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愉 何洁茹 罗炳锋 何海敏
【摘要】 目的 研究人文关怀在精神专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8例精神专科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5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人文关怀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5.08%低于对照组的18.64%, 护理满意度89.83%高于对照组的64.4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沟通能力、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意识、风险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91.38±2.21)、(92.38±3.11)、(92.64±2.23)、(94.27±2.33)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74.65±5.21)、(81.17±3.62)、(81.37±4.15)、(79.63±3.1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能够提高精神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水平,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人文关怀;精神专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109
精神专科护理对象特殊, 存在精神、认知、情感障碍, 对护理配合度低, 导致护理隐患较大。在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引入人文关怀, 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改善护患关系。作为患者痊愈的催化剂, 人文关怀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主动向患者投入关心呵护, 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 恢复精神面貌, 更利于疾病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精神专科收治的118例患者, 排除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妊娠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59例。对照组男33例、女26例, 平均年龄(35.3±4.2)岁。研究组男30例、女29例, 平均年龄(36.5±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等。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 如饮食护理、药物指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人文关怀服务干预, 具体如下。①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 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②规范执行各制度, 包括查对制度、身份识别制度、用药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等, 加强病情观察、安全检查与患者管理, 对有自杀、外出、自伤等患者不能开放。③定期总结不良事件教训, 登记护理差错与不良事件, 分析问题原因查找隐患, 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④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开展知识讲座, 组织护理人员展开技能操作训练, 要求其掌握人文护理理念与优质护理技能, 尤其是急救抢救技能。⑤加强设备与环境改造, 营造安全舒适的病房环境。两组均护理随访6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质量越高。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調查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 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对比研究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沟通能力、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意识、风险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专科护理工作量与安全隐患相对较大, 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与护理人员风险与服务意识、法律意识薄弱以及慎独精神差、查对制度执行不当、护理安全忽视、专业知识缺乏、身份识别制度落实不当、会诊转诊制度落实不力、护理分级制度落实不力、药物反应处理不及时等因素有关[1]。
精神护理风险管理不仅是为了规避护理风险,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更是为了提高医院护理工作效益。唯有最低的护理风险才能带来最大的效益, 无论是经济效益, 还是社会效益。人文关怀又称关怀护理、人性关怀等, 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精神专科护理, 要求科室医护人员本着人道精神对患者权利、需求、生命、健康、尊严、人格等给予呵护照顾, 尤其是现代医学护理, 对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更加重视。精神专科患者病情反复, 大脑功能紊乱, 导致情感认知等障碍, 行为与意志无常, 甚至伴有生理功能障碍[2]。护理人员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主动向患者提供人性化、个体化服务, 从而改善护患关系, 规范患者配合治疗、遵守院规等外显行为, 以及人格统一、情绪稳定等内显行为, 提高护理满意度。
在精神专科护理风险管理中, 通过对护理人员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使其职责理念逐渐发生转变, 能够识别护理中潜在、存在的护理风险, 从而规范言行举止, 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主动规避护理不安全因素。在其基础上配合人文关怀, 实现了护理人员以疾病为主的传统护理理念与模式, 逐步向以为患者服务为主的现代化护理理念与模式转变, 实现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3-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研究成果一致。表示人文关怀护理的安全可靠性更强, 护理工作的针对性更强, 满足患者需求, 从而提高护理配合度;更利于降低医患纠纷, 赢得群众口碑, 医院竞争力随之提高。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沟通能力、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意识、风险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人文关怀护理有效, 尊重患者, 更关心患者日常, 从生活能力、卫生、爱好、交往能力等角度进行干预, 改善精神与意识情况的同时, 提高患者的个人能力, 无论是生活能力, 还是自我管理能力, 均优于刚入院时。人性关怀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亲切感与依赖感、信任度, 身心状态明显改善, 更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 基于人性关怀理念的精神专科护理, 在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等方面具有优势, 均是常规护理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实现了精神专科规范化、优质化及精细化管理, 更利于医疗服务水平与医院形象的提升, 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玉秀. 基于HACCP的精神专科高危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汇总表的设计与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18):2611-2614.
[2] 田玉莲, 许敏楠, 郭兴芳. 三级评估在零陪护精神专科护理管理的实践. 护理学杂志, 2017, 32(23):63-65.
[3] 顾康莹, 李婴慧, 钱一平, 等. 精神专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方法的探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12):1747-1751.
[4] 陈爱军. 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3):439-441.
[5] 后凤茹, 冀秀英. 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3):249.
[6] 孙红梅. 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包头医学, 2017, 41(1):59-60.
[收稿日期: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