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鹏青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132—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教育的目的更多地要着眼于受教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摒弃传统教育只注重升学、成绩的弊病;德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首要地位,其在学习教育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小学语文是学习好其他课程的根基所在,同时也是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课程,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为祖国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的必要举措。那么,如何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呢?
一、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的目的单纯地是为了分数、升学,在此大的背景环境之下,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将教育的侧重点过多地着眼于学生的成绩,对凡是能够提高成绩的语文的学习方法均趋之若鹜。但是殊不知小学语文的特性所在,小学语文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工具性,通过对语文字、词、句、段不断地学习积累,学生终将能够熟练地应用到听、说、读、写当中去,从一开始的咿呀学语到口若悬河、出口成章;同时语文兼具人文性,即将诗词、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学生,通过深层次的心灵之间的碰触,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然而,由于当下对学生学习成绩剑走偏锋、急功近利式的追求,使得语文教学逐渐地成为了一种快餐式的教育,能够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思想者少之又少,导致在语文教学中缺乏对德育知识方面的渗透。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深入挖掘德育知识。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众多小学语文教育一线工作者集思广益、深入推广,可以说小学语文老师是德育渗透的主要负责人及施行者,教师个人的专业深度直接决定着对德育渗透的执行程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首先要求教师主动或被动地提升自我的个人修养,要在意识上认识到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及积极影响。其次,在了解、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层次的意向所指、作者的情感出口,而不是一味地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尤其在面对生性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尚不健全的小学生,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一味地强调背诵、识字、造句等工具性的语文教学,会使其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最后,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我的知识储备,学会应用日新月异的教学工具,辅助自我完成教学任务,获取教学成果,比如网络资源、新媒体教室等。
2.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夯实德育教学根基。小学生尚处在懵懂的年级,知识储备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对其德育的教学切忌空泛、抽象甚至形式化。笔者在前文有谈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需要语文教师深入挖掘教材、领悟教材中关乎德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将这一部分的内容生搬硬套式地灌输给学生。小学语文多是关于我国一些传统习俗、名人典故亦或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教师可结合所在地的民俗风情、地理特征,将课堂延伸至学校之外,在课程文章背景下,联系生活实际,将文章所描述的德育情感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比如,在讲授小学語文课本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还原故事情节,让故事的主人公司马光急中生智、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跃然纸上,从而启发学生的德育情感;再比如小学课本中常会学习到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描写泰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于相关课程的学习,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郊游等方式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亲近自然的良好品德,也能避免“纸上谈兵”带来的苍白感。
3.丰富德育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因此,通过多方式、多内容、多形式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大部分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阅读及读后感的方式进行德育教学,这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使学生产生共鸣,教育效果收效甚微,长时间单一方式的教育,只能使德育的渗透索然无味。因此,丰富德育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教育这项事业事半功倍。首先,丰富教学形式,教学不能一味地遵循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可进行翻转课堂,适时地调换角色,便于学生更深地理解、更好地掌握;其次,通过多媒体教室观看更多的德育题材的影片来拓展课外德育教学。目前我国部分不发达地区对于知识的获取更多地来自于学校,小学生学习工具欠缺,自我拓展课外知识能力有限,因此,教师筛选、提供的部分德育教学内容可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