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玮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科研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以从事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开发为主,从而实现帮助政府宏观调控,合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的目标。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大部分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科研活动所需经费多由国家财政拨款产生,要保证科研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就需要重视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确保财政拨款资金的规范利用。本文结合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探析,通过分析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
一、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必要性
(一)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国家掌握着巨大的资源,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承担着管理和使用的职责。加强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财政拨款的规范使用,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可以有效的杜绝暗箱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节约事业单位管理成本
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管力量毕竟有限,很难做到全面监督。作为科研事业单位,通过完善内控体系,可以制定刚性的内控标准,加强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的规避单位的财务风险;同时可以合理、科学的控制各项成本开支,有利于节省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
(三)利于保证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内部控制主要是会计内控和管理内控,科研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可以确保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提升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强内控可以起到慎重决策的作用,能够提升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盲目决策对给单位带来风险和损失。通过加强内控,可以对内部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实现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能够促使科研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提升内部工作效率。
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约因素分析
(一)科研单位内控意识不强
内控意识是影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观因素,科研单位内控意识不强,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导致单位全员对于内控工作的执行不到位,重视度不够[2]。内控环境是加强的第一要素,是实施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科学研究以及技术研发上,以L科研事业单位为例,该单位为研究院,相比之下,单位更为重视海洋渔业资源与增值研究、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等,因此单位的工作的重点更多的倾向于科研,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管理,这是造成单位内控意识不强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科研单位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财政拨款支持,因此市场生存压力小,内部控制环节相对宽松。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
制度建设是科研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的根基,当前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不重视内控制度的完善,这使得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缺乏制度约束,从而掣肘了科研事业单位的正常经济活动的开展,大大降低了内控效率。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不重视内部管理工作的细化,片面的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就是加强财务管理,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就可以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鉴于此,将内控制度建设交由财务部门完成,这使得科研事业单位的内控更多的倾向于财务管理,财务内控只是科研事业单位内控的一部分,因此导致内控工作难以高效进行。除此之外,科研单位的管理层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度不够,这使得内控制定完善难以有效落实;内部审批制度不完善,对于资金的流转过程缺乏必要的制定约束。
(三)风险识别防范体系不健全
风险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资金利用不当等风险,因此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对于单位内部的风险管理重视度不够,这使得单位的风险识别体系不健全,风险识别不及时,对于风险的防范也具有滞后性,风险识别能力不强,容易给科研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单位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不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实现有效的风险识别,降低了科研单位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科研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的有效对策
(一)营造内控环境,培养全员内控意识
科研事业单位完善内控机制,应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这是科研單位加强内控的关键。科研事业单位应重视在单位内部宣传内控知识,调动全员参与参与单位的内控工作,从而实现将内部控制贯彻落实到单位工作的各个环节。科研单位可以在内部宣传栏以及互联网平台等展示内控相关内容,可以列举部分先进单位加强内控的成功案例及对单位的影响,也可以发放内控知识手册,使单位全员认识到加强内控的重要性。科研单位高层领导应做好带头作用,积极制定科学的内控管理战略要求及实施流程,基层员工要认真贯彻实施。通过全员参与,提升单位内控效率。
(三)制定科学的内控制度
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是加强科研单位内控管理的制度保障,通过构建科学的内控制度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科研单位各部门的行为,以确保单位的科研活动、财务活动有序进行。科研单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1)科研单位领导层应重视内控制度建设,领导意志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导向,领导层应组织制定科学的内控计划,明确控制目标,并对内控目标进行细化,可以制定《科研单位内控基本规范》;2)合理授权,内控制度要执行,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操作环节,因此领导层应合理授权,建立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3)财务控制是科研单位的重点,科研单位应重视事前防范,可以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及明确的规章制度;4)完善科研单位的资金审批制度,对于资金的审批流程进行严格规定。科研单位通过制定科学的内控制度,可以实现用制度管人,用人做事,实现有效的约束和制约,从而提升科研单位的内控管理效率。
(三)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
风险控制也是科研财务单位内控工作的重点,科研单位重视构建风险防范和评估体系,可以提升单位的风险规避能力,促使科研单位良性发展。科研单位应重视以风险为导向,加强单位的内控评估和防范体系构建,单位可以建立专门的风险防控部门,重视对科研单位财务分析、固定资产分析等,通过加强对科研单位的全面分析,寻找出单位可能产生的风险点,从而提升规避和防范。科研事业单位风险评估和防范可以采用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科研单位的优势和不足,可以使管理者认识到科研单位存在的不足以及薄弱环节,从而不断完善内部管理。
(四)加强科研单位预算管理各环节的动态监督
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需要重视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机构,加强监督可以确保科研单位各部门工作规范进行,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3]。科研事业单位可以设立独立的审计监督机构,对审计监督部门的权限和职责要明确划分,确保其监督的力度,科研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事后监督,应重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另外,科研事业单位审计监督部门应重视对预算各环节的监督,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可以确保单位资金规范运行,可以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帮助单位实现既定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流程,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制度体系,这能够促使科研事业单位运营活动的规范运行。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加强科研单位的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这是保证事业单位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科研单位研究所需經费由国家财政拨款产生,加强内控可以防止资产流失,从而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用。加强内控主要通过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来规范科研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事前防范可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避单位财务风险和资金风险,事中控制可以对单位资产的流向进行严格把控,确保财政资金合理利用,事后监督可以发现内部管理中的不断,并及时进行调整。科研单位应重视完善内控体系,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姚远. 关于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 2017(2).
[2]徐强.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v.17(11):221-222.
[3]李瑞静. 基于财务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2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