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9-11-22 02:50李耀东
甘肃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学生

李耀东

【关键词】 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070—01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是我们教师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要达到叶老的‘教为不教的目的,就要给学生钥匙,即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就要采取培养读书能力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把读一篇文章的步骤和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因为任何技能都是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出来的。要有读书能力,必须从事读书实践,而且做任何工作都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读书亦是如此。学生喜欢主动追求知识,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让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多读

古人说读书有“三到”,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到”。无论是朗读、轻声读还是默读、扫读,关键都在于用心。只有用心才能使信息有效地输入,提高思维的效率,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分析和综合活动。读书要用心,必须强调读好第一遍。出声读要字字清楚,5分钟要读1000字;默读要字字过目,5分钟要读2000字;扫读要将中心词和重点句扫视到。读完就要知大意,找出需要的语句,至于咬文嚼字钻研式的读,当然就得用心了。除了多读课本上的名家名篇外,还要有选择地多读一些有价值的书,如报刊杂志,古今中外名著,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方面吸纳,开阔视野,丰富自己,不要只限于课本或某一类课外读物。

二、质疑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新课程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因此,读书要质疑,一是遇到疑难处要质疑,思而不解,或查资料,或请教他人;一是在精彩处要质疑,为什么这样精彩?要学会善于疑问。特别是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思维的集中、兴奋点的活跃、情绪的紧張,都达到高级的状态,因而反应迅速,头脑变得十分敏感了。而学生不质疑和发言,除了年龄和性格的因素外,主要是语言环境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形成一种敢于发表意见的好风气。此外,教学中多用商榷和鼓励的语言,尊重学生的意见,也有利于学生发表议论。

三、勤记

积累语言始终是运用语言的基础,背诵摘录精彩的语言段落,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当然,死记硬背和一般抄写是不可取的,但有兴趣有需要的背诵摘录却很有必要,理解与记忆的相互作用才能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一,要勤“记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读书过程中,要圈点批注,提要钩玄,发现名言佳句、精彩片段、典型事例,随手摘录或做成卡片,写成笔记,以卡片、笔记构筑知识的殿堂。第二,要勤“记忆”,对于名言佳句、精彩片段不妨多背诵,集腋成裘,必有大用。因此,除每周检查学生摘抄和背诵外,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地和灵活地运用范文的语句。

四、善用

善于运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他又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他指出:“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强调了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是紧密相关的。为此,我们应该善于把阅读中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营养,以及学到的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进自身的表达能力。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想象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自由翱翔。近年来,在高考作文题中,体现出一个全新的导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把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为此,我们要告诉学生想象的重要性,通过想象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在平时就要加强仿写与变题练习,追求写作训练目标的落实,切实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便掌握一种写作技巧或方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培养学生
学生写话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