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瑶 刘彬
【摘 要】 新历史主义强调历史和文本二者之间的互动,提出解读文学作品须关注“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两个层面。本研究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切入对杨绛先生的《洗澡》进行分析解读,认为杨绛先生用温婉质朴却极富张力的语言描绘了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新社会的人生处境。旨在揭示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洗澡》既能文学化地反映历史,又能促进历史文化的塑造,实现文学与历史的互动。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洗澡》;文本历史性;历史文本性
一、引言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包含复杂性和多元倾向的批评方法。史蒂芬·格林布拉特是首位介绍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家。史蒂芬·格林布拉特(1982: 5)提出的观点是“我们可以称其为新历史主义的东西,既区别于过去盛行的历史性研究,也与二战后取代它的形式主义批评有所不同”。本研究选取的文本是杨绛先生所著小说《洗澡》,该小说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儒林外史》,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然而,目前学界关于《洗澡》研究大多是分析其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分析其创作主题和叙事技巧、英译本对比分析和某个语言特征的翻译研究,如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或者修辞手法的翻译研究,从新历史主义切入分析和解读文本的研究少之甚少。本研究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出发,从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两个角度对杨绛先生创作的小说《洗澡》进行分析解读,旨在揭示在新历史主义下的《洗澡》既能文学化地反映历史,又能促进历史文化的塑造,體现文学与历史的双向互动,旨在为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丰富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指导范围。
二、《洗澡》简介
《洗澡》这部小说是由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我国著名翻译家杨绛先生于1988年创作的。这部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展的“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大背景,着重描述旧社会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新社会的生存状态,重点塑造姚氏母女及许彦成等典型人物形象,以简单朴实的语言展现丰富的人生智慧。本研究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出发,对《洗澡》进行全面深入的诠释和解读,分析这篇小说如何正确处理虚构的文学作品故事和真实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分析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出真实的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又是如何塑造文化,即研究《洗澡》 这部小说如何体现“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
三、新历史主义理论简介
20世纪80年代,欧美各国的文学批评理论家倾向研究文艺复兴,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新历史主义。1980年,史蒂芬·格林布拉特(1980:55)首次提出“文化诗学”的观点,据此开启了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新纪元。
与旧历史主义不同,新历史主义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在张扬“主体”、“历史”和“意识形态”中,路易斯·蒙特鲁斯(1989: 55)认为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分为“文本历史性”与“历史文本性”两个主要的层面。“文本历史性”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同时还能通过其自身的价值和力量促进历史的发展。“历史文本性”指的是尽管处于不同时代的我们无法亲历过去,不过我们可以依靠现存的历史文献体验过去的历史。然而,这些历史资料存在编撰史书的工作人员的个人观点,从而造成历史也不再是绝对客观和绝对权威的。历史也并非和文学作品毫无联系,独立于文学作品之外存在。因此,与文学作品相同的点是所谓的历史也存在主观色彩。爱德华·P·琼斯(2003: 78)提出,所有的历史叙事都像小说一样包含虚构成分。同时,在《话语转喻论》一书中,海登·怀特(1987:122)曾提出“历史可以说是一种虚构的形式,而小说再现了真实的历史事实,这二者大同小异”。
《洗澡》虽是一部小说,但它通过描写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面貌,再现了中国“三反”运动的历史。它充分展现了文学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学性,使读者了解历史事实在文学文本的痕迹。与此同时,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的融合使读者融入文学想象和历史思考。
四、历史的文本性
海登·怀特(2003: 325-326)提出彼此之间存在冲突的记叙与处于讨论阶段的问题之间可以说是不相关的,但不同情节中所蕴含的意义却联系紧密。因此,我们感受到的历史,只不过是经过人工加工的言语,裁剪、拼贴、整理、加工了过去发生的无序事件。
《洗澡》这部小说写于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8年,而它所反映的时代却是新中国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内与国家机关内部进行的“三反” 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这也是蕴历史变迁的大时代。杨绛先生用其简单质朴又温婉大气的语言,创造的人物形象饱满鲜活,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世态的演变。《洗澡》 表面上结构松散,实际却逻辑缜密,包含三个分别带有小标题的部分,分别是:“采葑采菲”、“如匪浣衣”和“沧浪之水清兮”。前两部分取自《诗经》,最后一部分取自《孟子》。该小说使用三个小标题逐步深化小说的主题,将彼此不直接相关的情节合为一体。《洗澡》的主题关乎一群知识分子的人性修养问题。至此,可以说《洗澡》这部长篇小说全面地揭露了开展“三反”运动所处这一时代的真实历史状况。不过,于杨绛先生的笔触中显示出来的是,这部小说另一方面呈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也让历史在《洗澡》中体现出强烈的“小说”和“戏剧性”色彩。杨绛先生用其成熟的文笔若有似无地叙述着故事,使得其文本中透露出来的文化信息也同样富含扑朔迷离的气息。
杨绛先生处理文本时运用“戏剧化”与“小说化”的表现技巧恰如其分地呈现了新历史主义理论的第一个层面——“历史文本性”。而这也证实了另一个与之类似的观点,即历史也不过是包含虚构因素的文学文本,历史也只是另一种意义层次上的 “历史修撰”(盛宁,2006:122)。在此背景下,小说失去的是获取终极“意义”的可能性,这也符合新历史主义所倡导的“历史文本性”的观点。
五、文本的历史性
如上所述,新历史主义所倡导的第一个层面——“历史的文本性”提倡的观点是文学作品自身就可以被认为是独立的历史文化事件,能够影响和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个人主观色彩或多或少会被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作用。而这就正好引出新历史主义的第二个层面——“文本的历史性”。杨绛先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使用简朴的语言和绝妙的写作手法,对其文本做出“戏剧化”和“小说化”的安排,巧妙地反映了时代的历史。与此同时,杨绛先生通过《洗澡》这部文学作品揭露现实中存在的畸形问题,批判现实世界,从而呈现出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文学作品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文学作品中也会有怀疑某一具体社会大背景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痕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颠覆性元素。那些颠覆性元素包含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往往受权力机制的控制,也可称作是新历史主义“颠覆”和“遏制”的权力模式。在《洗澡》这部小说中包含显然彼此冲突的语言形式,即独立人格意识的丧失与知识分子的知识素养。而这恰好也是“颠覆 ”和“遏制 ”这一理论在杨绛先生所创作的《洗澡》这部文学作品中的详细表现。杨绛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足以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致精确,人物之间的对话切中要点,足以表现饱受旧社会摧残的知识分子内心无尽的挣扎,这正是知识分子们对所处时代的生活的不断“颠覆”。
《洗澡》这部小说中知识分子独立人格意识的丧失与其知识素养,进一步表明作为历史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已经成为权力运作的重要腹地,也成为各色意识形态对抗的场所。杨绛先生用其小说中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全方位地展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批判了当时知识分子独立人格意识逐渐丧失的现象。
六、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部虚构的长篇小说,《洗澡》依赖一定的历史文化语境而產生,但在某种程度上,其对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做出的“戏剧化”与“小说化”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文学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存在的对立和冲突有所缓解,在真正意义上展现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在另一方面,《洗澡》这部小说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对象,这表明杨绛先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历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绛. 洗澡[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2] Stephen Greenblatt(ed.). The Power of Forms in the English Renaissance[M]. Norman: Pilgrim Books, 1982.
[3] Stephen Greenblatt(ed.). Renaissance Self-Fashion: From More to Shakespeare[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 Montrose Louis. Professing the Renaissance: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Culture[J]. The New Historicism. New York: Routledge, 1989.
[5] Jones Edward. P. Interview of the Origination of The Known World[J]. Publishers Weekly, August, 2003.
[6] White Hayden. Tropics of Discourse[M].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P, 1987.
[7] 怀特. 后现代历史叙述学[M]. 陈永国等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8] 盛宁. 文学 · 文论 · 文化[M]. 济南: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
胡 瑶(1994—)女,湖南娄底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及翻译学.
刘 彬(1975—)男,湖南衡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及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