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泽芳 马静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 300211)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 型糖尿病(T2DM)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和T2DM 关系密切,中国超重与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8%和18.5%[1]; 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比例为41%、肥胖比例为24.3%[2]。T2DM 患者常伴有肥胖,肥胖是T2DM 胰岛素抵抗及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3]。肥胖与糖尿病存在的其他代谢异常协同作用可进一步加剧T2DM 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4]。糖尿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与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尤为明显,由于长期患病,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应激状态,易导致情感障碍,以焦虑、抑郁较为常见[5]。肥胖和糖尿病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4]。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2 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对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心理状况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128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 年WHO 诊断标准确诊为2 型糖尿病患者。②肥胖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中的标准即体质量质数(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③年龄 18~70 岁,意识清楚,具有认知读写能力。④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已知有精神病史和服用精神病药物者。②伴有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者,如酮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透析者等。③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及急慢性伤口者。
1.2 调查工具
1.2.1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文化程度等;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包括病程、并发症、糖尿病及肥胖健康教育情况、糖化血红蛋白(<7%即达标)[6]、体重在近6 个月内是否减轻至少5%[4]。
1.2.2 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由 Zung 编制,监测过去1 周内患者的焦虑状态[7]。该量表包括20 个条目,按 1~4 分记分。15 个条目是正向记分,5 个条目是反向记分。20 个条目得分相加得到粗分,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标准分<50 分为无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所得分值越高焦虑越明显。该量表的Cronbach′ɑ 信度系数为 0.77,效度为 0.87[8]。
1.2.3 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由 Zung 编制[7],能直观反应过去1 周内患者的主观感受,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按 1~4 分记分。10 个条目是正向记分,10个条目为反向记分。20 个条目得分相加得到粗分,粗分乘以1.25 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根据中国常模,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 分,标准分≥53 分为抑郁,得分值越高抑郁越明显。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为重度抑郁。该量表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重测信度好,效度为0.84[9]。
1.3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面对面调查法由2 名经过培训的内分泌专科护士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门诊及住院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30 份,收回有效问卷128 份,回收率98.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两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ɑ=0.05。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本组研究对象共128 例,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n=128)
2.2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2.2.1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 抑郁现状 本组患者无焦虑者 53 例 (41.4%),有焦虑者 75 例(58.6%),其中轻度焦虑 41 例(32.1%),中度焦虑 31 例(24.2%),重度焦虑 3 例(2.3%)。无抑郁 56 例(43.8%),有抑郁 72 例(56.2%),其中轻度抑郁 56 例(43.8%),中度抑郁 13 例(10.1%),重度抑郁 3 例(2.3%)。焦虑评分为(50.23±10.14)分,焦虑发生率为58.6%;抑郁评分为(53.54±9.02)分,抑郁发生率为 56.2%。
2.2.2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国内常模[10]比较 本组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表2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分,±s)
表2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分,±s)
?
2.3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 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2.3.1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 抑郁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在文化程度、糖尿病并发症状况、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及肥胖健康教育、 及BMI 4 个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3.2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 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分别以焦虑、 抑郁总分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见表4。结果显示BMI 和糖尿病及肥胖健康教育是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BMI 和糖尿病并发症是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5。
表3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影响的单因素分析(n=128)
表4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
表5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128)
3.1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 抑郁现状分析 国内外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研究较多,而对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 抑郁状况鲜有研究。严茂等[11]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焦虑发生率为56.2%,抑郁发生率为51.3%。而本研究显示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发生率为58.6%;抑郁发生率为56.2%,皆高于严茂等研究结果。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患病、血糖波动、病情变化、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影响以及医疗经济负担的加重常常会导致2 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肥胖或超重患者,对于体重的过度高估和对外貌的过度关注,常使他们形成消极且歪曲的认知。而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给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使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缩短,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所以糖尿病和肥胖的双重压力使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更高。
3.2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的分析
3.2.1 BMI 本研究结果显示,BMI 是其焦虑、 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体重增加是2 型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3]。体重或腰围增加均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2 型糖尿病的发生危险,以及血糖控制的难度[14-16]。不仅如此,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危害在于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而且随着BMI 的上升这些危险呈上升趋势[17]。在本研究中,不同BMI 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不同,随着BMI 增加,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也呈上升趋势,两者呈正相关。可见,控制好血糖同时进行减重,使体重维持在较合理范围,可能会对减轻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很大作用。
3.2.2 健康教育 糖尿病及肥胖健康教育是影响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糖尿病管理中,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糖尿病及肥胖等相关疾病知识不了解,使患者在认知方面产生偏差,从而加重焦虑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本研究提示广大医务人员应该更多关注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传播糖尿病及肥胖相关知识、加强药物饮食运动指导、监测血糖、控制体重,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心理负担。
3.2.3 并发症 本研究显示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慢性并发症种类越多,其抑郁情绪越严重。可能原因是并发症越多,患者病情加重,心理压力越大,易产生不良负性情绪。肥胖与糖尿病存在的其他代谢异常协同作用可进一步加剧2 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肥胖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恶化。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使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升高[4]。糖尿病治疗的关键问题是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针对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在降糖的同时加强体重管理,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压力负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通过本研究得出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BMI、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及肥胖健康教育是其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BMI糖尿病并发症状况是其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时应较多关注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疾病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好血糖和体重,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通过专业心理医生或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心理干预,帮助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重建自信[18],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