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案例:语言擂台大比拼

2019-11-21 05:23关惠文刘葵
语文建设 2019年9期
关键词:冷雨言语语言

关惠文 刘葵

相对于其他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的特殊性在于“应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各个学习任务群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有些学习任务群也可以与本任务群共同完成”。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提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既可以设计一个相对独立的九课时的“大任务”,也可以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结合,设置四至五课时的“中任务”,或者一至二课时的“小任务”。“语言擂台大比拼”是嵌入“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一个“小任务”,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语言擂台大比拼”选择仿写作为言语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既有语言材料的积累,又包括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学生通过熟读、精研、玩味、模仿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生成和优化自身语感。学生精研、玩味、复述的过程是从他人的言语经验中概括规律的过程,仿写是将他人言语经验转化成自身语言实践的过程,借助丰富的言语实践,学生不断积累言语经验,提升言语品质。换个角度来看,“语言擂台大比拼”重点解决“跟谁学”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学”。

一、学习目标

基于上述思考,“语言擂台大比拼”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学生能够说出选文中的优美句段,说明并归纳其语言美的具体体现,找到自己可以接受并模仿的创作风格。

2.能夠从修辞角度分析并模仿这种风格。

二、学习资源

“语言擂台大比拼”需要的学习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阅读鉴赏类资源,一类是知识工具类资源。

阅读鉴赏类资源选择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杨朔的《茶花赋》三篇文章。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代表作品,余光中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有学者认为这也许可以帮助读者对中国文字和现实文学的表现力增加一点信心,在“五四”以来的散文领域中有别辟一境的味道。类似的还有《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茶花赋》之于杨朔,三篇文章都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其语言艺术风格对学生建构言语经验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为了更好地聚焦,本次仿写首先布置学生精读《听听那冷雨》,课上讨论、仿写交流;再布置学生选读《荷塘月色》和《茶花赋》两篇文章,按照类似的流程,课下自主完成两篇文章的仿写任务。

课上时间有限,可以课前利用早读时间布置学生认真阅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并完成读书摘抄以及批注点评。课上根据课前的摘抄进行分组,小组讨论本组选择的可储备的句子以及该句子的结构性说明。

知识工具类资源选择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以及袁步昌的《(听听那冷雨)的语言特色》。

这类资源侧重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阅读思考的路径。《听听那冷雨》的语言如此优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借助《文心雕龙-比兴》,学生对修辞手法有了直观的理解,再辅之相关的修辞知识,使得模糊的规律更加清楚,有助于之后的仿写。《(听听那冷雨)的语言特色》能够引导学生由外在的语言探寻深层的文章内涵,思考这篇散文之所以会成为余光中的代表作、之所以会读起来如此美的原因,让学生有意识地梳理作家的表达风格,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语言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分析的思维路径,进一步为学生的言语经验作准备。

三、学习过程及评价

“语言擂台大比拼”共包括三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语言擂台发起

“语言擂台发起”主要包括三部分:分组确定两个储备的句子,对所选择的句子进行结构性说明,给出仿写的范例。具体组织过程如下:

1.分组:将全班分成十组,每组三人,选择两个可储备的句子。

2.句子结构性说明:小组成员讨论后,对这两个句子进行结构性说明汇报(分别分析这两个句子好在哪儿,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在文中的作用等……),教师给一个示范。

3.给出仿写范例:课后学生完成本组的仿写示例,写到纸上,并贴在展示墙上。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学情,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建议教师给出一个赏析的范例,以防学生呈现的结果与任务要求有太大出入,也避免学生在活动刚开始时不知所措,如果学生程度较好,可省略此环节。学生在阅读优秀作家作品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背诵一些好词好句,但仅仅背诵是根本不够的,学生无法内化为自己的言语经验,在不同的语境中很难调动起自己的言语储备。活动一要求学生对储备的句子进行结构性说明,所谓结构性说明就是分析这个句子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才会有如此的语言表达效果……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去梳理、探究作家的言语风格和表达规律,进而能够借鉴并转化为自己的言语经验。

教师示例一:

问题:“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这段话怎样理解?

(提示: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黑白片的味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分析:此处运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黑白片的味道”比喻环境的单调乏味。

作者写此文时,正值大陆“十年动乱”后期(1974年),安东尼奥尼拍了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调子很灰暗。作者由此表达了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担忧。

教师示例二:

原文: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

分析:视觉、触觉、听觉相互交融,造成浑然一体的心像。这种通感技法,使“雨”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给人以新颖奇特的美的感受,能够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审美情感。

活动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明确储备的两个句子并进行结构性说明。结构性说明是评价该组学生对所选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所达到程度的重要依据。学生自己作出的结构性说明和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作出的及时点拨,都能够为接下来的仿写打好基础。

活动二:语言擂台比拼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读写结合长时间以来备受学者和教师的关注,仿写是读写结合的途径之一。仿写要求学生在理解、把握范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认识,写出在形式上与范文相似又具有个性的作文。仿写训练要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学生从范文中学习到的各种写作知识及表达方法,都可在仿写练习中加以运用。仿写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抄袭。仿作中既要借鉴范文的写法,又要发挥独创精神。

在仿写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是要培养学生仿写化用的兴趣,让学生多读、多分析、多写。采用语言擂台比拼的方式,就是为了激发学生仿写的兴趣。仿写的质量是学生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言语经验的重要体现,在评价上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

语言打擂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给出本组的仿写示例,由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打分,其他组的同学还可以将自己的仿写句子与之一决高下,由同学投票评出最终的“仿写优秀奖”“最具挑战奖”“最具创意奖”等。课后,小组之问互相用一句话点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组的点评。

写作的及时反馈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作热情,但是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能够及时反馈对教师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因此,在这一活动中,建议教师将下面的评价量表(见表1)给学生,以此为依据,小组问互相打分,既让学生更熟悉评价标准进而反思自己的成果,也解决了及时反馈的问题。

在活动一中,学生已经通过结构性分析对储备句子的表达规律有了自己的概括,并能够运用自己概括的规律,通过仿写的形式加以巩固及内化。

活动三:语言点评

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要通过例句导人,给出仿写分析提示,例如: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仿写提示:

请注意倒装的句式和精准的词语搭配:

剥蚀——(浮夸的)琉璃

淡褪——(炫耀的)朱红

坍圮(生僻啊)——高墙

散落(生动啊)——玉砌雕栏

然后针对部分学生的仿写作品,让其他同学进行一句话点评,并对点评进行解释说明。例如:

雨水浸湿了我薄如蝉翼的翅膀,冲刷下我翅膀上的五彩细末,冰冷了我的身躯,又撕裂了我的灵魂。四周的小草正疯狂地生长,而花儿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更加纯洁。只是我,一只在雨中的蝴蝶,正瑟瑟发抖。

一句话点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这一环节是整个课例的收束总结部分,究其实质,是学生对自己仿写的反思和反馈。在表达训练中,不妨放手让学生来点评,既能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又能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设置一些奖项,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和团队荣誉感,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制定评价标准,票选出“最佳点评人”。

四、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下面分别呈现。

1.结构性分析成果

原句: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和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分析:

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比作灰美人,屋顶上的屋瓦比作琴键,雨声比作琴声,极其恰切地反映了雨和雨声的特点。

语句赏析:

这对雨和雨声的描述真的太贴切了!“温柔的灰美人”,是的,雨是女人,最富有感性。灰美人,氤氲的雾气是她神秘的微笑,空蒙迷幻,令人捉摸不透,一种若即若离的美感。温柔,是的,这雨虽寒冷,却无法掩饰住那细腻的温柔。这雨下得多么柔和,潮润润的,却又不让人感到过分的寒冷与烦闷。这雨令人引发相思之愁,但也是淡淡的忧愁,而非撕心裂肺的痛苦。多少豪情侠气又怎能抵挡住这样神秘的温柔?这雨,是只属于中国的美人,该有着圆润的面庞,精致的五官,眼中闪着清澈的光,穿一身旗袍,皮肤细腻得仿佛一捏便能流出水来。(落基山的景象也是美的,但她像冰美人那样,棱角分明,有着雪花石膏额头,深邃的蓝眼睛充满高傲,而这冷雨,有着只属于她的韵味)

她的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纤细修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那么的优雅。她用手抚弄着琴键般的屋瓦,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多么巧妙的比喻啊,那一片片屋瓦,荡漾湿湿的流光,雨点敲在上面,无论是铿锵或是淅沥,不就像是在弹琴一样嘛。想象着在屋瓦上,有一双美丽盈润的手在动情地演奏着,多么的有趣,多么的诗意。雨声,不再只是雨声了,它是音乐,是有情感的,是值得细细欣赏和品味的。那一个个雨点敲打的声响,或许都写在那灰美人的乐谱中呢!

晌午奏成了黄昏,大概说的是那听雨的人吧。听雨时,他已不在時间里,他已融在了那雨的乐音中。雨是有魔力的,她迷惑了她的所有听众,然后悄悄地偷走他们的时间。

这是活动一中学生的主要成果,学生在语言运用上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听听那冷雨》的语言优美,意境唯美,能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仿写成果

原句: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和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仿写:

(1)风起了,淡雅而又古色古香的美人来了,她轻柔的玉手拂过了路边的无数编钟和琵琶,将炎夏一下子弹成了清秋。

(2)“起雾了”,神秘的魔法师来了,他神奇的魔力在空中变幻着交错的明色和暗色,把清亮慢慢地拂成了朦胧。

(3)“落葉了”,温和的秋妈妈来了,她柔弱无骨的双手在树梢抚摸着无数的黄叶和红叶,把柏油地面一下子覆成了金黄大道。

(4)“十二点了!”倔强的时间老人来了,他沉稳的双手在日历上拂弄着无数的数字和汉字,把今天一下子推到了昨天。

(5)站起来反抗吧,那个身披铠甲满腔热血的蒙氏来了,用他锋利的剑拨开乌云,将瞬间一下子变为永恒。

总体来看,学生的仿写在形式上都能够达到要求,这是言语经验积累和借鉴的第一步,之后需要解决篇章结构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不断实现言语经验的结构化。

3.点评成果

原句: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仿写:

(1)昂然春色中,它隐去了轻风拂过掠来的芬芳,暗淡了嫣红中夺目的色彩,葬没了一片片锦缎,又掩盖了繁花似锦。

点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最初和最后的雪夜,它沉默着广漠荒原寂静的苍凉,肃杀着铁马冰河上灿烂的春风,遥望着一季季的花开花落,又湮没了沧海桑田。冰川上的碧台莲愈见洁白,彼岸的曼珠沙华也都绽开得艳丽张扬。

点评:何处望神州,不见长江滚滚流。自古兴亡多少事,金戈铁马战不休。天下谁英雄,赢得功名在身后。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君非诸侯。

这是第三个环节的成果。语言点评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平台的有益尝试。仿写后的反馈有助于学生反思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激发创作的积极性,把点评的任务也放手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强烈的成就感。

五、教学小结

言语经验的积累与借鉴只是“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内容之一,上面的教学实践启发我们在三个方面深入思考。

其一,“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具有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案例中,通过阅读一结构性分析一仿写一点评,不断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阅读他人的作品,形成自己的言语经验。

其二,语言是打开文本的一把钥匙,引导学生通过字词句段的解析,进而吸收作者的思想精华,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言语经验的品质,在教学中要予以关注。

其三,“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持之以恒。教师要努力通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违背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生硬灌输一些语言学条文。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冷雨言语语言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相见欢·无聊独自彷徨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卜算子·清明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立冬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