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亮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来探究我国形意拳的职业化道路。通过对我国开展形意拳职业化面临的问题进行评估,筛选出当前形意拳开展职业化的主要欠缺指标,指出当前形意拳业职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开展形意拳职业化的可行性,提出竞技形意拳职业化的改革路径及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形意拳职业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形意拳 职业化 形意拳职业化 武术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208-02
自2017年“徐、雷、丁事件”起,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质疑,关于传统武术是否具有实战能力引起大众的广泛争论,如何开发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成为当下的重要问题,而提高实战能力的关键在于职业化。本文对传统武术中的形意拳进行分析,根据形意拳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国内外环境背景对形意拳开展职业化的若干问题与可行性进行探讨,为我国形意拳职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形意拳职业化道路的探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阅有关形意拳及传统武术的发展情况的相关资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依据。
1.2.2 专家调查法
在影响形意拳职业化的问题指标的筛选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结合无结构式访谈方法,访谈对象:国内形意拳领域专家学者、济南市形意拳协会副会长、形意拳推广人、形意拳职业教练。首先初拟了6项影响条件,具体做法为先将等级赋值量化,然后计算各项指标调查结果的量化值,最后计算指标量化值占满分值的比率。采用3级评分法对所列出的指标进行赋值:(1)该影响条件在形意拳职业化的发展中欠缺很多,3分;(2)该影响条件在形意拳职业化的发展中欠缺一些,2分;(3)该影响条件在形意拳职业化的发展中欠缺不多,1分。
在发放问卷时采用直接发放和邮件方式,访谈的方式采用直接访谈和电话访谈。调查问卷发放47份,回收35份,有效问卷33份。发放回收问卷情况以及调查访谈对象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形意拳职业化的因素
从表1可以看到,根据对形意拳协会会长、专家学者及教练员、推广员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基于判别分析的数据挖掘获得的评估指标和专家学者、推广人、教练员的主观经验认识具有比较强的一致性。在问卷选择评分大小排序中,欠缺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专业运动员队伍、专业赛事、运动员竞技能力、竞技规则、知名度与影响力、国家政策。
2.2 形意拳职业化可行性分析
(1)外部条件。
当前中国经济体制与体育政策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形意拳等中国武术建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形意拳向产业化、商业化迈进有了可能。国家体育总局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研制武术运动的体育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带;积极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道路,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明星,国家政策为形意拳职业化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形意拳的市场需求。小康社会的到来,使得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的关注点更多的提高到精神层面上来,并愿意为其买单,这为形意拳职业化的市场培育与产业化、商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如此,发展形意拳职业化,提高形意拳实战能力,让中国人自己的格斗术在擂台上熠熠生辉,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内在要求。
形意拳亟待改革与创新的迫切需要。形意拳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300多年来形意拳的训练体系、教学模式以及传承发展模式却并未进行过改良,甚至许多优秀的技法在传承的过程中流失。在当前搏击格斗竞技化的潮流下,形意拳急需改变当前的生存状态,主动迎合市场的需求,改进在实战方面、教学方面、训练体系方面、传承派别方面中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
广大形意拳习练者对重现形意拳风采的渴望。本文从李镜斋一脉、尚云祥一脉以及孙禄堂一脉中随机抽取了500名习练形意拳的弟子,对他们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68份,有效问卷450份。结果显示,认为形意拳急需提高竞技能力的人数有352人,占78.2%,认为形意拳需要变革与创新的人数为422人,占93.8%,渴望看到形意拳能够与其他格斗拳术同台竞技的人数有448人,占99.6%;赞同形意拳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的人数有441人,占98%。
3 形意拳职业化改革路径分析
结合我国的当前国情,为形意拳向职业化方向迈进给出如下建议。(1)构建擂台规则和保护措施,增强擂台适应能力。(2)组建职业化俱乐部,完善运作机制,建立相关法律体系。(3)积极培育形意拳市场、开发市场潜力。(4)建设以形意拳竞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体育学校。(5)发挥各级形意拳协会的带头推广作用。(6)国家大力扶持国术的传承与改革,组建体制内的专业队伍。(7)培养大量专业的职业经纪人、推广人。
4 结语
形意拳自1929年以来,由套路表演为主体的训练竞赛体制已经不满足当前大多数观众的需要,需要增加更高水平、观赏性更强的以形意拳格斗搏击为主体的擂台竞技比赛。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已经适合于形意拳职业化的开展,国家也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但由于职业队伍的不健全、擂台规则的不完善,以及知名度、影响力、市场需求各方面的不足,我国的形意拳职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张选惠,康戈武,温佐惠,等.我国竞技武术职业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26-28.
[2] 徐州,黄新铭.形意拳起源考[J].成都体院学报,1983(1):5-11.
[3] 吕晓标,毛伟琴.竞技武术职业化发展的相关对策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32-33.
[4] 郭春阳,吕旭涛.挑战与应战:晚近形意拳传承变革的历史考察[J].体育文化导刊,2017(11):164-16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