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肖芳 魏敦双 罗双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身体产生巨大摧残,同时治疗该疾病具有时间敏感性,3 h 内到达医院才能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因此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1-3]。发病时患者往往在院外,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延误抢救及治疗时机,而本研究采取新的信息化系统,构建急救绿色通道,制定有效易行的脑卒中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措施是降低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一项紧急任务[4-5]。本临床研究旨在探讨建立院前院内信息一体化系统治疗脑卒中患者急救效果,为后期的该方案的运用提供方向,现总结如下:
选择2018 年6 月—2019 年2 月,我卒中中心利用院前院内一体化平台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 例为观察组,以2018 年6 月之前常规急救治疗下的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6]。(1)转运前准备:记录转运人员的名单,携带的药品、器械名称。(2)记录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诊断过程,处理方法、急救措施。排除标准[7]:(1)其他脏器病变;(2)精神疾病;(3)创伤性脑出血及手术史。签署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观察组:具体内容为:①出诊途中应急方案:120 接诊奔赴现场,制定快速急救方案,电话向患者家属了解基本情况,如疾病史、发病时间等,指导简单急救措施。②现场应急方案:到达现场以GCS 评分标准系统评估,选择抢救措施与转运方式[8]。③转运途中急救措施:急查手指血糖排除低血糖反应,同时20G 留置针开通静脉通道与右上肢,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抽血,留取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3 管血样。抬高患者头部并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口腔异物,保护患者头部,防止二次震荡等[9]。④接收准备: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提前使用车载电脑音视频系统通知院方做好急诊应急准备,使用平板电脑将患者电子病历传回急诊科,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实时传输,院内急诊科通过音视频会议终端、摄像头、可直观看到救护车内情况,实时与救护车急救人员互动,对患者进行会诊或指导远程用药。并启动院内多学科脑卒中绿色通道,提前设定仪器与准备药品。
(2)对照组:①120 接诊到达现场;②到现场后询问患者或家属病史,观察生命体征,快速评估病情,同时进行多指标监测;③保持呼吸道顺畅;④转运途中减少颠簸。
(1)比较急救时间(从进入医院到抢救结束)、入住专科时间(从进入医院到入住专科处理)、住院时间;(2)比较干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量表评分(NIHSS)评分变化;(3)治疗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
采用SPSS 21.0 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院内急救、入住专科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此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1 一般情况比较
表2 急救反应时间比较(±s)
表2 急救反应时间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情况比较(分,±s)
表3 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情况比较(分,±s)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特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患者往往在院外,针对这类患者的救治早期关键在于病变血管再通。应在6 h 时间窗内进行超早期治疗[1]。院前急救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院前急救机制能够更好的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急性脑卒中这一群体,有着群体特殊性,多见于中老年人,而急救的及时性、有效性对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2-3]。因此,制定有效易行的脑卒中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措施是降低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一项紧急任务。
院前院内信息一体化是一种新的信息技术,是未来急救医学的发展方向,它通过建立数字化急救平台,有效收集、整合院前院内信息,构建急救绿色通道[10]。运用GPS 定位,无线数据通信等多种技术,连接救护车工作平台和终端无线电脑,建立医院内数据库和专家指导信息平台连接,整合急救中心与院内之间的急救资源信息网,将现场生命资料,多医学参数指标利用信息网发送至院内信息平台,指挥调度人员、现场急救人员与院内急诊科三方通话,利用车内音频系统与远程专家通话,实现院内院外无缝对接,以缩短急救时间。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治疗时间是从开始有症状到开始溶栓治疗之间的时间[11]。这段时间可以被分为2 个关键时期:院前和在院时间。利用院前院内信息一体化系统,可以使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在保证脑卒中患者快速接受治疗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12]。本临床研究证实,观察组院内急救、入住专科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卒中神经功能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此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院前院内信息一体化系统,并建立一站式救护团队,将120 急救团队第一时间获取的患者资料,迅速传至院内,院内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应对准备,力争每一个救护环节均能高效无缝衔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生命时间。
表4 治疗后并发症比较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