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些年来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社会已经逐步走进了“微时代”。据有关数据记载,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高达8.32亿,互联网普及率也高达73.2%。在全社会各种职业的上网群众中,学生作为年青一代所占的比例最高。由此可见,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高校针对新媒体时代,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微思政”的概念。“微思政”是在“微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可以说“微思政”是现代新媒体下的一种间接教育,它和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不同,是一种无目的、无计划、间接的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无声的教育活动,并且受教育者是在没有主观感觉的情况下主动或者被动接受了这种教育。它的影响之大,渗透到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微思政”的特点。“微时代”下高校“微思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微思政”把互联网技术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融合在一起。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因此,在“微时代”下高校的“微思政”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1.原创信息,简短有力。相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微思政”在内容上具有较高的原创度,并且创新性较强,这对高校学生来讲,更加符合他们的口味和需求。“微思政”在语言和文字上更为精炼,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学习,这一点更激发了高校学生的热情。2.发布方便,传播快捷。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往往是在课堂上进行,学生通过教师对书本中的思想政治知识的讲解进行学习,对现代社会来讲,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要求。“微思政”主要是通过手机客户端等移动设备进行信息传播,互联网信息的实时性和共享性,使得“微思政”内容的发布和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学生也能更快做出反应,在学生之间能引起较大的反响。
“微思政”是在“微时代”背景下,使虚拟的网络与现实高度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微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可以和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沟通,学生还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取代了高校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思政教育模式。因此,“微思政”也是对现代高校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同时,高校的“微思政”教育模式构建的微平台,将社会、高校、家长等资源,根据需要整合到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达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因此,“微时代”高校的“微思政”模式为学校的整体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提升师生“微素养”。“微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新媒体时对不同类型信息的理解、评价和区分能力。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大学教师,他们都需要提高自己的“微素养”能力。对学生来说,提高学生提问、评估和推测信息的能力是必要的。微文化教育可以融入到大学生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辅以专题案例,帮助学生辨证分析问题。对教师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创造性教育教学能力上。
(二)精细化思政的“微内容”。当前,要想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深入地了解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入手,分析大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淡化讲座,整合声音、文字、图片,创新微视频、微电影、微教室、微论坛等微产品,实现微政治产品的冲击。
(三)增强学生思政教育的“微力量”。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学生干部必须积极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学生干部要配合学校工作人员,深入到学生中去,第一时间获取学生的真实想法。从根本上增强高校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四)打造高校“微平台”。高校在进行“微思政”的教育工作中,要向学生充分讲解“微时代”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正确方法。这就需要高校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学习新媒体的多种平台,打造适合高校学习的“微平台”,在“微平台”上,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全方面的交流沟通,积极主动参与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综上所述,在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跟上“微时代”的步伐,打造适合高校“微思政”教育的全新模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