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弃疾《鹧鸪天》词

2019-11-20 03:10李聪聪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词牌稼轩归隐

■李聪聪/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辛弃疾一生作词颇丰且极具文学价值,是南宋词学的集大成者。所谓的“国事不幸诗家兴”,这句话在辛弃疾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辛弃疾词兼有豪迈和细腻的词风。无词牌不成词,笔者从《鹧鸪天》词探入,探寻一代英雄辛弃疾的词路。

一、辛弃疾《鹧鸪天》词的内容

笔者依据词的内容将辛弃疾《鹧鸪天》进行了分类分析。相思怀人、赠答、咏物、送别、山水行旅、田园生活、阐述人生道理等内容在稼轩词中都有表现。其中抒情感怀词和田园风光词数量是最多的。当然辛弃疾继承了《鹧鸪天》词的写作传统,创造了多首咏物词和相思怀人词。不仅如此,辛弃疾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即《代人赋》,代人赋相思,代人赋所见所感。例如《代人赋》两首: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二、辛弃疾《鹧鸪天》词的特点

(一)作品数量与创作时期有关

笔者依据叶嘉莹主编的《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一书,对辛弃疾《鹧鸪天》词做了创作时间上的数量分布统计。词人南归宦游时期创作《鹧鸪天》词7首;第一次遭贬归隐带湖期间创作21首;重新出仕创作6首;再次遭贬归隐瓢泉时期创作28首,另加1首补遗之作。可以看出,词人在归隐期间创作的《鹧鸪天》词数量较多,笔者认为《鹧鸪天》的声乐特征更加符合词人归隐时期的较为平和的心态。

(二)词作与词人的经历密切相关

辛弃疾自南归后,一直得不到朝廷重用。跌宕起伏的仕途之路使词人的内心感到无所适从。一是渴望建功立业,二是希望自我保全。其中既有对田园风物的喜爱,深感乡居生活的惬意满足,但又不时流露出被弃置赋闲、壮志成空的忧愤不平,总的来看,词的内容意蕴丰富深沉。所以在词人的笔下,有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亦有壮士迟暮、功名未就的慨叹。词风时而轻松,时而沉闷。内心矛盾交织,任上思归,隐中又惆怅满怀。例如:以下两首《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着意寻春懒便会,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这两首词同为鹅湖归来作,却呈现出来不同的风味,上首词闲适中含有浓郁的悲愤,而第二首词却是真正的闲适。另一首如《鹧鸪天》:

点尽苍苔色欲空。竹篱茅舍要诗翁。花餘歌舞欢愉外,诗在经营惨淡中。

听软语,笑衰容。一枝斜坠翠鬟松。浅颦深笑谁堪醉,看取萧然林下风。

这是一首暮春思归词,作于辛弃疾任福建安抚使时。表现了作者对于“萧然林下风”的倾慕,折射出作者的归隐情趣。

(三)多数《鹧鸪天》词以含蓄婉曲之笔抒写郁勃情怀

只有数量极少的词直接抒发词人的不满与不平,豪迈与细腻同在。例如直笔抒愤的名篇《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四)词人志向的转变

随着政治局势的逐渐恶化,虽然辛弃疾始终没有彻底的放弃自己建功立业的志向,但是更多的却转向了田园。在辛弃疾《鹧鸪天》词中,有很多的词人立志摆脱官场,毅然退隐的词,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辛弃疾对于陶渊明和东晋时期仁人志士的向往。例如《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五)丰满真实的词人形象

人们一提起辛弃疾,一位鲜衣怒马、指点沙场的英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但是通过对《鹧鸪天》词的内容以及情感的分析,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他为国家解忧,积极抗金,亦想保全自己、归隐田园。他就如一位平凡人活跃在我们的人群之中,他似苏轼般乐观洒脱,似渊明般悠闲自得。

三、《鹧鸪天》词数量多的原因

(一)《鹧鸪天》的声情特点

众所周知,作词都是“依声填词”。词人选择词牌的前提是看词牌是否有助于情感抒发。《鹧鸪天》是平仄交替运用的用律,平声的舒缓内夹杂着仄声的急促,呈现出“刚柔迭用”的艺术效果。平仄交错运用使整个声调和谐统一,产生高低抑扬的美感,体现出悠扬、平缓、和畅的声情特征。《鹧鸪天》词调属于大石调,透露出风流蕴藉的特性。平仄四声的交替运用,平声韵为主的韵脚,韵位疏密均匀的排列,使《鹧鸪天》总体的声情特征,呈现出舒缓和畅,清新蕴藉的特征。辛弃疾《鹧鸪天》词中直抒胸臆的词较少,其中和词调的选择不无关系。

(二)《鹧鸪天》的结构安排

此调共 55 字,分两阕。在形式安排上,上阕由四个七言句组成,下阕在换头处是三三句式,其余是三个七言句,可以看做是七言律诗的变体。在整齐排列的七个七言句中,突然插入两个富于跳跃性的三字句,使全词活跃了起来,在宁静中具有一丝动态的美感。同时,词中三、四句讲究对偶,与律诗颔联对偶句式的要求比较相近,使词赋予变化且不呆板,比律诗要活泼。整齐的结构形式中含有变化,既有律诗的严整性,又有长短句的变化。出于《鹧鸪天》的结构,使辛弃疾的词豪放中隐藏着细腻,细腻中又不失豪气灵动。《鹧鸪天》这首小令所容纳的内容较少,正好符合“稼轩词法”,往往达到“语尽而意不尽”的效果,含蓄蕴藉,引人想象,令人深思。

词人会根据情感的抒发而适当的调整《鹧鸪天》词牌的用律,词人63首词只有4首不符合原律,例如《三山道中》:

抛却山中诗酒窠,却来官府听笙歌。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

新剑戟,旧风波。天生予懒奈予何。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么。

这首词微调了正体的韵律。这首词作嘲讽忿怼的情感相当明显可以轻易看出稼轩在填制这首词时内心之动荡激越,“天生予懒奈予何”句四个仄声连用,极好地表现出了稼轩的不平之气。

(三)《鹧鸪天》词牌意韵

鹧鸪鸟,生长在南方,叫声哀怨凄切,听起来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能让人想起行路的艰难,所以在词牌运用的过程中,通常表达对亲朋好友离别的怀念,或者是表达游子的乡宦愁思及思归之情。在辛弃疾的《鹧鸪天》词中,经过整理有很多首送别离别词以及词人宦游在外的思归之词。

(四)创作集中以组词形式出现

辛弃疾作词通常喜欢用同调同韵写成一系列的组词。如此使得词人对《鹧鸪天》词牌的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例如词人所作的游历鹅湖的组词,其中包括《鹅湖寺道中》、《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和三首《鹅湖归,病起坐》。以及连续四次的赋梅,包括《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赋牡丹。主人以谤花索夫解嘲》《再赋》《再赋牡丹》四首。当然还有词人多首和词。这就使得《鹧鸪天》词如此之多。

四、结语

词创作的规律是“倚声填词”,而声乐则被限制在了词牌中。词人通过词牌的选择来展现自己想要呈现的内容。所以,研究词人所惯用的词牌是必要的,通过词牌我们可以找到词人写词的一些规律,得到一定的结论。声情结合在一起,声乐的选择对于抒发感情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国文学广袤的星空,稼轩词无疑是其中的一颗闪耀明星,对于稼轩词的多角度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我们现代人的认知里,稼轩永远是“沙场秋点兵”的英雄,是“把吴钩拍遍了”的江南游子,但随着对稼轩词的研究的深入拓展,一个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了世人眼前,我们也看到了渴望明哲保身,热爱田园生活,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辛弃疾。

猜你喜欢
词牌稼轩归隐
草 原
寄稼轩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词牌里的故事
明志
天宫院
剑歌
住进词牌里
住进词牌里
住进词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