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婷婷,刘佳殷,赵睿,王凤泽,乔波,邱兰丽,欧龙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口腔科,北京 10085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6医院 口腔科,北京 100093;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口腔科,北京 10004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口腔舒适化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牙科焦虑症是患者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由于患者对口腔治疗产生恐惧感,表现为烦躁不安,甚至直接逃避治疗[3]。而引起患者不适感受的原因不仅仅是牙病本身,更包括治疗时的疼痛不适、医疗设备的噪音等[2]。怎样消除患者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不适及恐惧感,使其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下接受口腔治疗已成为口腔医疗专业所研究的重点课题。
口腔临床治疗经常是在解剖结构狭小的空间内进行[4],比如复杂阻生齿的拔除、复杂后牙根管治疗、显微根尖手术、牙周美容手术等,这增加了口腔治疗的难度,更延长了患者张口治疗的时间[5]。复杂口腔治疗中,患者张口时间较长极易引起患者面部肌肉酸痛以及颞下颌关节区酸胀不适,也会加重牙科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而且口腔治疗操作中多伴有液体存在,包括血液、渗出液、冷却水等,这都会妨碍术区的视野清晰及准确性[6-7]。及时清除术区液体,对于提高口腔临床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术区清理通常采用纱布、脱脂棉球拭干以及效率更高的口腔吸引器,但是吸引器的使用需要一名护理人员的“四手配合”,这对于医护人员数量短缺的医疗机构并不现实[8-9]。对于长时间张口治疗造成的患者不适,目前只能在术中暂停治疗,方便患者闭口休息,这也延长了就诊时间。对于某些需要保证相同开口角度的治疗,比如混合现实技术辅助的口腔手术,术前检查时需要患者开口位拍摄一张CBCT 片,在术中治疗时要求患者保持相同的开口角度,这类特殊医疗要求的实现就需要借助一种可固定角度的开口器装置。
开口器是口腔科必备的关键医疗器械。目前常用的开口器主要有钳形开口器、Davis 开口器、全开口器(框架式开口器)、丁字开口器、咬颌垫式开口器、M 型或C 型开口器等[10-12]。各类型的开口器各有特点,用途不一(表1)。良好的开口器不仅开口方便,而且固定牢固,显露充分,可辅助医师高效、快速地完成手术,然而现有常用的开口器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因此,亟需一种辅助口腔舒适化治疗的口腔开口器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与多所研究机构联合攻关,基于前期科研成果,设计了一种可调节角度及固定吸引器的口腔开口器装置,该装置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920184737.1)。
表1 各类口腔开口器装置优劣对比
本装置的整体设计已由我院及多所研究机构联合完成,主要由固定模块、支持模块、调节模块、吸引模块四部分组成。口腔开口器装置设计图,见图1。
(1)固定模块由上颌胶垫(长度25 mm,宽10 mm)和下颌邻接定位胶垫组成。通过上下颌胶垫稳定开口器位置,上下颌牙咬入凹槽内侧,稳定开口器颊舌向位置,并避免下颌做大幅度侧方运动。同时下颌邻接定位胶垫(凸起部位)嵌入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邻间隙,从而稳定开口器近远中向位置。上下颌垫均为硬质橡胶,在保证形变小、位置固定的条件下,又使牙齿避免接触硬物,舒适感强。
图1 一种可调节角度及固定吸引器的口腔开口器装置示意图
(2)支持模块由固定臂、活动臂和支持杆组成,伸缩长度为20~40 mm。固定臂、活动臂和支持杆为开口器主要承力部件,需要有强大的机械强度来承受各种人群的咬合力,用以支持开口,并使得各个部件运转灵活、正常。
(3) 调节模块由转动轴承、开口度调节旋钮和轮轴组成。开口器尾部为转动轴承链接固定臂和活动臂,使活动臂可以转动轴承为圆心做旋转运动,从而调节开口器开口大小。固定臂与活动臂头部通过轮轴与支持杆连接,支持杆可通过调节旋钮控制支持杆长度,轴承用于使支持杆自由旋转以配合其顺利调节长度。前后轴承和支持杆共同作用于固定臂和活动臂,使开口器开口大小可根据使用目的而进行调节并固定开口度。
(4)吸引模块由吸唾管套(直径7~8 mm)、吸唾管套移动基座、移动基座固定旋钮和吸唾管套固定螺母组成。吸唾管套移动基座可在固定臂上做前后滑动,吸唾管套可在吸唾管套移动基座上做旋转运动,当连接吸引器并找到合适操作位置后,可旋紧移动基座固定旋钮及吸唾管套固定螺母,从而固定吸唾管位置,便于吸引患者口腔中液体,方便术者视野清晰。
作为口腔内材料,首要考虑因素就是对人体无毒无害。在考虑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锈钢金属器械,便于高温高压反复消毒。在一些特殊的医疗操作中,例如MR 中需要咬合开口器拍摄X 片时,则选择对X 线片拍摄不产生伪影的材料,例如纯钛、氧化锆。
安装及使用步骤操作按如下描述进行:① 将开口度调节旋钮旋转至支持杆最低位20 mm,调整移动基座固定旋钮和吸唾管套固定螺母,使吸唾管套和吸唾管套移动基座可自由移动;② 安放开口器,使下颌邻接定位胶垫(凸起部位)嵌入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邻间隙,嘱患者轻咬,使上颌牙嵌入上颌胶垫凹槽内侧;③ 调整开口度调节旋钮至目标开口位,进行固定;④ 调节吸唾管套和吸唾管套移动基座位置,使吸唾管得以安放至最佳吸引位置,旋紧移动基座固定旋钮和吸唾管套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吸引器;⑤ 术中如需拆除,嘱患者大张口,上颌牙脱离上颌胶垫凹槽,在不调节任何调节模块基础上,仅拆除吸引器后取出开口器,使再次安放时可保持相同开口大小;⑥ 术后可旋转开口度调节旋钮,降低开口度后拆卸开口器;⑦ 使用后需经清洁灭菌后储存于无菌柜中。
该口腔开口器装置设计完成,并绘制CAD 工程图纸(图2),通过3D 打印制作成品(图3),进行临床试用,该口腔开口器装置包括固定模块、支持模块、调节模块、吸引模块四个部分。
图2 新型口腔开口器装置CAD工程图纸
固定模块可以实现稳定该开口器的颊舌向位置及近远中位置。
支持模块可以实现承担咬合力、支持开口的功能,解决了在复杂的口腔治疗中患者长时间主动开口位置引发的面部肌肉酸痛及颞下颌关节酸胀问题,缓解患者的就诊不适及焦虑感。
调节模块可以使开口器开口大小根据用途进行调节并固定开口度。此功能在一些特殊的口腔医疗操作中效果显著:MR 辅助的口腔手术力求做到手术时术区的全息影像与术区解剖结构精准匹配,所以要求患者在术中保持与术前拍摄CBCT 片时相同的开口度及相对固定的上下颌位置。患者开口位时放置该开口器拍摄一张CBCT 片,固定此时开口器的角度,拍摄完成后将CBCT 数据以DICOM 格式导出后进行重建,形成三维全息影像,在术中我们嘱患者咬合术前已固定好角度的开口器以达到预期匹配效果。
吸引模块可以调节并固定吸引器达到理想的位置。在没有护士手持吸唾管“四手配合”情况下,吸唾管需要被弯曲后挂在口角,如果位置放置不当,使得吸引器贴附于口腔黏膜,极容易引起口腔黏膜被吸引器吸力损伤。该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临床常见问题。
患者刘某,男,32 岁,外院诊断28 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因无法忍受长时间张口且开口受限无法拔除,嘱口服止痛药后建议转诊。临床检查:28 远中低位阻生,颊侧见大面积牙体组织缺损,冷测敏感。主动张口度2.2 cm,被动张口3.6 cm。X 线示28 冠部大面积低密度透射影,达髓腔,根周膜增宽。诊断:28 牙髓炎,轻度张口受限。治疗计划:拔除28。处置:常规铺巾,消毒;调节开口器旋钮至支持杆位于最低位,安放开口器至45、46 间,口内调节旋钮至患者最大开口度,连接吸引器并固定;局麻下拔除28,搔刮拔牙窝;调节旋钮降低支持杆高度后移除开口器,棉球压迫止血;常规医嘱。该口腔开口器装置临床应用图,见图4。
图3 新型口腔开口器装置外观
图4 新型口腔开口器装置临床应用图
术中开口器支撑稳定,操作空间大,吸引器位置良好,手术视野开阔、清晰,手术进程顺利,未见黏膜损伤。手术时间15 min,术后患者诉关节及面部肌肉无明显不适,对于本次就诊体验非常满意,消除了以往需要主动大张口和关节肌肉酸痛的感受。
(1)开口度可调。现有常用的开口装置均为固定大小,高度不可调节,对开口受限的病例,过小的开口器无法满足手术需求,过大开口器无法放入患者口中。因新型开口装置带有开口度调节旋钮,调节到开口度最小的时候安放,待进入口内后通过调节旋钮,抬高咬合,增大开口度。
(2)操作空间大。现有双侧支撑开口装置,虽然支撑稳定,但使得本就狭小的操作空间更加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新型开口装置设计小巧,通过健侧支撑,使得操作空间不受影响,可以满足后牙拔除术等大量临床操作。
(3)视野清晰。极少数带有吸引器连接装置的开口器,均为固定方向连接,需通过反复弯折吸唾管后方可顺利吸除液体。新型开口装置带有可旋转吸唾管套和吸唾管套移动基座,吸唾管可以在基座上360°旋转,移动基座可在固定臂上近远中向移动,使吸唾管可以更精准的定位于液体集中区域,在不损伤黏膜情况下更加高效地保证术区清洁。
从患者就诊体验上来说,需要医护人员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治疗过程舒适化、个体化的诊疗环境。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尽力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安抚患者焦虑情绪,注重患者就诊体验[13-15]。很多患者都有自我认知疼痛的牙科就诊经历,对这部分患者来说,舒适化治疗就尤为关键。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在整个医学模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6]。舒适化治疗是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舒适化口腔治疗的主要医疗手段是无痛治疗。临床实践中注重人文关怀及医患沟通,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以减少医疗纠纷[17]。
近年来,随着口腔科器械及材料的不断更新和改良,口腔治疗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愈发明显。本文着重探讨了一种帮助实现个性化就诊服务和舒适化医疗体验为目标的口腔开口器装置。本装置制作成本低廉,可反复消毒使用,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清除液体效率高。该装置在“四手配合”操作中可以显著提高医护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就诊舒适感;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四手配合”数量不足的区域,该装置的使用可大幅度节约口腔医护人员劳动力。该装置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利于推广和大范围普及应用,对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后期可改造为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的面型及开口大小设计可挑选尺寸的个性化开口器,提高患者的就诊舒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