形式也可充分发挥各种武术拳种、武术器械艺术展演价值,改变蒙古国人们心目中的对某些拳种的刻板印象。比如青少年也可以练习武术,武扇即可柔缓,又可迅猛;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展演形式展现中国武术中的功夫意味。比如形成武术套路展演、武术养生展演、武术技击展演、功夫舞台剧等展演形式。特别是通过武术舞台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艺术表现或再现太极拳粘、黏、发、放功力,比如可用布蒙住双眼进行太极拳推手听劲环节的展示等等。在展演形式中,也要注重“融合中华文化内容,并巧妙运用‘说文解字’等汉语元素,使节目具有鲜明的文化性、趣味性、观赏性、情节性,既有中华武术的震撼力,又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11]
蒙古国孔子学院下设孔子课堂和教学点每年还会定期举办各种汉语与中国文化节和汉语志愿者教师教学成果大赛。武术也应积极融入其中,如由乌兰巴托大学孔子课堂主办的蒙古国汉字听写大赛,就可以加入“演功夫、猜汉字”环节等形式,武术技术招式认知与各种汉字学习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可作为武术融入孔子学院(课堂)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还有个别蒙古国孔子学院教学点,如蒙古国最大私立大学伊赫扎萨克国际大学举行的中国文化节,就邀请了蒙古国武术专家教师对其学生指导,创编了一场融入舞龙、舞狮、武术(少林拳、太极扇、棍术、剑术等)、小品为一体的武术展演,在其学校进行了展演,使全校师生对中国武术产生极大兴趣,甚至吸引了其他专业学生前来学习汉语,其实是为了学中国武术。这些都是武术展演融入孔子学院各项比赛、活动所带来的良好影响。另外,2019年是中蒙两国建交70周年,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专门成立了蒙古国武术艺术团,为未来一年的武术展演作准备,这也为武术在蒙古国的传播带来了新机遇。
4.3.2 武术展演积极融入各类汉语文化课程
武术展演还可以电影、体验等方式融入中国文化课程中。比如在学习汉语课之余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功夫电影,比如在乌兰巴托大学孔子课堂就开展四次“观影视、知武术、学汉语”活动等;应注意“不同类型功夫电影对武术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所不同。”[12]中国功夫影视赏析体验时应选择经典功夫电影。这一点是针对facebook上很多精彩的武术片段而言的,这些功夫影视片段虽精彩,但有断章取义之嫌,很可能造成对整部电影所要传达的中国武术某些价值观的误导。比如某些中国功夫电影片段,点开facebook,直接是不知前因,不问是非,不顾后果的激烈打斗,这和中国武术里强调的“勇不滋乱” “止戈为武” “讲究和平”“追求和谐”“注重防卫”的理念是非常矛盾的。此外还可开展“教师展演讲解、学生模仿体验”中国文化课,选取中国武术之中的象形拳(以功夫熊猫电影中的象形拳术),让学生学习并模仿,通过演示学习典型招式的名称,了解其中蕴含的技击含义与文化韵味,这个环节应与前面汉字听写比赛环节相对接。
4.3.3 武术展演积极融入奖励、宣传、总结激励环节
为了保证武术展演可持续发展,吸收更多武术爱好者参与其中,还要积极融入奖励、宣传、总结激励环节。具体而言,展演宣传模式可采取“展演——奖励——媒体宣传(微信、QQ、facebook、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官网、邯郸学院官网等多种媒体平台)”宣传模式;奖励办法可采用“奖金+汉语图书+学习用品+中华文化纪念品”等组合奖励办法,使其具有实用性、文化性、多样性等多种特性,这一办法也体现了武术国际传播的“武术+汉语+中国文化”文化套餐理念;总结激励,可由蒙古国孔子学院发放奖状及纪念品的形式体现,使武术展演成员获得心理和实在的收获感、满足感、成就感。
4.4.1 搞活蒙古国武术赛事
通过蒙古国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资助的形式使蒙古国武术赛事规模化,进而参加国际武术赛事,最终实现既宣传资助单位,发展蒙古国武术的双赢目标。2018年11月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和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资金支持下,乌兰巴托大学孔子课堂组织了蒙古国首届武术比赛,在蒙古国社会各界有巨大影响,使更多的蒙古国人民了解了中国武术;利用3次“援外项目”赴中国学习武术的机会,蒙古国武术学员参加了“第九届中国焦作国际武术交流大会”“陈式武术家乡赛”“少林拳比赛”等赛事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由此,可归纳蒙古国孔子学院武术核心传播路径为“积极举办——融入国际”的持续发展的武术竞赛传播路径。同时建议国家武术相关管理部门,如国际武术联合会不能忽视各国国际武术联合会分会与中国驻当地大使馆、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的联系。
4.4.2 着手组建蒙古国武术队
可先以蒙古国各大学为主阵地,成立校武术队,通过蒙古国本国比赛,选拔蒙古国武术队,由蒙古国孔子学院资助,参加国际武术比赛,完善武术队选拔机制,实现武术在蒙古国的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既精通汉蒙双语,又精通武术知识的蒙方人才(包括华人华侨)吸纳,以便跨越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