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违法“入信”倒逼违法者三思而行

2019-11-22 09:48
汽车与安全 2019年9期
关键词:惩戒违法信用

多部门推动严重交通违法“入信”

2016年3月,公安部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总结春运信用建设经验持续优化春运服务的意见》要求,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向社会公示公路客运车辆、旅游包车、危化品运输车、校车等4类重点车辆在2016年春运期间发生的超员超速、酒驾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并向信用中国网推送,为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税务机关、社会信用机构等单位评估当事人融资授信、确定保险费率、评定纳税信用级别、调整信用等级或评分时提供参考。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加强交通出行领域信用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加快交通出行领域信用记录建设,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有效规范交通出行市场秩序和参与者行为,实现诚信服务、文明出行的目标。

2018年8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交通出行领域严重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深入推进交通出行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监管,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有关部署和《关于加强交通出行领域信用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决定在交通出行领域开展严重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工作。

交通违法与个人诚信挂钩的必要性

全國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永扣曾建议把交通违法行为纳入诚信体系建设,让诚信的“紧箍咒”倒逼违法者三思而行。

一是由有关部门牵头建立交通信用信息平台,通过平台软件对个人年度交通信用状况进行及时评级。二是加强对交通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通过开展宣传教育,让大家理解、重视交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个人交通信用体系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个人交通信用等级的应用,强制个人遵守交通法规。除了扣分罚款、吊销驾照等惩罚措施外,对于交通信用等级比较低的人,可以采取限制继续上路、限制进入客货运交通运输行业和从事专兼职司机、把个人交通违规违法记录与个人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认定结合起来等措施。

推进交通违法记录纳入诚信体系。对于交通违法应当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对各种交通陋习和错误观念也要多措并举、多头矫正,而交通违法“入信”,显然能够拓宽违法治理的渠道,丰富治理手段,从而提升治理成效。一方面,交通违法“入信”拓展了交管工作的治理路径,强化了交通处罚的惩戒效果。过去,交警对于交通违法只能采取行政处罚、教育告诫等常规手段,处罚的效果和对当事人的影响都很有限,现在如果将交通违法情况纳入企业、公民个人信用记录,就可能会对违法者产生广泛、长效的影响。另一方面,交通违法“入信”提高了交通处罚的威慑效力,生成了交通违法的“信用后果”。以前,对交通违法的处理都是单次处罚,不仅相对刑事处罚而言较轻,而且一般接受处理后就可以消除记录,重新“洗白”,导致很多人不当回事,甚至屡罚屡犯。如果今后将违法表现与社会信用状况关联同步,就可能对其工作生活和生产经营产生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这样就会让人们在路途上“三思而后行”,少一些任性和戾气。

此外,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表示,交通违法违规也是一种失信行为,比如已明文规定喝酒不能开车,还去开就是失信。破坏各项交通运输出行的秩序,也是诚信缺失的一种体现。因此,对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失信惩戒很有必要。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作为相关部门打击交通违法行为的配套措施,可促进交通出行领域的诚信建设。他建议颁布相关的法规条例,对失信范围作出明文规定;相关部门需要进行联动和数据共享,达到联合惩戒的目的和效果。

需建立完善的失信记录规范和评价体系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会导致各类交通问题屡禁不止,造成诚信缺失。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吕英志表示,一些交通违法行为违法成本低,执法无法覆盖所有区域,对交通违法行为人的威慑作用有限。

把交通违法行为列入失信名单,对交通经营企业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可通过“黑名单”制度倒逼企业做到诚信经营,提升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但把个人行为列入失信名单则可能会损害公民的基本权益。

“通常一罪不两罚。”吕英志认为,交通违法已经有相应的处罚机制,如罚款、扣分,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若要列入失信名单继续进行连带处罚,就需要把该处罚纳入整个交通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目前各地出台的规定在交通失信行为的认定上不尽相同,联合惩戒的覆盖面也不一样。吕英志指出,交通违法行为纳入失信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哪些交通违法行为会被列入失信名单以及受到怎样的限制,要建立完善的失信记录规范和评价体系。“在交通运输法规上就必须写清楚,不然大家会无所适从,不清楚自己交通违法要接受怎样的处罚。”

吕英志认为,交通出行文明仅靠道德去规范还不够,要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来养成。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持续贯彻下去,形成大家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氛围。“我们常说要礼让斑马线,这个‘礼应该是‘理。斑马线让行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不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

猜你喜欢
惩戒违法信用
神秘的植物工厂
忘却歌
这些行为,你以为 没违法其实违法了
“代客操盘”系违法 盲目相信会受骗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2017年广东省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
失信商人的悲剧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