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惠
摘要: 初入园的幼儿对新环境充满着新奇,同时也伴随着未知与恐惧,与依恋者的分离使其产生焦虑、不安等抵触情绪,为了使每个幼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顺利地度过入园焦虑期,笔者结合榆西右脑幼儿园芽芽班幼儿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幼儿出现入园焦虑的可能原因,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
关键词 分离焦虑;表现;原因;对策
一、问题提出
分离焦虑是幼儿焦虑症的一种,是指幼儿与依恋对象分离而引起的不安、紧张的不良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第一次走出家庭踏入陌生的环境,每个幼儿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入园分离焦虑,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会使幼儿对所有的新环境都产生恐惧心理,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帮助幼儿顺利地度过这一发展转折期具有重大意义。
二、幼儿入园焦虑的具体表现
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早上一提起上幼儿园就哭闹不止,做噩梦、说梦话,在小椅子上默坐,依恋自带物等。
三、幼儿入园焦虑产生的原因
(一)自身的心理原因
“小太阳”变成“小星星”,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幼儿感到不适。另外,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大约在出生的第二年形成客体不再眼前,不代表其不存在的永久性客体知觉。弗洛伊德也提出幼儿在困境中会表现出倒退。依恋对象的离开,幼儿独自待在幼儿园,使其产生了“倒退”现象,认为依恋对象再也不会回来。
(二)家园环境的差异
家园的环境差异也是导致幼儿入园焦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芽芽班中就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朵朵上厕所一直说:“把--”小尼老师一头雾水地问:“朵朵拉粑粑吗?”可朵朵还是不停地说:“把,不是拉臭臭。”老师疑惑地凑近,被朵朵一把抓住。在晚上与朵朵妈妈的交流中了解到朵朵在家都是用成人的座便,一般都有成人在旁边把着她上厕所。
(三)家长的消极导向
家长的消极导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去。”在入园之前,有些家长就有意无意地给幼儿打“预防针”,拿幼儿园及老师吓唬幼儿,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了恐惧感。在入园初,“妈妈舍不得你。”“有没有想妈妈啊?”家长所表露出的忧虑也会传递给孩子,加重其焦虑。
四、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对策
(一)加强家园合作,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幼兒园必须运用多种途径,指导家长机智应对入园焦虑。
1.做好家访工作
入园前家访是幼儿园与家庭建立起的相互了解的第一座桥梁,帮助幼儿、家长与教师建立信任感,消除陌生感。
(1)准备工作。材料准备: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记录下新入园幼儿的基本资料,需要教师在家访前设计一份幼儿情况调查表,以供其及时填写记录。仪表准备:入园前家访是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初次见面,服饰要大方得体,不宜过分鲜艳,举止大方,谈吐文雅,神态自然。时间准备:与家长沟通好家访的时间,并做好备忘,在家访当天,根据路况及时出门,避免迟到。
(2)提醒家长做好入园准备工作。准备便于幼儿穿脱的衣服和鞋子。给幼儿的物品上标上易认的标识,如:阳阳的衣服上都绣有一个小太阳。规划幼儿一天的生活,逐渐接近幼儿园的作息,让幼儿学会独立吃饭、小便或主动告诉成人“我要便便”。
2.加强对家长的入园指导
通过微信群和新生家长会,再次指导家长遵守一些策略性原则。例如,每天有意识地与幼儿谈论幼儿园,让其对幼儿园产生熟悉感和探索欲望。例如,“幼儿园的老师都特别喜欢宝宝这样可爱的孩子。”“幼儿园有许多小伙伴,他们都想和你成为好朋友。”入园时,大大方方地和幼儿说再见,给他一个拥抱,适当安抚后果断地离开。
(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1.创设家庭式的班级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照片墙:通知每位家长带一张全家福,教师把照片创设于照片墙上,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家庭,得到心灵的慰藉。私密空间:创设一个温馨的私密空间,当幼儿有焦虑情绪时,可将其带到这安抚,这样既帮助了这个幼儿,也能保证其他幼儿的正常秩序。
2.给予幼儿母爱般的温暖
通过亲密的肢体语言主动亲近幼儿,让其感受到妈妈般的爱护。像“母鸡妈妈”一样张开自己的羽翼,使幼儿逐渐将依恋转移。并以一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回应幼儿的不安,使其产生安全感。在与幼儿的交流中,运用爱的话语回应幼儿的不安,让其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爱。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缓解入园焦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带有神秘色彩的小魔术是让幼儿着迷的法宝,每天给幼儿表演一到两个小魔术,变成幼儿心目中的神秘人,不仅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五、结束语
幼儿的心灵是最纯净剔透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都会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他们的脸上,在入园焦虑期准确把握幼儿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帮助幼儿尽快适应环境,顺利度过这一转折期,是我们每位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