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视阈下普通高校保健生体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2019-11-22 01:39王锌铮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全纳教育体育教育

王锌铮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全纳教育和学校体育保健生的概念特征进行解析,用全纳教育视阈下公平教育理念对高校保健生体育教育重新进行审视,分析目前高校保健生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旨在促进普通高校保健生体育教育的改革和进步,最终达成高校保健生和普通学生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的共同发展,实现真正意义的公平教育。

关键词:全纳教育  高校保健生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c)-0127-02

提起高校保健生这一群体,很难绕开全纳教育,随着公平教育观念的提出,社会和学校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高校也放宽了对大学生体检的要求,使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学生获得了在大学学习的机会。全纳教育倡导主动参与和环境因素对特殊群体的影响,而体育恰恰是最合适的工具,可以很好的构建特殊群体和大环境之间的桥梁。因此帮助保健生在体育课堂上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尊感,掌握有效的应付方法和途径是高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高校全纳教育的新视阈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早在1994年6月10日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全纳教育的理念,全纳教育强调人权观,平等观,民主观,价值观,教育公平,提出社会和学校要提供给特殊群体学生同样的学习机会,容纳所有学生[1]。由于全纳教育强调教育公平,很多人不自觉的将全纳教育和特殊群体教育定义为同一对象,实际上全纳教育理念远远超越特殊教育理念。以往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鼓励学生掌握一项生存技能,可以独立面对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减轻一部分压力[7]。而新时代的社会和教育背景下的全纳教育则强调每一个学生要积极参与,要求学生能够走出偏见和阴影,作为主人公参与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不因为自身的缺陷而被人贴上另类的标签。

2  高校体育保健生范畴界定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是与正常学生群体比较而言的,一般高校特殊群体根據不同因素影响进行分类,主要有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学习困难学生群体,生理缺陷学生群体,心理缺陷学生群体,以及其他类型的学生群体[2]。吴燕丹在《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定义为:有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如有残障或通过医学检查有各种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手术后或病愈恢复期学生;个别高龄的学生;因肥胖或瘦弱运动困难的学生和一些情绪障碍较严重的学生[3]。而本文中体育保健生属于特殊群体中的一种类型,划分的依据和因素不同,本文中的保健生采用的定义[4]为因身体某种先天因素或后天意外或疾病而致某种生理机能欠佳或丧失,不能参与正常体育课学习的高校一个特殊小群体。

3  普通高校保健生体育教育开展现状

3.1 课程设置单调

高校保健生由于自身条件有限,不能和大多数人在一个频率上进行锻炼,于是选择见习或者上保健课,为了照顾高校中身体条件较弱的一部分学生,学校针对这群学生开设了太极拳、八段锦等保健课,这些课的运动量较小,无法满足部分高校保健生的体育需求[4]。这种照顾了“特殊群体”学生的方式,实际上无形中是给这些学生贴上“不能运动”的标签,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2 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欠缺

对待高校中的这少部分人群,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高校体育教师运动训练水平较高,很多却疏忽于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学习,对于体育课和运动场上的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准确处理。长期受到“安全第一”指导思想的影响,相比于创新和挑战,教师更愿意选择平淡安全结束一节公开课,由于缺少专业的医学知识,无法拿出大量的时间针对保健生进行专业教学指导,通常安排学生进行见习旁听,久而久之,学生就慢慢远离群体失去兴趣。

3.3 评价机制不够精准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一方面是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则为获得特定的学分,因此针对高校保健生最难把握的就是成绩评价机制,统一的体育考核对于保健生来说不太公平,免修体育课就给及格分的方式也过于草率。李猛在《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创新研究》中谈到目前很多高校对于保健生的原则是安全第一,学生出具由县级以上医院开具的病例诊断书,学校审批后可免修体育课,期末成绩即为及格分[6]。保健生群体学生由于身体缺陷,自尊心极强,不希望被人看低。部分保健生担心会受到就业歧视,会故意隐瞒病情去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严重者会导致猝死。

4  全纳教育视域下高校保健生体育教育实践初探

4.1 营造包容接纳的集体氛围

由于世俗的偏见,对特殊群体学生的认识不够到位,从学校层面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照,长期孤独的环境使保健生更愿意参与到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在体育课中,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营造“团结、活动、紧张、包容”的班风班纪,能够放松保健生的自我防备心理,鼓励普通学生主动邀请保健生一起游戏,同学之间的情谊没有隔阂,可以很好的让保健生融入到集体中去,增加自信心。

4.2 探索“体医结合”特色教学模式

体医结合是一种通过将医学和体育的有机融合,来进行锻炼和治疗的一种新型方法,面对特殊群体的差异,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就逐渐提高,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体育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特殊教育,心理学,医学、康复保健知识,因此就要求体育教师应不断培训和学习。教师应该对班级的每一名保健生充分了解,建立相关学生档案,制定针对特殊学生的运动处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锻炼。

4.3 构造精准的成绩评价机制

体育教研室制定适应本校保健生的课程指导纲要和体质健康标准,强调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启发性,关注保健生的平时表现,以及体育锻炼对保健生带来的改变和进步,可以采取的策略有建立每个人的电子档案,把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纳入评价体系,体测成绩不作为最终的评分标准,但可以与原始成绩做比较,按照学期测试进步幅度给出成绩。

4.4 引入体育保险机制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保险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熟知,体育保险可以分摊损失,转移风险,更好地发挥经济补偿作用,减轻国家负担[5]。而目前体育保险仅在专业运动员中较为普遍,而在一般人群中或者在高校中却少之又少,对于高校保健生建议其购买体育保险,这样可以适当增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强度,出现特殊情况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高校财产损失,缓解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纠纷和矛盾,促进体育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体育保险业监管,保证它们正规化运作。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而体育对人类的贡献是关乎到人类的生命,包括一直被人们忽略的这类“边缘人群”,这将是体育所追求的終极目标。当前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在高校体育这一环节中,要做到全面覆盖,不抛弃任何一个想要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体,因此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让保健生学生能够走出偏见和阴影,作为主人公积极参与锻炼和学习,真正做到强身心健体魄。

参考文献

[1] 唐如前.全纳教育: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对《全纳教育:未来之路》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12):12-14.

[2] 中国论文网.高校特殊学生群体 [EB/OL].[2015-10-22]http://www.xzbu.com/7/view-4426477.htm.

[3] 吴燕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85-87,90.

[4] 邱莲.校保健生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2):856.

[5] 刘蕊.我国高校体育保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6] 李猛.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创新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4(7):30-33.

[7] ANDREW S. The inclusion of pupil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J].Physical Edu Sport Pedago,2004,9(1):37-54.

猜你喜欢
全纳教育体育教育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构建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教育理念形成
伙伴学习策略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研究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