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姣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国家教育发展第二十五个五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它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一、微课教学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4.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5.成果简化、多样传播
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二、微课教学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2.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3.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
4.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5.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
6.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7.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三、微课教学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
1.选取课题
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设计内容
备课时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吃透教材。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通过视频组成一个融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一体的主题资源包。
3.提高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
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实际进行的状况,这样才能有一节吸引人的精彩的课。
4.开拓教师的视野
为拓展知识点,就必须查阅资料去充实内容,才不会显得空泛和空洞。那么,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反思提高教师自我批判能力
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的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6.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
做微课,需要了解并掌握许多相关的软件,比如PPT,录屏,截屏等。
微课,最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
微课,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内容较少 ,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能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 。资源容量较小 ,方便学生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符合人本主义理念,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微课教学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教育,无法回避信息化下的微时代、大舞台、超能量,微时代拓宽了我们教育的空间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