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鸿雁
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发布《南宁共识》 将携手打造示范项目
在2019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上,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在规模和速度上领先全球,但还处于一个碎片化的发展阶段。目前,诸多城市逐一构建了各个领域的智慧子系统,但各个板块缺乏有机融合,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标准。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混淆,许多地方忽略了“人”的智慧。这或许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营养不良症”的症结所在。一些专家学者更是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营养不良症”积极献计献策。
北京大学教授朱跃生认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目前遇到了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对于一部分中国城市而言,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数据或没有准确的数据,这就使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缺少最基本的前提;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城市的IT基础建设还不完善。智慧城市需要通过广泛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而缺乏有效数据和IT基础将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两大制约因素。
针对此问题,朱跃生表示,目前有ABCD四大技术,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ABCD是我们目前最好的组合,这个过程可通过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感知、分析、整合城市各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针对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环保等各种需求,促进各个子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及运行,因此,需要我们去建立一个智能处理云平台,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将各行各业关联起来。深物联就是一个很好的行业沟通平台,扮演着促进各行各业协调创新的重要角色,将D与ABC三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与各行各业应用场景的结合,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还有专家称,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并不缺乏技术,而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另外还有业内人士强调,目前,智慧城市的框架已经出来了,但不少构想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缺乏具体的建设标准。目前只有住建部提出,将在三至五年的创建期后对智慧城市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也提出,现在全国已经有500多个智慧城市,这些城市都在做自己的城市规划,但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缺少标准。首先,整个标准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其次,相关的新标准还处于缺失状态,由不同的标准化制定组织共同制定标准,有可能造成标准的交叉和相互重复,从而给产业界带来一定困难。
北京海淀公园百度无人驾驶巴士
因此,“智慧城市比以往城市发展的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标准,因为它的新需求和新特征决定了其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具有持续扩展性。”刘多说。
其实,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并不是零起步,目前国外已经明确表示制定或正在制定的标准主要是智慧城市术语、ICT框架结构和系统构成、制定评估智慧城市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成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等。部分先进国家已经开始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例如韩国2007年成立了泛在生态城市研发中心,统一负责全国智慧城市规划、研发、标准化和测试。日本IS-INOTEK经产业省批准于2011年启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建设,成立“智能城市基础设施评估指标国际标准化国内准备委员会”。英国标准研究院BSI发布《智慧城市标准化战略》,调研标准需求,提出标准化目标和优先启动的标准项目。
刘多认为,当前智慧城市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对于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工作而言,正是开展标准化的有利时机和关键时期,应尽早确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并制定关键标准,促使智慧城市做大,保证其有序地发展。有了具体标准,才能够促使整个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她建议:“应建立国家统筹协调推进机制,使各组织加强合作,统一制定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标准布局。”
在2019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上,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更多要强调包容,这不仅是指城市对各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甚至由此产生的一些不同社会现象,如外卖虽然带来了不少交通问题但也要看到其对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慧交通网络天眼密布,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在社会上被广泛应用,城市中的盗窃案件会大大减少。而同时,它又会转化为另外一种形态,即互联网上的诈骗犯更多了。
城市要决定采取怎样的包容态度来对待智慧技术,使它得以充分实践,让城市系统更加完善,这是一个科学的发展过程。而对于其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专家表示:“能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是中国最大的优势”。
除了包容的态度之外,在智慧应用落地时,政府如何处理与市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明晰的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起到了主要作用在于规划引导、整合资源、开放信息、搭建平台。与欧洲的情况不同,中国是强政府国家,这也是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很多方面走在欧洲国家前面的原因。对于很多欧洲国家来说,智慧的应用首先要克服国内的利益阶层挑战,而中国则不同,比如ETC、智慧支付等等,很多智慧项目一经政府“拍板”就可以迅速推行,使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
但是,一些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如果一项智慧技术过度强调在政府层面应用时则会使效率降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说:“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导向,以网络平台及其受益企业的活动为中心,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决不能仅靠政府的力量强推,否则往往是缺乏智慧、烧钱而低效的,也容易搞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表示:“特别要强调的是,智慧城市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当一个技术一旦被推广出来,以后怎样应用,怎样形成社会的影响力和推动力,重要的是看其如何提高智慧城市、智慧技术的利用效率。”
北京海淀公园人工智能步道
“我们要警惕政府的热度大于市场的热度”。李铁特别提醒。智慧城市是经济学的问题,智慧技术应用只有面向市场,经过社会和民众的“投票”,才会推动智慧技术的变革,因为需求的反馈会影响到技术的演进,才能够形成技术的迭代更新,进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
李铁强调:“技术的落地应用是需要市场来‘投票’的,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待智慧城市问题,要认识到市场才是检验的标准。”
李铁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的公共服务管理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很重要方面,但并不是智慧城市的全部。
现在有个别城市的政府部门把智慧城市建立在一种政绩观的基础之上,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很低,甚至出现大量浪费资源的现象,这是一个错误方向。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地区的智慧城市在科技手段运用上,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远超当地政府,企业会把各种科技手段的创新利用到极致,因为它有市场和利益的需求。
“政府如何运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购买企业服务,这才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正途。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企业的作用,但一定要认识到企业应该是主导,而政府只能发挥各种政策平台的作用,以引导企业发挥主导性作用。”李铁说。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智慧城市实验室主任王鹏认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在某些方面领先于全球,比如微信移动支付,但在许多方面却存在“人”的不“智慧”,使得我国城市智慧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王鹏在《侧翻的高架桥与中国智慧城市排名第三的无锡》一文中,以刚刚发生的无锡路桥侧翻事故来阐明他的观点。
在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方面,无锡位于地级市第一、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杭州),连续7年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中名列前茅。无锡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于2017年8月在全国率先实现物联网连接规模超越手机通信用户规模与本地常住人口用户规模,使无锡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双超”的城市,并于2018年4月突破1000万,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
但今年10月10日傍晚,江苏省无锡市312国道K135处、锡港路上跨桥发生桥面侧翻事故。事故原因初步确定为超载引起的。无锡在国内已经是相当“智慧”的一座城市,“突发”如此重大事故为什么没有提前预警?
“问题并不在于技术,而是行业监管的深层次问题。”王鹏分析。就ICT技术而言,城市感知网络的完善,各部门数据的融合,数字孪生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测,实现精细化的实时体检,也能防范风险、限制超载。但是,超载之所以存在并已经成为行业的明规则,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货运市场门槛低,是一个过度竞争、效率不高、主体分散、信息流通不足的市场,这种市场的从业者只有通过压价才能生存。而现有治超政策的设计,货、车、路由各部门分头管理,相互难以协调信息并缺乏沟通,只能用罚款的手段进行处理,惩罚了辛苦的司机,放过了得利的货主,使罚款额度虽然占到整个货运市场规模的一成,但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当所有的技术和数据工具不再成为问题之后,我们才会遇到最难解决的问题,即‘人’的问题。”王鹏说,“从业者的惯性、管理者的惰性,会成为大多数城市问题解决的最终难题,而城市智慧的最终体现也是是否能发挥‘人’的智慧。”
这次事故虽然可以说是“突发”,但并非属于无法避免的“意外”。市民的参与是最高效的发现问题因子,是比所有的政府部门和网格员都更为有效的系统,可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都被严重忽视。
有微信号发布于2017年的一篇题为《无锡的快速内环高架还能用多久》的文章称,作者先后通过报警、拨打市长热线等方式向无锡相关方面反映过当地有大量货车在快速内环高架行驶的现象,但情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此次发生事故的路段虽然并非无锡快速内环,但该文所述超载车辆失控对高架桥的危害也算是预言了灾难。尤其是文中那句“最危险的是,一旦载重卡车压坏高架道路,造成桥梁断裂倒塌等,正在行驶中的小汽车是无法预知和预防的,必定是灭顶之灾!”可谓一语成谶。
无锡此次事故的教训不可谓不惨痛,原因也是十分复杂的。事故暴露出来的各种城市问题,为我们未来规划和建设更为“智慧”的城市提供了不少启示,无论是技术应用、数据运营还是公众参与,作为全国领先的智慧城市典范,无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王鹏认为,为了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智慧城市建设也需要逐渐改变自上而下帮助“人”解决问题的姿态,而应该吸引所有相关利益群体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希望我们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告别千篇一律的顶层设计,真正从问题出发,切实解决每个城市当前发展阶段的痛点,让更多的事故隐患能够提前发现和消灭,让城市更加安全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