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9-11-23 05:48杨生袖
速读·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木块创设物理

杨生袖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设探丸情境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联系生活,利用身边的工具来创设情境;通过实验现象、提问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利用有趣的物理史料来创设物理情境;利用日常的简易器具做实验来创设情境。

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探究情景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好加强学生所学的知识理解,促进学习。我区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教学模式陈旧,学校硬件设备差,学生的基础也较差,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

1.联系生活,创设科学探究情境

物理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和生产,物理现象是可感觉的,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现行教材中,物理规律的得到都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探究过程去解决。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内容去设置问题的台阶,问题的提出要有直观性和必要性,以起良好的引导作用。

从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例如在进行《平面镜》一节的教学中,我们从生活中学生常照镜子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平面镜中的像在什么位置?像的位置、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是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很容易进人自主探究的角色。

学生对物理学科开始都感到兴趣十足,这是由于他们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发现世界之妙,但要他们对这些显现的解释却显得不知所措。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会慢慢的失去这种兴趣。究其原因,我们的教学与实践脱节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把学生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例如,在“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之后,我以杠杆为例,让学生分析出“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道理。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不法商贩是怎样利用“黑心秤”来欺骗消费者的。又如,在“流体压强与速度关系”教学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当火车快速行驶时,为什么站在铁轨旁边的人即使站着不动也极易卷人车下呢?火车站台上为什么要画一条白色的安全线。

2.利用学生身边容易得到的教具,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说明物理问题时,尽量用易见、易懂、易找的实验器材的简单实验来说明问题。例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用自备的“尺子或皮筋”等物制造一个声音,让学生自己观察,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以通过音叉或小鼓等教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音叉是怎样发出声音?声音为什么响个停?用手握住音叉,声音为何消失?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就可以有效的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促使下通过认真分析与讨论得出这一物理现象的本质。

3.通过实验现象的发生,科学探究情境

科学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去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既能丰富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大气压强”之前,先让学生观察一个有趣的实验: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盖上硬纸片,然后将玻璃杯倒置,这时学生会发现纸片被牢牢的“吸”在玻璃杯口,竟然连水也不能流出。通过这些实验,这时学生愕然,自然萌发出我要试一试,并且急于想知道是什么原因。教师利用这个物理现象因势利导引入课题——大气压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强烈的兴趣中期待解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也很顺利的完成了知识的构建过程。

4.利用物理史料,创设科学探究情境

利用物理史料,创设人文情境。培养学生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通过物理史料,创设人文情境教学还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十分重视。它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例如,在学习“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时,可结合“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航天科技的领先地位。在农村中学如果没有这种条件,教师也可口头介绍从古代“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现代神五、神六的发射成功,这些成就将大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慕之情,从而激励学生为中华之振兴,祖国之昌盛而发奋读书。

5.利用日常的简易器具做实验,创设直观形象的科学探究情境

物理概念的抽象化也是学生感到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物理定律太难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身边一些容易获取的简易器材自制实验器材,通过演示实验,尽量的通过实验化抽象为直观。尽可能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他们树立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并不断地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先将一砝码放置与钢锯条之上,学生很容易观察到钢锯条的变形。学生对砝码对钢锯条有作用力时不拿理解的。但是学生对砝码的变形是观察不出来的,因此,对钢锯条对砝码的反作用力就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将砝码改换成注入一定量水的气球,然后将气球放置在钢锯条之上,这时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在钢锯条变形的同时气球也发生了变形。这样一个较为抽象问题就变得非常直观,易于理解了。又如,学习《静摩擦力》时,学生对“相对运动趋势”这一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在一斜面木板上放一木块,学生这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木块相对木板是静止不动的,然后教师在木板上涂上一些石蜡,再把木块放在相同的位置,这时木块沿长条木板滑下,这样学生就可以体验到在第一次试验时,尽管木块没有下滑,但是他有下滑的趋势,这样的实验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非常直观的情境。

6.利用提问的方式,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

思维提问情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知识后,一针见血的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既可以让学生明确新课学习内容,又设置了悬念,激发学生想知道现象的本质,从而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步步走近现象的本质。

例如,在电路电阻规律的教学中,先复习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然后再提出新的问题,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有什么规律?这样让学生感到新学习的内容与以前掌握的内容有一定关系,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再带着这份好奇探究新知识。又如,在“电磁铁”一节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电学中做过的两个实验:研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研究欧姆定律。这两个实验是怎样操作的?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学生会回答出控制变量法。于是我便提示学生,本课也可采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我把实验所需的器材准备好,让学生进行猜想。

猜你喜欢
木块创设物理
留言板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大峡谷历险记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