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贵福
摘要:作为制造业大省之一,福建省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递减之势,智能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文章重点分析了福建省“十二五”期间制造业发展的现状、瓶颈,给出福建省“十三五”期间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福建省
一、制造业现状
作为制造业大省,福建省制造业在全省工业中地位举足轻重,其中多个产业在全国比重都排在前列,如机械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纺织冶金建材业。但总体上企业规模不大,以家族企业、私人企业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国企、央企较少。福建省制造业水平总体较低,按最新企业划分方式,多数企业仍处于工业2.0阶段,进入工业3.0的企业尚少。2017年福建省工业总值12231.2亿元,比2016 年增长百分之八点三,增度较上年降低百分之一点五。其中,大型骨干企业的贡献力度大,大型骨干企业工业增加值为9321.6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百分之八十七点八,较2016年增长百分之八点三。在大型骨干企业中,轻工业、重工业分别增长百分之六点五、百分之七点九。全省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分别为石化、机械、电子,共完成工业产值4322.1亿元;全省新兴产业完成工业产值2936.7亿元,占全省国民经济比重为百分之十三。2017年泉州、福州、厦门等三地营收量占全省的百分之八十一点三,同比,泉州增长了百分之十三点五、福州增长了百分之九点七、厦门了百分之六点八。福州在金融、证券业方面占有比较大的优势,泉州优势主要在传统制造业、加工业方面,而厦门则在第三方服务业方面有良好的基础。
二、福建省“十二五”期间制造业发展存在瓶颈
1. 科技资金投入占GDP比重偏低,创新水平不够。
2017年研发支出三百五十六亿元,科技资金投入占全省GDP比重为百分之一点三六,低于全国百分之二点三的水平,与浙江、广东两省研发资金投入占GDP比重为百分之二点七、百分之二点九相比,偏低较多。2017年福建省规模以上企业共有一千三百二十一家研发机构,占企业总数百分之六点三;十八万五千研发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为十六万三千人,占百分之八十三点四,低于全国六点七个百分点。2017年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量较全国平均水平少7.5件,与上海、广东、北京、浙江相比差距更远。
2.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7年福建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是8.3:48.8:42.9,第三产业比例不到百分之五十,广东省第三产业比例百分之五十三点二。全省9个地市厦门第三次产业比重为百分之五十四点三,只有厦门第三次产业比重超过百分之五十一点三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福州市三产业占比为百分之五十点一,首次高于百分之五十;其余7地市三产业比重均低于百分之四十,均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可见福建省多数地区的第三产业比例偏低,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极为不利,是福建省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的短板。
3. 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基础零件等领域存在短板。
福建制造業规模企业主要在轻工纺织、化工冶炼、机械设备、电子零件等四大临港产业,这四大产业也是福建省龙头骨干产业,是福建省“十三五”期间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优化、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和核心。但这四大产业或大而不强、或强而不大,没有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专利技术、尖端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不够、产业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范围太小。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太少,在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基础零件等领域存在短板,“四基”基础不牢,过度依赖进口,在进入制造业3.0工业时代时无法及时调整,成为制约福建省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瓶颈。
三、“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1. 明确福建省制造业定位。
目前,福建省规模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如果按年生产产值划分仍属于中小企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品更新换代能力不强,企业也无足够资金来支撑快速变化市场。因此,福建省相关部门要在协助制造业企业定位,在产品转型升级方面要给中小企业在产品创新上以资金、技术支持。协助具有一定优势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解决资金问题;协助中小企业把产品快速打入国内外市场,带动产业聚集效应。
2. 实施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
创新驱动能力不足是福建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大短板。因此,应该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发展建设“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创新孵化体系,强化政产学研资介多方合作,加快人才引进和培育,通过五年努力争取在2024年把福建省建设成为创新型省份。
3. 以智能化为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在有条件的产业中营造一批示范企业。大力发展医药、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借助“互联网+”手段,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服务业与一、 二产业融合,促进传统工业向三产业靠拢。推进物流、供应链、互联网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创新创意,推进品牌设计、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发展;加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相互匹配。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培养具有高等技术的专门人才。因此,根据制造业产业需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相互匹配,形成专业→就业→创业的良性循环,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如果一线技术工人都能够用最先进的技术生产产品,福建省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指日可待。
4. 把握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契机,提升产业国际合作水平。
近年福建省引进了一批台资企业,如晋华、冠捷、台塑、台联电、华映等企业。这些台资企业对带动福建省制造业产业的发展起了示范辐射作用,给福建省制造业带来技术、资金、设备、项目,同时带来产业聚集效应。2015年福建自贸区落地为福建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福建省要充分利用好自贸区灵活创新、先行先试的机制,积极引导轻工纺织、化工冶炼、机械设备、电子零件、船舶制造五大产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良性互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竞争的制高点。福建省应该顺应潮流、立足省情、因势利导,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把“福建制造”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钟鸣长,付春红.制造强国战略研智能制造背景下福建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17(03).
[2]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智能制造专题卷[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智能制造[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朱敏.新经济视角下县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路径——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J].经济纵横,2016(12).
*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6~2018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交教研1602-131)。
(作者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