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规划》提出多项措施,包括要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中国有句俗语,“姜还是老的辣”。如何让仍有余力且乐于工作的“老姜”发挥作用,这值得我们思考。
从国外经验来看,面对老龄化浪潮的冲击,大多数国家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以扩大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延迟退休年龄,比如发达国家普遍执行65岁以上的退休年龄,少数国家如以色列甚至达到70岁。在重度老龄化国家日本,政府也已通过法案,将从2020年4月之后将退休年龄提高到70岁。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退休年龄也大多超过60岁,比如与中国发展阶段相似的阿根廷、巴西等国,退休年龄也都比中国要迟。
从实际效果来看,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难题。日本政府针对老年人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积极推进老龄人雇佣政策。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业人数达到862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3.8%,连续14年增加。
目前,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快速发展,而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早已结束。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开始出现了绝对量的减少,至2018年已经减少了约2600万人。从长期来看,由于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未来劳动力有效供给出现相对短缺也是大概率事件。不仅如此,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红利缩减、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等问题,正在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继续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市场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之一,平均退休年龄还不到55岁,很多人甚至在50岁以后就开始过起了“跳广场舞”的老年生活。据统计,目前我国60-65岁低龄老人的数量大约有8300万。假如延迟退休政策能够顺利出台的话,那么我国劳动力市场当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将大大增加。
当然,在国家规定政策之外,老年人退休后重新投入工作主要应该靠激发其兴趣和让其认识到继续工作能够带来的收获。因此,加快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也十分必要。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教育培训体系,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和技术设备辅助,可以投入一个全新的岗位。同时加大对老年人教育培训的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入其中。
总之,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老年人将来不仅不会成为社会负担,随着《规划》的实施,他们将变成重要资源和财富。当然,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弹性和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全体民众劳动权和选择权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和稳步实施。▲
(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