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帆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对于口述历史的概念,根据路易斯·斯塔尔在《口述史学》的表述,他认为口述历史是以口述的方式使用相关记录设备,主要记录保存有价值且尚未得到原始资料。保罗·汤普森在《中国的口述史学》中的论述,认为口述历史是以录音方式为主,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口头故事的记录。[1]钟少华在《进取集:钟少华文存》中说明:“口述历史是受访者于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利用人类特有的语言,利用科技设备,双方合作谈话的录音都是口述史料,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再经研究加工,可以写成各种口述历史专著。”[2]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口述历史理解为是采用录音、录像或笔录的方式,对人们所参与或经历但未参与的历史事件和生活经历的口头表述的记录,并对后期整理的资料进行长期保管和研究。
口述历史作为一种记录历史事件、生活经历和技艺的方式,自古便存在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方的《荷马史诗》都是通过访谈、口述搜集资料的方法而诞生于口述历史研究下的著作。现代口述历史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始于1940年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1948年由亚伦·芮文斯[Allen nevins]主持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口述历史档案馆。1987年国际口述历史协会在英国牛津成立,并定期在欧洲各地举行集会。
我国港台地区口述史研究起步较早,台湾史学界在1955年便意识到口述历史的重要性。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生与“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计划”于1960年开始了长达14年的合作研究,收获颇丰。香港博物馆自1980年代开始从事口述历史工作。[3]我国大陆学术界虽早在50—60年代,就采用口述历史的方法对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进行调查研究,但直到建国后口述历史的发展才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是从1949年后开始发展的。[4]
以足球运动为例,研究国际足球的历史学家有确切证据表明, 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5]蹴鞠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民间,在汉代作为军事训练方法的一种进入军队。唐朝时期蹴鞠发展进入盛期,改用动物膀胱充气作为球,改球坑为地面球门,并分为双球门与单球门,唐代对球和球门的改革已有了现代足球运动的雏形。进入宋代富有观赏性的单球门蹴鞠更为流行,元明清时期,因封建统治者的文化压迫和明清时期武术运动的兴起,进一步压迫了蹴鞠的生存空间,蹴鞠逐渐由最初的军事训练项目沦为娱乐性的杂技项目。德国汉堡民族学博物馆馆长奥尔夫柯帕克概括了近现代以来足球运动的传承发展:“是中国最先发明了足球,英国人加进了踢球的规则,巴西人使它成为一项普遍流行的运动,是全世界共同造就了今天的现代足球。”[6]由蹴鞠的传承可看出,在古代社会一项体育运动自诞生之日起流传至今,期间的传承不仅依靠人们对文字资料的解读,更多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承,间接地证明了口述传承方法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纵观体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体育运动的发展流动与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变迁不无关系。一如中国的捶丸与西方的高尔夫,捶丸诞生于唐宋之际由击鞠(马球)演变而来,历经宋、元的鼎盛时期在明末清初趋于消弭,捶丸运动的演变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唐代竞争激烈的马球运动备受欢迎,人民为了广泛参与这项活动便在马球的基础上发展了驴鞠和步打球形式的休闲型项目。及至宋代,蹴鞠和步打球的流行更为广泛,成为日常娱乐活动以及佳节供奉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和休闲娱乐形式。[7]捶丸较击鞠而言减少了肢体冲突,以步代骑更加便捷,运动方式更显优雅,由击鞠至捶丸的演变趋势从侧面反映出唐宋两代社会风气和生活习俗的变迁。随着唐宋时期各国文化交流,捶丸运动相继流传到日本与朝鲜半岛,并随着元代版图拓张的军事交流传入欧洲,对西方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高尔夫球起源于12世纪盛行于苏格兰一 种叫做“巴卡尼克”(Paganica)的游戏活动。[8]英格兰也有证据 显示,早在14世纪中期,当地人曾玩过一种叫做“卡布克”(Cambuca)的类似高尔夫球的游戏。[9]而在此期间,元代统治者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先后三次大规模西征,完全打开了亚欧大陆之间的通道,东西方文明借此融会贯通,因此有理由认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受到捶丸的影响,并逐步演变为现代风靡全球的现代高尔夫运动。正是因为体育运动超越时间、语言、国别、种族等限制的强大沟通能力,体育运动才能在东西方不同文化环境的历史记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体育的价值的展现只有通过人作为载体才能完全表达,一如射击运动员沉稳、田径运动员激情、武术运动员含蓄、跆拳道运动员张扬等等,不同体育活动所蕴含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亦能通过运动员的人物性格略知一二。口述历史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来获取口述史料,并与现有文字史料考证以求最大程度还原历史事件本貌。除此以外,在访谈过程中受访人的人物性格和个人经历,是否受到传承项目的影响都能够通过访谈展现出来,透过个人变化看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亦是口述历史的价值之一。因此从人物层面而言,口述历史与体育之间的价值取向是相似的,都是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观察由点及面的逆向推导出影响因素的大背景。
体育本身就是国际性文化之一,主要通过运动这一手段实现相互交流的过程,其中以优秀职业运动员为主的精英阶层在体育文化交流中占举住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认识到,体育并非是仅针对某一阶层的特权产物,而是面向大众的基本人权之一,体育文化更需要普通大众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其交流的意义。口述历史在研究对象层面能够对普通大众的体育文化生活给予关注,尤其是对冷门项目、传统项目等非主流体育项目参与群体的关注。体育口述历史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文化本身,更能将体育同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不同人物、不同职业的直接调查了解,进一步探讨体育同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方面的融通关系,了解不同人群的生活环境中体育文化对其影响特点和程度。
从 2017 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落实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开展挖掘、整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工作。[10]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去谋划。[11]文化自信向来是国家发展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体育文化尤其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发展不仅是体育文化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现代竞技项目而言所蕴藏的历史文化、教育意义更加丰富,如何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魅力最大程度的展示、更近一步的推广,直观的影像记录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但一般的体育项目影像资料多集中于对项目开展情景的记录,而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展情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项目开展情景的解读需要一定对该项目历史演变知识作为支撑。体育口述历史研究方法既能体现了体育项目开展的情景又对相关历史文献进行记录保存,更能满足体育非物质文化的推广需求,切合大环境下体育强国、文化自信的发展趋势。
口述历史对体育学科的显著意义,在于创新了体育研究的角度,拓宽了研究范围。口述历史将体育研究分为三大研究角度,既人物角度、事件角度、项目角度。
4.1.1人物角度
从根本而言口述历史是对人的研究,通过对参与者、传承人、见证者等相关人物的口述访谈,收集口述史料用以补充并验证现有文字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口述史料的价值并不亚于传统文字史料。在以往对人物的研究中,研究者更趋于选择在某运动项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为主角进行调查访谈,从而淡化甚至忽视了其他相关者的影响作用,同时受到个人主观情绪和所处地位的影响,受访者的回答更偏向迎合大众喜闻乐见的方面,并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身的想法,以此得来的研究结果更趋于主观片面化。口述历史方法的引用将受访群体的范围进一步延伸,不是直接采纳主要受访人的口述史料,而是在对相关参与者或有关群体均进行同样的访谈调查后,将获得的双方口述史料与文字史料进行考证比较,以此从多角度来表现体育项目对个人的影响。
4.1.2 事件角度
体育的产生过程就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远古时期人类为躲天敌、获得生存资源而进行的跑、跳、投等活动奠基了体育运动的起源,进入文明社会时期人类不再为基本生存资源而担忧,体育项目的组建与赛事的举行更像是为了迎合人类的自我挑战天性。现代社会中体育作为国际性质社会活动,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又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影响,既借助体育为通道实现国家文化扩张。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体育事件的组织与发展必然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政治、经济水平的制约,并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所服务: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乒乓外交”等事件鲜活的证实了,社会政治背景的变化如何通过体育事件而表现出来的。口述历史在进行以此类事件为引子的社会研究中另辟巧径,通过对体育事件的直接或间接人员的访谈,以群众视角解读体育事件受社会背景的影响,这种以点带面的研究视角不仅适用于现代体育事件,在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尤为合适。
4.1.3 项目角度
作为国家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兼顾体育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体,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既是探究我国体育运动发展轨迹也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截止目前口述历史尚未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中广泛开展,对于项目的研究多停留在对现有文献和传承体系的研究中,忽视了项目存在的技艺性。口述历史的运用融合了文字史料与媒体史料的互补作用,一方面传承人和相关知情者的口述史料是文字史料的补充验证,进一步丰富了历史故事内容;另一方面以传承人为主体的项目技艺、非遗项目中所使用的服饰、球类等相关器械的制作工艺通过影音记录得以更直观的保留下来。再者,在传承过程中项目是否因环境变化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等,通过对相关群众的调查访谈可知一二,并可以此推理出项目变革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民风民俗。
口述历史研究方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所得史料的长期性档案化保存。结合体育传承项目的特点可将访谈形式划分为口头采访和技术展示。受访者可通过口头采访的形式讲述传承项目的起源、特点、传承体系等理论性资料;同时结合体育项目“口传身授”的传承特点,留下直观的技术性资料。考虑到非遗传承人年龄及文化背景,口述历史的方法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采访途径,研究所得的访谈史料和影音史料的存档也是影响体育口述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此之前,有关体育文化的档案保存仅仅局限于文字史料或使用器械的保管,一定程度是禁锢了体育文化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资料数字化势必成为未来资料存档的主要形式,体育数字资料记忆库的构建不仅更多量、全面的保存体育文化资料的学术资料,同时对视听化保存的体育项目影像资料提供了存档展示的平台。口述历史的出现赋予了体育更具生命力的记忆,通过技术时代的推动,将珍贵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数字影像的形式记录传播下去,留给大众的是可以听得到、看得到的体育项目。随着口述历史在体育学科中越来越多的运用和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立体育资料记忆库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