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玉林 CAO Yu-lin 张峰 ZHANG Feng 侯洪涛 HOU Hong-tao 屠高峰 TU Gao-feng 王莹 WANG Ying*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CT 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它具有无创性和高密度分辨力,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率,已逐步成为一项不可替代的影像学检查手段[1]。但是由于CT 设备昂贵,医院的购置数量相对有限,常难以匹配不断增长的检查需求。为此,部分医院尝试采用CT 检查预约制度,为住院患者及时、有序地完成CT 检查提供便利,但预约患者就诊的准时率一般在50%左右,如何提高CT 检查的准时率及设备运营效率,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增加医患的满意度,一直困扰着CT 检查科室[2]。随着我院开展“最多跑一次” 的改革,如何提高患者CT 检查的准时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前瞻性地风险评估方法,主要用于改进流程的设计过程,能在不良事件发生前,系统、全面、稳定地找出潜在的根本原因,保证流程预期目的的实现[3]。本研究基于FMEA 优化本院住院患者的CT 检查执行流程,提高了检查的准时率及设备的运营效率。
1.临床资料。选取2018 年7 月我院行CT 检查的2976 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 年8 月起医院基于FMEA 改进CT检查执行流程,选取2018 年9 月我院行CT 检查的3481 例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住院患者CT 检查都在德国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双源128 层CT 扫描仪完成。检查时间为每日8∶00 ~12∶00 和13∶30 ~17∶00。比较改进前后住院患者CT 检查的准时率、设备运营效率及风险优先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的变化。
2.方法。基于FMEA 分析法对我院CT 检查执行流程进行深入研究,收集流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分析造成检查准时率低的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最终评价效果。
2.1 组建FMEA 小组。FMEA 小组的成员应包括领导层管理者以及对CT 检查流程非常了解的人员[4-5]。因此,确定FMEA小组成员包括院分管领导1 名、内外科总护士长各1 名、病区护理骨干2 名、CT 检查操作人员2 名、预约中心工作人员2 名以及勤务中心工作人员2 名,小组成员非常熟悉CT 检查执行流程的所有环节。项目负责人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FMEA 的应用方法,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本研究。
2.2 收集信息,找出检查流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FMEA小组针对我院2018 年7 月之前的CT 检查执行流程,运用事件跟踪法和头脑风暴法收集信息。CT 检查执行流程包括预约管理、检查前准备、勤务接送、CT 检查4 个主流程,小组成员对这4 个流程中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失效后果进行失效评估与风险效应分析。按照评分标准(见表1)分别对严重度(Severity,S)、发生率(Occurrence,O)及检测度(Detection,D)进行评分,其中S、O、D 的评分范围均为1 ~10 分(程度最低的评分为1,程度最高的评分为10)。根据评分,计算风险优先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其计算公式为:RPN=S×O×D,据此RPN 的取值范围为1 ~1000。RPN 分值越高,失效风险越大。当RPN 值高于100 时,提示该模式需要改进;而最需要改进的失效模式,其RPN 值亦最高,应该给予重点关注[6]。结果发现检查前准备和勤务接送是造成检查准时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见,FMEA 可以量化风险因素,客观地发现失效模式,从而为后续制定改进措施奠定科学的基础。
表1 CT 检查失效的严重度、发生率及检测度的评分标准
2.3 针对失效模式,制定整改方案(详见表2)
表2 CT 检查流程的失效模式及整改方案
3.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改进前2018 年7 月和改进后2018 年9 月住院患者CT 检查的准时率、设备运营效率及各个环节的RPN 值。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RPN 变化采用组间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基于FMEA 改进CT 检查执行流程后,检查准时率从51.8%提高到84.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CT 检查完成2976 例,改进后完成3481 例,CT 设备运营效率提高16.9%(详见表3),各个环节的RPN 值显著下降(p<0.05)(详见表4)。
表3 基于FMEA 改进前后CT 检查准时情况
表4 基于FMEA 改进前后CT 检查各环节RPN 值
CT 作为现代医学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治疗效果的评价等环节均具有重要价值。及时检查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完善的CT 检查执行流程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检查的准时性和提高CT 设备的运营效率。
FMEA 在美国被率先引入医疗领域并逐渐发展完善[7-8]。FMEA 是一种前瞻性、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是对既定流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测,而不是等到失效发生后才行动的方法,用于评估流程中容易发生失效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找出流程中最需要改进的环节,以预防失效的发生[5]。FMEA 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我国医院的用药安全、护理、医疗操作流程、术后感染、软硬件设备管理等风险管理中[4-10]。而目前FMEA 应用于优化辅助检查执行及管理的研究在国内外报道中较少。
本研究应用FMEA 对CT 检查执行流程的预约管理、检查前准备、勤务接送及CT 检查的4 个环节中的失效模式及RPN值进行分析,发现“检查前准备”和“勤务接送”是造成检查准时率低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第一,CT 检查项目多样化,一些特殊检查如冠状动脉CT 造影、下肢静脉CT 造影、小肠CT 造影等需要患者在检查前做好不同的准备,而这很大程度依赖于护士的专业能力和患者的配合程度,因此能否在检查前做好充分准备对提升CT 检查的准时率起着重要作用。第二,勤务人员参与全院住院患者的各种检查接送工作,任务繁杂,而且要求统筹安排。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极大地提升了勤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同时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帮助勤务人员规范化使用信息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此外,针对预约管理和CT 检查这两个流程,我们提出完善预约软件功能,提升CT 检查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等措施。经过综合的整改措施,我院CT 检查的准时率从51.8% 提高到84.6%,CT 设备运营效率相比之前提高16.9%,各个环节的RPN 值也较改进前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基于FMEA 改进住院患者的CT 检查执行流程,能提高CT 检查的准时率及CT 设备的运营效率,该方法科学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