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2019-11-23 07:28刘英豹郭东梅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调查分析措施

刘英豹 郭东梅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了解了大学生抑郁情绪发生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指出,泰安市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缓解医学类大学生的抑郁心理。一是辅导员要重视大学生抑郁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二是学校管理层应积极支持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正念思维训练;三是高校可通过奖助学金、国家贷款、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方式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减缓生活压力,从而减少抑郁心理的发生。

【关键词】 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心理;调查分析;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承受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加。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抑郁心理是大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1]抑郁症是一种以认知功能损害、三低(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2]本研究对泰安市某医学院校857名在校大学生的抑郁心理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数据结果,得出结论。为该校对抑郁心理学生及早开展有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借助“乐调查”平台设计网络电子问卷,从泰安市某医学院校随机抽取857名大学生,其中大一285人,大二223人,大三198人,大四151人;男生378人,女生479人;农村生源503人,城镇生源354人。年龄区间为18—22周岁。问卷用统一的指导语,由专业人员将设计好的问卷发到锁定调查对象的班级微信群,要求学生将所有题目答完才能提交。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己设计的一般情况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内容包括:学号、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每月生活费、有无尝试进行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等,用来探索抑郁心理产生的可能原因与影响因素。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包括20个抑郁心理主观感受的条目,每个条目按症状出现的频率(很少、有时、大部分时间、绝大部分时间)采用四级计分法,分别计分为 1、2、3、4,总分等于各题目得分之和乘以1.25,四舍五入后取的整数得到标准分。标准分小于50分为正常,标准分在50-59分之间分为轻度抑郁,在60-69分为中度抑郁,大于70分为重度抑郁。收集的数据资料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

1、一般资料情况

共有923人作答问卷,有效问卷857份,有效回收率为 92.84%。其中男生占44.11%,女生占55.89%。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 33.26%、26.02%、23.10%、17.62%。农村生源占58.69%,城市生源占41.31%。能进行自我调节的占80.11%。

2、抑郁情绪发生情况

在857名大学生中,有279名存在不同程度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2.55%,其中轻度抑郁情绪占59.76%、中度及重度抑郁情绪占40.24%。不同性别、生源地和是否进行自我调节的大学生抑郁心理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三、讨论与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泰安市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心理发生率为32.55%,抑郁心理发生率较高,以轻度抑郁情绪为主。抑郁情绪发生人群中,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可能是由于男性大学生所承受的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较女性大学生高。农村生源学生和每个月生活费小于1 000元的大学生较易出现抑郁心理,原因可能与家庭经济来源单一、经济条件差有关。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由于生活拮据、交往机会欠缺、性格敏感内向和见识局限而容易形成自卑感。再加上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因而极易产生抑郁心理。而对抑郁心理能及时觉察并能进行主动的自我调节、性格阳光外倾、正念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心理状态较好,而心态性格内向敏感的大学生更易产生抑郁心理。有研究表明,正念思维比较强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良刺激性事件不会回避,而经常采用接纳、宽容的态度来应对处理,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抑郁心理的产生。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通过正念思维训练来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成果较多,高校可结合国内外正念思维训练的相关理论成果及医学类大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医学类大学生的方式方法,从而为医学类大学生調节抑郁情绪提供有效指导,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3]

综上所述,医学类大学生抑郁心理发生率较高,相关高校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及时帮助他们缓解抑郁心理。大学生抑郁心理,宜早发现、早给予干预,大学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上要注重加强自己与学生的社交频率、多借助新媒体与学生及时取得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掌握医学类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学校管理层面也应当积极支持辅导员的心理工作开展。高校可通过学校奖助学金、国家生源地贷款、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方式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减缓生活压力,从而减少抑郁心理的发生。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更多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和个性化咨询活动,促进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 陈坚,王东宇.大学生存在焦虑与抑郁:自我同一性的双重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443-445.

[2] 刘静,隋延辉,于慧玲.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1)1459-1460.

[3] 徐慰,王玉正,刘兴华.8周正念训练对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7)497-502.

【作者简介】

刘英豹(1982—)男,山东济南人,泰安市精神病医院医生,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郭东梅(1985—)女,陕西延安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调查分析措施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