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必强
摘要: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是豫南皖西民间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俗神信仰为核心,以当地的音乐素材为主要音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地方性信仰系统。《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主要从文化人类学、宗教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学科角度,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了豫南皖西民间仪式音乐的用乐原则,以及音乐在仪式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从中揭示了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的民族音乐学价值。
关键词:杠天神 田野调查 个案研究 两极变量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037-02
《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出自李敬民教授之手笔,作者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学、民族学、民俗学、中国传统文化、音乐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书中引用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其重要话语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促使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从中可以现出作者学富五车、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才华。作者对杠天神仪式音乐的研究过程及论证方法,无疑对田野调查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指导田野调查工作。本著作共五章内容:第一、二两章,作者先围绕杠天神仪式的概念、功能、历史及其现状展开了详细的阐述。然后再从豫南皖西民间神灵谱系的分类入手,将神灵分为天神、地祇和人鬼三界;第三、四章,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豫南皖西种类型的杠天神仪式过程,并深入探讨了杠天神儀式的用乐原则;最后一章,作者在结构主义理论基础上,视仪式为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此书虽仅只有五章,但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论证、阐述之中窥见其深厚、扎实的文字功底。
一、《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的研究方法
作者在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中运用了大量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堪称民族音乐学的立身之本,是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的重要途径。与此相反,如果我们仅仅用二手资料来建构学术理论是空洞乏味,缺乏实证性与说服力的。因此田野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科学性研究的不足。作者自2006年1月以来,融入仪式现场观察21次,走访34次,并对事主、神师、乐师进行了现场问卷、提问,并将采访、观察所得的资料记录在册,将其撰写成为本书的主要内容。作者融入被访者的生活得环境,走入民间和他们彻夜长谈,以及神师、乐师们不惮劳烦、甄疑解惑,使作者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正因为作者与被研究者建立了双向互动的关系,才获得了如此客观、真实的第一手田野资料。
(二)个案研究法
宗教仪式的个案研究与民间信仰仪式的个案研究是现行仪式音乐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而个案研究法就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多次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是一种个案式的专题研究,作者在调查中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问卷、图片、影片及录像资料等方法,进入到豫南皖西民间俗信仪式展演过程中进行考察,来探讨以农业文化为主体、宗亲血缘关系为纽带、姓氏村落为组织单元的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在信仰、观念、行为、结构、符号、场域之间建立起来的“神圣”体系,他们是如何借用声音这一符号系统来建构一种秩序、展示一种信仰、创造一种价值观念的。
(三)“融入”与“跳出”:音乐文化的双视角
主位与客位、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双视角研究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民族音乐学界发端,一度引起了民族学领域的重视。众所周知,局内人与局外人也是民族音乐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原本作为“局外人”的作者,多次亲临仪式现场进行观察、走访:包括对神师乐师的采访与调查;对当地文化馆的文化工作者、地方志编纂者、地方剧团的工作人员的采访等。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能够与文化持有者进行长期的文化、习俗、情感等交流,建立起与本地人的信任关系,快速融入他们生活的大环境之中,实现从一个“局内人”向“局外人”的转变,从中获得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中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作者又时常从这个圈子跳出来,运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详细认真地筛选,探寻音乐在仪式中的功能和作用。
二、《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写作特色
此书特色之处有三,分别如下:
(一)图例并举
书中插入了大量的结构图及谱例。结构图的运用可以使读者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的理解字义,并且能够较快的分析出其中的关系及其内涵。读者在看了大量的文字之后,突然有结构图插入,帮助我们理解字义,使我们读起来不会显得枯燥无味,这就进一步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比如作者从仪式的角度探讨仪式行为—仪式音乐—神灵谱系(仪式对象)之间的关系时,如果仅靠文字阐述,我们理解起来要比有结构图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慢得多。所以结构图的运用无疑对我们理解书中的内容及提升阅读速度有莫大帮助。本书第三、四、五章部分,作者还插入了大量的谱例来进行杠天神仪式音乐的结构分析,尤其是作者在第五章“六腔十三调”的分析,大量的谱例运用,更好的让读者理解其杠天戏的“腔、调”的重要结构手法,同时也为音乐创作及理论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
(二)三个基本两极变量的思维方法
1.“近—远”:音乐成品的“近信仰”“远信仰”往往是通过“仪式的”“生活的”开始,而产生“神圣的”“世俗的”观念。①由此可见,音乐成品在其本身中并不存在任何“近信仰”“远信仰”及“神圣的”“世俗的”的属性, 这种属性与它所处的场域密不可分,因此音乐成品的“近信仰”“远信仰”对其音乐本身来说并无一个明确的界限。
2.“内—外”:在研究“同文化”音乐时,研究者除必然会以“局内人”身份从该文化的“内部”去认识和理解其对象外,还应当设法“跳出”该文化的圈子去“反观”自己的对象。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对象与人类其他音乐文明的关系,从而找到自己的对象在人类文明这个时空宏坐标上的位置。作者进行了数十次的田野,与当地的乐师、神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迅速从一个局外人向局内人转变,与当地的人民打成一片。可见,作者将“内—外”这一两极变量运用的十分到位。
3.“定—活”:神师和乐师在其仪式的运作过程中,对音乐的使用有着一种或明或暗的法则,透视其规律发现,它确实存在着”定—活”的两极性特征。②作者从仪式音乐的“固定因素与非固定因素”出发,论述其仪式音乐的两极性特征,从中不但确定了仪式的类型,也确立了仪式的规模和仪式的时间。从仪式用乐方面举例来看,比如在祭灶仪式中,【灶调】是在仪式中必唱的曲目,但【望场】在祭灶仪式中是禁止演唱的。
(三)章后小结
作者在每一章节后面都设有单独的一节,总结此章所讲的主要内容,此做法,有利于读者抓住各个章節的核心观点,使之有重点的阅读此书。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回顾前面所阅读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加深读者的理解,节省阅读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的意义
此书是在民族音乐学学科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个案研究,它不仅是通过研究音乐来观照仪式的行为过程,同时它还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仪式音乐的独特性,探索民间信仰的仪式行为在社会中的潜在意义。③作者通过结合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模式及方法,使其实地调查成为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的基础,为实证性分析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通过多年田野调查所得来的资料与文献对照,发现其端倪所在,最终解决其问题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出此一书。
作为研究主体,作为田野的行动者,我们要重视田野考察实践,不能空谈理论,闭门造车。但是在田野过程中,我们在主观上该如何把握田野证据的提供?我们该怎样进行田野调查工作?这些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是,通过作者对杠天神仪式音乐的田野过程的详细叙述,解除了我们的这些困惑。在田野调查中一定要在传统书面文献的基础上走向田野,将田野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即口述文献)与书面文献相互佐证,以此来印证书面文献的准确性。田野不易,这将意味着我们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必需要有一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不怕苦、不怕累的学术精神,才能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客观、真实的资料。路漫漫其修远矣,今后要阅读的书还很多,要行的路还很漫长,可以说任重而道远。田野作业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是磨练自身意志及品质的一种难得的人生经历。届时,笔者将以此书为范本,指导笔者接下来的田野调查工作,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注释:
①李敬民:《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151页。
②李敬民:《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149页。
③李敬民:《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2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