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加慧
摘 要: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只重视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教学方式始终如一,考核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亟待改革。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将线上教学和面授教学的优势进行有效结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化。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 混合式教学 主体性和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179-03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第三十二条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1]。”如今,在信息化网络时代,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的宠儿,其灵活、多样化、便于实现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课程作为高校里的一门必修课程,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的肢体动作讲解及练习,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方式,改革体育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混合式教学概述
混合式教学是在“E-learning”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E-learning”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可进行学习,并且满足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需求[2],但是“E-learning”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和学校教育,它满足不了师生面对面交流和亲自参与实践的体验,也无法实现教师在课堂上把控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因此,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二者融合,即融合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北京师范大学权威教授何克抗曾指出,混合式教学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3]。
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混合型的教学方式,它是将传统面授教学和线上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在一起,扬长避短,既能充分利用线上优质的教学资源,又能实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督促、监控、协调的主导地位,还能满足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2 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學研究现状
目前,混合式教学一种是受众多学者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关于其研究文献已达成千上万条,但是笔者在中国知网文献库中,以“体育”和“混合式”为篇名进行搜索,共计搜索到23篇文献,数量不多,说明虽然混合式教学模式赤手可热,但是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在已有的文献中,有对体育教学的机构要素研究,比如戴建辉根据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其教学过程要素,采用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结构要素深入系统的研究[4];有基于教学平台对线上教学的设计研究,比如张艳青的《基于微信的大学体育混合式教学中线上教学探究》一文中,对基于微信的大学体育混合式教学对象、微信教学支持功能、基于微信的教学与学习策略、线上教学注意事项进行探究,以期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积极作用,实现大学体育混合式教学的最优化[5];还有对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及满意度分析研究等。虽然篇数不多,但是研究方向各异,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课程有待深入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针,提高体育教学关注度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积极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使其得到社会各高校的广泛关注。
1.3.2 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上课热情
有效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体育课程中以教师面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既保留传统面授教学的优势,又结合线上远程教学或视频教学,教学方式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3 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课教学主要是动作讲解与反复练习,虽然教师重复几次教学,但有些学生并不能完全跟上节奏,此时通过线上视频教学,既可以反复观看,又可以慢动作播放,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这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2 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学生兴趣爱好以及习惯的培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主要以体能锻炼和技能训练为中心,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训练学生的体能、传授专业技能,却忽略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基本上只有在体育课堂上才会接触到体育相关的知识,身体的技能锻炼基本上也仅局限于课堂上,但是课堂时间短暂,且每节课相隔时间较长,难以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2.2 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
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6]。在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动作技能、方法规则等。一般教学内容的选择基本来自教材上或者是教师的个人经验,有的教师甚至连教材都不使用,一套拳法、一段舞蹈就形成了一个学期的课程,内容比较局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基本以固定的标准为主,平时考勤加上期末课程考核基本就构成了最终的考核成绩,突出了教师的考核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过程性和情感性体验,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促使学生为了最终考核而去完成一套拳法、一段舞蹈甚至投篮个数等,难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考核评价是为了以评促学,并不是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学习,如果毫无情感色彩,将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体育的信心与兴趣。
3 改革策略
3.1 教学内容改革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专业进行教学,要以针对专业发展方向的内容实现学生体质水平提升,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和实效性,满足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对于以后工作长期伏案的学生,可推荐保护颈椎和脊椎的体育项目;对于长期在操作间操作的学生,可推荐保护腕关节和增强手臂力量的运动;对于推销类等长期站立和徒步的学生,可推荐保护膝关节的项目。
(2)增加体育课线下教学分组项目,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加强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多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除了现有的课程,还可以引进其他高校热门课程,满足目前高校在校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化手段,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教学团队可通过共享或制作课程微视频,以讲解动作要领为主,学生可在课前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预习,并在课后进行复习,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还为课后体育锻炼提供指导。同时可引入优质课程线上资源或教学软件,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便捷的学习渠道。
(4)做好课外早锻炼和体能测试教学环节。将课外早锻炼纳入课程考核环节,并对学生早锻炼进行实时跟踪,实行手机端晨练打卡制度,提高效果。心肺功能是很重要的一项身体素质指标,可在教学中加强体能训练和测试环节。
3.2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根据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情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营造线上虚拟学习空间,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中,教师严格执行教学文件、严格按教学计划授课,执行教学常规、教案书写规范,教学态度端正。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清晰、规范,组织教学有手段、有新意,教学方法讲究个性化、多样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踊跃、气氛活跃。
体育部所在学院网站上主页畅通,功能齐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经常更新,具有提供体育知识、场馆使用、体育活动互动等服务信息[7]。学校设有体育选课、成绩登记、学生评教、课程管理等功能,运行便捷、登陆频率高。
3.3 考核方式改革
为激励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身体素质得到切实提升,应注重过程性考核,改变原有的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分配的考核方式,提高平时考核权重,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核权重不得少于30%。搭建线上考试平台,实施线上线下考核与理实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例如,增加线上实时考核内容,提高体能测试考核权重。为鼓励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早锻炼计入考试成绩中,参与体育比赛等可采取加分制,加分不超过10分,总分最高不可超过100分。
3.4 师资队伍建设
课堂教学水平与教师在业务素质方面的水平密切关联,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有效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响应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要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录制微课,创设线上教学平台。校内可組建体育教学改革研讨小组或教科研团队,不定期开展学术与教学研究,有详细的教师业务学习计划,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师集体业务学习活动,且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效果突出,各种教研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每年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90%以上教师要达到《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良好水平。教师具备能胜任2门以上课程教学、有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竞赛的能力。
3.5 提高科研水平
以科研兴教为目标,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期召开体育课改问题研讨会和总结会,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讲课师范或举办专家专题讲座,每学期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参观学习,形成教师人人都参与、人人搞科研的新局面。教师须积极申报校级以上立项研究课题,在正式刊物发表优质论文。
3.6 体育文化建设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日常锻炼。融合多种学生喜爱的运动类别,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在课后为学生提供运动的条件,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不仅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h的体育活动时间,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带动整个学校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利用学校体育馆的场所便利条件,建立多种有各类学生体育社团或单项俱乐部组织,且有规范的章程、严密的组织、详细的计划,有专门的管理措施和完善的保障体系,采取鼓励和支持措施定期开展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特色。
开展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可与校外兄弟院校加强体育交流,学习其优秀的教学模式,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教学质量、课余训练、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战略性、前瞻性、应用性项目研究,带动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4 结语
在现代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实现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有机融合,也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改革理念。目前本文已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科研建设、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研究,但只是局限于理论研究,后期将结合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探索研究,更能检验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1):174-176.
[2] 杜世纯.混合式学习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12):52-55.
[3]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4] 戴建辉.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结构要素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160-161.
[5] 张艳青.基于微信的大学体育混合式教学中线上教学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3):135-138.
[6] 郭丹.关于混合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职教论坛,2012,36(33):15-17.
[7]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苏教体艺〔2012〕25号)[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