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美学素养的形成

2019-11-22 10:20陈晓晨
山东青年 2019年9期
关键词:拓展读书创作

陈晓晨

摘 要:美学素养是认识美、热爱美、研究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思想和道德情操的展现。美学素养的形成是教师的启发教育和学生刻苦努力的结果。

关键词:美学素养;教学;创作;评价;拓展;读书

美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素养,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学素养包括认识美、热爱美、研究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体现在绘画、雕塑、舞蹈、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学美育不一定要成为艺术家,而是一种审美思想的启蒙和道德情操的展现,这取决于教师的启发教育以及学生的刻苦努力和悟性的高低。

一、课前自学

1、书籍资源学习

(1)看课本主要内容,整体把握课程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作用地位和意义,初步了解各知识环节之间的关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出答案。

(2)做好笔记,标注知识点,包括定义与内涵、专有名词、人物名称、流派特点、关键词等。

2、网络资源学习

网络资源特有的海量图片及视频信息,使教学内容由文字到多媒体,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娱乐性,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有助于教师在教授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解决当前新的美学创作理念、形式与技法,满足了学生对美学知识的需求,使学生更加广泛地热爱美术课程,为师生平等交流、学习成果展示提供强有力的平台。

二、课堂翻转,互动交流,答疑解惑。

改变过去教师备课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信息体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支持学生发言提问,提倡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互助互学,把话语权还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将书本中的内容与技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提出自己的想法,阐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做出精心的准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课堂练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创作出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教师从传统的教授转变成讲解,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课堂随笔练习,使课堂秩序更加紧凑,让学生的脑、眼、手,随着课件内容的进行,不断的进行思考、观察和实践,起到加强记忆、分步理解,重点突出的作用。

1、美学鉴赏环节。

美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崇尚美,感知美,研究美、创造美,总结美的经验和规律,人们创造出了雕塑、绘画、音乐等形式的美学作品。通过对美学作品的赏析,从构图、造型、结构、色彩、韵味等方面,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美,感受中外老一辈艺术家用心血凝结而成的艺术巨作,然后去分析作者的生活背景,多舛的人生命运,作品的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流派、作品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然后用线条和色彩去临摹,去创作,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受。

2、科普知识点环节。

从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到造型的空间形象设计,到光影的明暗变化,到结构的穿插连接,再到色彩构成要素以及透视学、解剖学的运用,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撑。在教学中,运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动作来解释美学理论知识和美术技法规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创作规则和技术,进一步倡导科学文明的美学创作环境,提倡人文素质教育,弘扬民族传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美术工作者的革命精神,抵制哗众取宠的“伪艺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美学知识点环节。

美学知识点体现在艺术思想、艺术实践和艺术鉴赏方面,是人的感性和理性相互作用的意向研究体系。美学创作是一个创新过程,是一个认识自然事物规律的过程,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过程。

4、美术知识点环节

这是一个需要实操过程的重要环节,所有理论知识的表达都要在这一环节体现出来。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物质材料,通过构图、造型、色彩等艺术手段,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达到质感、量感、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完美结合,以表达艺术家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情感倾诉。

5、手工制作环节。

手工制作,往往是学生最愿意做的事情,这类课程随意性强,创作技法灵活,更像是一种“玩”的游戏。通过对纸、布、泥巴、易拉罐等材料进行有目的的改变,运用折、叠、粘、剪等技法,把各种自然材料创造成一种非自然形态的形体结构。被列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布艺和陶塑等创作形式,对传承地域民族文化特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评价总结

美学作品评价是促进教师教学,提升学生理论和技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美学课程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因材施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缺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进行独立创作。通过自评、互评、师评,让每个同学发掘作品中的闪光点。

1、自评:学生的每一幅作品都浸驻着自己的辛勤劳作,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刻苦的经历。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题材内容、搜集材料过程、创作技法、表现内涵等多方面,阐述自己的作品,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创作精神,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

2、互评:互评是一个相互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他人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从构图、造型、色彩、结构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看到作品后的想法和感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多人对同一副作品进行评价,从中吸取好的思路和见解,既是对作者的启发和鼓励,也是对观者认识水平的提升和帮助。

3、师评:对学生作品的优次等级,一般会取决于教师评价。教师会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客观准确的对学生作品做出一个评价,鼓励每一位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现独特的人文风貌,使学生从观念到技法,从创新到设计,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的评价往往体现教师自身的审美倾向,并不是对学生作品的最终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提升,以及创新创意发展的要求,人们对待艺术作品的定性,必会逐步成熟。

五、美学创作。

美学作品的创作完成,是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和巩固,是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必经之路。鼓励学生去发现自然界中的美、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材料和工具,去創造属于自己的精神作品。

六、课后拓展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环创艺术设计、摄影、舞蹈、音乐比赛,丰富学生的美学知识和技法手段。

2、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进自然,通过参加美术展览、美学讲座、户外写生练习、参观民俗文化古迹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和创作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七、坚持读书

读书是获得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养,丰富生活,使人懂事理,明是非,看人间百态,感世事变迁。

提升美学素养,做到知美与懂美的统一,研究美与创造美的结合,是中国新时代创新创业的要求,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责任,更是每一名美学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猜你喜欢
拓展读书创作
我爱读书
《一墙之隔》创作谈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我们一起读书吧
创作随笔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