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方
[提要] 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开始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着力发展特色金融业务、支持与港澳金融机构合作、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建设国际创新型交易平台等。探索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在跨境资金管理、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为此,本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金融服务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金融服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金融服务;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7月17日
一、粵港澳大湾区特色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况。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一直备受我国的各界关注,在我国的发展布局中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新时代进步必要的发展,也是为了响应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实施的具有特色的“一国两制”政策,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仅发挥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同时也促进了内地和港澳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让粤港澳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接轨,也造福了粤港澳的中华同胞,更让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得以稳步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和我国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法律制度和货币、利率以及汇率机制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现有的传统金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粤港澳大湾区结合了本地区的情况打造出特色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为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区的金融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另一方面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奠定了经济基础。不过,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对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金融服务方面的相关理论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这很不利于指导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金融的发展,为此,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金融服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金融服务
1、业务特色。为了能够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金融”的特色金融服务的发展,该地区也开展了多项金融改革,具体如下:首先,我国政府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针对跨境的车辆开发保险产品,也可以针对跨境的人员开发保险产品,这种保险必须要遵纪守法,同时,跨境保险产品的实施也为跨境的人员提供了诸多的保障。其次,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适当的加大跨境人民币的利用力度,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组织机构可以为相关市场经济组织提供跨境贷款的服务,同时,它还可以开发特殊的金融衍生品、金融理财产品以及远期外汇和其他交易产品。最后,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发行债券,而且债券的发售对象不再仅限于香港、澳门居民,大陆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地区购买公司债券的空间已经增大。保证粤港澳大湾区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合法的跨境交易,在金融产品和渠道等方面不断完善融合发展机制。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金融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开拓,将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将向着绿色金融、科技金融、跨境金融以及融资租赁金融四个方向发展。
2、地区特色。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特色服务也体现在地区上,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广州地区加强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可以分区域进行,这样可以促进私募股权交易的多元化发展,同时,积极的推进广州地区进行绿色金融的创新实验改革,试图建立与碳排放相关的期货业务的金融产品。其次,深圳地区围绕深圳证券交易中心可以进一步的拓展本地区的资本市场,进一步的加大本地区金融的开放力度,在保险方面也要开展创新性改革实验,加强深圳与香港、澳门地区科技金融的融合,积极的推进两地区的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再次,澳门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加快金融服务平台的建立,特别是中葡之间的金融往来业务,加快出口信用保险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继续建立和完善中葡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提高两国之间的金融服务质量,对两国之间的跨境金融合作也要开展示范实验区,积极的进一步推进两国金融领域的合作。最后,香港地区也需要在私募股权、基金、人民币跨境结算、风险投资等方面开展多元化的特色金融服务,加快香港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的建设,积极的推进深圳、广州、澳门和香港之间的金融业务往来,不断的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对洗钱、反恐融资、逃税漏税等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进一步维护本地区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二、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金融服务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体系法律监管差异较大。粤港澳大湾区和我国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区的在法律体系方面并不都是大陆法律体系,有美国的法律体系,也有欧洲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过去香港地区属于殖民地去,所以各种国家的法律体系均有,比如在合同等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法律规定上也会存在差异性,判断标准不统一,业务开展的批准流程也不统一,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融合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货币及资本流动管理机制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流通的货币种类并不是单一的,而且澳元、港元以及人民币的汇率、资金流动的管理机制均不相同,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在对货币和资本市场的管理难度很大,很多的时候会存在不同的价格,人民币是按照市场供求进行的,港元是借鉴美国的汇率制度,澳门采用的是一篮子管理方法,因此,就限制了粤港澳大湾区货币及资本流通管理的灵活性。而且,我国大陆地区的资本项目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尽管部分有所开放,但是也需要收汇、结汇等单据证明,这增加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资金流通,降低了货币管理弹性,并限制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资金流通。
(三)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具有局限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尤其珠三角区域的广东成为发展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初步改造模式时期,珠三角地带试验地点中,优势地理环境和劳动力以及土地等传统模式生产要素,带来了成本低的好处,传统的制造业属于“前店后厂”生产模式,已经初步形成生产分工模式。后来受“三来一补”的政策模式经济的影响而导致珠三角地区市场外部的局限性,形成金融闭塞模式,以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生产为主要,导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受到限制,随着21世纪以来,珠三角地带过去所惯有的传统业务模式对金融服务的局限性更加明显,由于珠三角地带中的土地、原材料、生产力等要素的成本不断增加,由于人民币利率的变动机制不同,导致了保险和证券的价格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融合的过程中,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导致了粤港澳大湾区出现了很多套现和投机行为,而且在跨境金融方面的融合难度也比较大,这就进一步的阻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融合进程。
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金融服务发展建议
(一)弥补金融法律和金融体系差异
1、借鉴欧盟的“单一通行证”制度。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性,所以在金融法律监管方面难度比较大,欧盟的做法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借鉴依据,因为欧盟是由不同的国家结合在一起,不同的国家在金融管理上都有着不同的法律体系,但是欧元作为统一的货币,就必须要进行统一化的金融监管方法,为此,欧盟地区采取了“单一通行证”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成员国的金融组织可以随意在其他成员国境内从事跨境金融交易,打造统一化的金融交易系统,创立金融保障机制,设置同一化的监管规范。所以,粤港澳大湾区也可以借鉴欧盟打造统一化的金融监管标准,降低由不同法律体系所带来的监管难度。
2、采取联合监管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也可以采取联合监管的方法,该方法是英国一直在使用,因为英国在脱欧之后,为了能够加强与欧盟之间的金融融合,就采取了联合监管的方式。这种监管方式主要是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对跨境金融服务的监管可以依据共同原则来进行,保证金融监管的一致性。二是双方保证监管透明度,对监管的体系、政策、制度、标准及时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以便保证监管的统一性。英国的这种做法大大地遏制了由于脱欧而带来的金融不稳定的局面,所以,粤港澳大湾区也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采取联合监管的方式,以推进本地区的金融融合力度。粤港澳大湾区也可以成立粤港澳金融监管实验区,通过三方的监管部门进行金融统一监管,完善监管的标准和体系,完善三个地区的沟通机制,保证三种货币的自由流通,完善三个地区的货币制度、汇率制度。
3、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为了能够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进程,粤港澳大湾区必须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建立本地区特色的金融交易平台,以满足不同种类金融业务的需要,加快跨境金融服务中心的建立,为跨境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进一步的完善金融融合过程中的经营和监管机制;另一方面各个地区对不良资产以及非标准资产的跨境交易需要建立专门的交易市场,打造绿色金融通道,同时推进绿色债券的发行,在保险、证券、债券、跨境等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都要进行专门化管理,打造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二)科学构建货币及资本自由流动机制
1、创建全方位金融环境。为保证粤港澳大湾区的货币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就必须要积极开展全方位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环境建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对金融需求日益旺盛,在政策环境上要进一步的改善,当地的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出台有利于金融融合的政策,帮助金融主体有效的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而且在法律环境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和创新具有特色的金融法律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积极的帮助本地区的金融企业快速发展,约束本地区金融企业的市场行为,树立典型,为精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环境作出突出贡献。只有通过各种改进,才能为广东、香港、澳门的金融一体化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广东,香港,澳门特色金融服务的顺利实施。
2、推进离在岸业务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金融融合的过程中,促进离在岸业务一体化的发展很重要,因为香港是全世界离在岸业务规模最大的市场,离岸资金规模很庞大,所以应该作为重点金融业务进行管理,促进港澳境外金融业务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在支付、结算、整合等方面要进行创新,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和创新,推进QDII2/QDIE的建设,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需要加快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离在岸业务的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的推进贸易自由化、项目开发的进程,完善跨境资本的运作机制是发展离在岸业务的必经之路。
3、优化本地区跨境交易业务。目前,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金融业务已经步入正轨,而且香港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可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为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推动我国人民币的发行,倡导全球保护环境,发展健康绿色经济。广东,香港和澳门是自由贸易区,对澳门,香港,深圳和广东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它还为这些地区的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的资金流动和人民币结算业务規模很大,因此,有必要增强跨境人民币交易的更新,促进金融机构的合作。在人民币的贷款、结算等其他业务上都开展创新的尝试,随着“广东自贸区金改30条”“南沙自贸区金改15条”有效实施,双向贷款模式已经顺利的进行了,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也可以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积极的对人民币业务进行创新,在股权并购、跨境资产转让、账户管理、外债管理、投资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专门的创新管理,进一步的推进人民币业务范围的扩大,让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务向着融合方向迈进,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业务的创新任重而道远,所以积极地推进人民币业务改革与创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多局面转变,更新服务模式
1、高质量供给体系促进产业升级。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消费品产量过剩的原因,导致品质满足不了供需,服务也存在质量问题的不足,所以,目前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就是为了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对于粤港澳地区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还是要积极发展服务业,更快的促进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产业升级的真正突破,一定要建立新的产业,以现代产业模式为主载,使其成为改革创新的动力。要以粤港澳区域和产业集聚区为主,布局以合理的集中产业为主要方向。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加强股权市场建设,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特别注意的是,平衡好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消费金融的发展,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加。粤港澳大湾区与珠三角区域的固有合作根基,可以打破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并能打造全新的服务城市群,合理规划实现产业融合。加强创新服务,依据城市选择符合的政策、精准的服务,整合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多样性和互补性。
2、大力发展开放银行。广东、香港、澳门和大湾区的开放银行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强大影响力。众多开放银行机构在大湾区内聚集并有序、高效地开展业务,形成稳定、可靠的运营体系。在此阶段,一方面要注重开放银行体系的稳健、安全、可持续运作;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较为成熟的开放银行服务,助力大湾区实体经济向共享、开放、创新的方向发展,提升大湾区开放银行的服务效能。在后续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掘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创新资源,鼓励大湾区开放银行“走出去”,扩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开放银行可发挥先发优势,带动区域金融业的创新和国际化发展,在更广阔、更开放的平台上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与此同时,开发银行的成立可以为本地区保险证券金融业务提供基本支持,为本地区金融业务多元化提供新助力。
3、促进科技金融高度融合。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腾讯)及英美烟草公司已经在深圳设立了他们的总部或分部。金融科技主导的金融业很可能首先在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产生。科技金融也是目前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和支持的板块,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必须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跟随我国政府的脚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的促进金融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与此同时,广东、香港、澳门金融技术的发展在数字货币研究、监管技术、量化投资平台、网络安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领导地位。未来,中国的数字货币运营商也有可能在深圳落户。基于自身的产业结构和技术优势,广东、香港和澳门和大湾区可以积极利用深圳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和香港金融体系的优势,以及创新人才的优势,专注于金融技术创新。金融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将推动区块链,数字货币等金融技术领域的开拓性探索,推动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稳固和加强大湾區的金融经济建设,只有团结一致,吸取百家之长才可以越来越好。成功打造跨境的一体化金融新平台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我国目前比较落后的金融企业,在不断的创新和奋斗下更好更快地发展金融经济才是最重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1]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携手粤港澳三地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增进民生福祉[EB/OL].新华网,2019.2.18.
[2]宋金绪.以新视野促进粤港澳文学融合[EB/OL].环球网,2018.11.6.
[3]唐贵江,程景伟.粤港澳全国人大代表谈港珠澳大桥:打通大湾区“经脉”[EB/OL].中国新闻网,2018.10.25.
[4]郑智斌,熊文珍.网络口碑传播与互联网的社会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