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9-11-19 12:28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中职

徐 健

摘要:以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困境分析为逻辑起点,揭示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阐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涵特征,并从观念、策略、评价等方面提出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C-0026-04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困境

(一)“被虚化”的教学设计

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提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是在读、说、听、写等语文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的重要设计,然而《大纲》只提出根据活动领域“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职业)情境”的活动路径,达到“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的教学要求,并没有进一步对活动的内容遴选、项目设计、情境创设等提出明确要求。过于笼统的教学要求,增加了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实践走样。以苏教2011版和高教2013版《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单元为例,苏教版为诗歌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青春诗会”;高教版为散文单元,设计了“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树立学习自信心”的主题活动。两个版本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所培养的语文能力指向也不一致。主要源于《大纲》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目标缺乏“统一”的要求,也没有形成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语文能力“要求体系”。

(二)“被弱化”的教学实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顺应了职业教育实践性要求,然而现有《大纲》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时数仅有34—36学时。面对高教2013版5册教材设计了 30项或者苏教2011版5册教材设计了27项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教师是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组织实施的。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因学生课外学业太重,综合实践活动不得不被弱化甚至不了了之。除了规定学时的不足外,已经习惯了文选教学的职校教师,往往因注重“阅读与欣赏”板块的文本解读和“表达与交流”板块的读写训练,从而导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教学时间分配不足,有时甚至因文本教学时数冗长不得不去挤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教学时数的不足和实际教学中的人为时间挤占,使得丰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设计难以融入以文本读写为主体的职校教学实践体系中。

(三)“被窄化”的教学评价

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难以固态定形,意味着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更加关注内容的生成和学生的发展。这里的生成主要指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而学生的发展则主要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升、思维的进阶、情感的升华。因此,生成和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形成性评价。基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多数时间是安排在课外进行,教师通常利用一定的课时就活动的结果进行课堂展示,从而导致形成性评价不足。此外,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纸笔考评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考评题型的设计研究也远远不够。就《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语文考试大纲》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考试要求来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归于“应用表达”第五个层级,但实际考试约占考试内容的5%,卷面分值只有8分。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等并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模块,不仅教学开展不充分,且评价要求不具体,没有充分体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炼主题、设计方案、开展实施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要求。

二、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涵的科学理解

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技能、方法。但与活动课程不同的是,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是独立的课程形态,而是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的学习模块,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协商之下的教学形态。课程专家钟启泉在《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中指出:“人类的知识不是绝对的客观知识,也不是绝对的主观知识,而是‘协同的知识,这里的‘协同意味着人际多向的持续的沟通过程。”[1]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教师与学生“协商”之后共同设计的活动,其次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协同”学习,再次是嵌入了知识、情愫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者与情境的互动。

(一)以“主题”的形式统摄学习资源

主题是活动的中心,并贯穿活动的全过程。主题引导,重点突出,统摄有力,内容聚焦。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所确立的“主题”不仅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还需要具有“开放性”,以便学生能围绕主题整合课内与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尤其是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科技文化资源、企业文化资源等。

(二)以“活动”的方式展开学习过程

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以“活动”为载体,但是活动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因为“实践育人”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指向。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首先要注重活动的结构性和完整性,其次要突出活动的多样性,通过多途径、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提高认识、发展能力。

(三)以“综合”的方法提高学业水平

综合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认识手段。科学的综合分为跨学科综合与学科内的综合。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综合是指在组织活动开展行动学习时,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来支撑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显然,跨学科综合是推进活动进程的重要手段。学科内综合是指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超越严密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界限,通过语文的读书听写能力综合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

《大纲》明确指出,“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作为区别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模块的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与一定情境相关的语文综合能力,因为实践总是在特定的时空展开的。从能力的表現看,能力总是和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并外化于行动中。因此,开展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职校生的“情境中的语文能力”。

三、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基于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和理性理解,作为提升职校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如下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

(一)观念上应与阅读欣赏、表达与交流“等量齐观”

《大纲》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与阅读欣赏、表达与交流等并列的学习形式,已被赋予同等重要的地位。《大纲》明确指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1.从实践育人的价值出发重视语文综合实践的开展。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活动,人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不能让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同虚设,要防止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没有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更没有从语文学科的特质出发,通过语文的阅读与欣赏、思维与审美等实现语文综合实践的活动育人以及以活动为载体的文化育人。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一定是以语文的方式出现的活动,是在语言的运用以及语言艺术的品鉴中习得语言能力、培养语文思维、传承文化并形成价值认同。

2.以跨界思维推动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开展。分析与综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但最终要归向综合。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关注语文学科在职教课程体系中的关联度及作用,同时要注重语文学科中知识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因此,用“跨界思维”来推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和语文能力在语文学科体系中的“综合”应用。由此可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首先要突破语文的学科界限,要借助除传统的读说听写等活动形式之外的,包括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共同构建有声有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情境。其次,要注重语文学科与学生所学专业间的跨界融合,要放大学生所学专业要素在语文学习中的促进作用,让文化中的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工匠文化等得以彰显。第三要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语文知识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点,而是在情境中以程序性知识为导引,基于事实性知识,运用概念知识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创新。

3.以资源意识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境学习。人的学习是自主性学习,这就意味着学习有很强的“具身性”。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提出的“认知是具身的,而身体又是嵌入环境的”,则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然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然要指向职校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职校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资源意识”,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尤其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密切语文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确保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情境中展开,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探究性学习并提升能力。

(二)策略上提高创意设计与行动呈现的“合辙而行”

1.从语文学科性来设计与实施。首先不能丢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性。实践中有不少被异化为“主题思想教育活动”,“语文味”不够,“语文性”不强,“语文色彩”不鲜明。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从语文学科出发,过分重视主题的思想教育功能。其次,语文学习领域的设定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学习领域一旦确定是需要有界限的。审视苏教2011版《语文》第一册,不难发现有些活动项目设计有重复倾向。例如第一单元的“青春诗会”与第四单元的“古诗重读”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现象。研读“青春诗会”活动设计,虽然聚焦 “青春”遴选诗歌,但是以“青春”为主题的诗歌,不仅有现代诗也有古代诗歌。离开语文学科性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容易导致为了活动而行动,掩盖了语文学习行动的真正发生。

2.通过情境活动实现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整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方法。”对于处于职业准备阶段的职校生而言,其教育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职场。情境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将多彩的语文世界与精彩的生活世界整合起来。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认识的发生需要一个具体的有助于反思的情境。”因此,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情境化,指向职校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其次,“情境化”活动要有可操作性。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创意要能呈现,要与技术支持、方法应用、行动场域等匹配。再次,情境化的活动要有“学习情愫”相生。有鲜明学习情愫的情境活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意向,包括学习情绪的引导、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内容的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否则,情境不能让学生获得体验,更不会有体验基础上的反思性学习行动的跟进。

3.将语文能力嵌入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倡跨界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媒介平台等,但这些跨界综合只是手段,更多的综合应该体现在语文能力的综合。从语文学科体系的角度看,语文能力应包括外部的言语能力和内部的思维能力。外部的言语能力包括言语符号体系的构建(语文知识体系)、言语技能的训练(读书听写表达体系)、依附于言语体系的文化信息(文化思想价值体系);内部的思维能力包括言语文化符号体系的内化识记、言语技能的思维运思、文化思想价值的理解提升。[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从外部的言语能力来构建实践活动的形式。其次,要从内部的思维能力的角度注重活动的品质提升。再次,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凸显语文实践活动的集体学习的价值。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分享、团队协作等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评价上推进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1.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实践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行动学习。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其中,过程性评价显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状况,结果性评价反映语文綜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整体体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状况,特别需要关注过程性评价。

2.推进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在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以及相关专家是实践活动中的首席。从行动学习的角度看,首先必须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因为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其次要注重学生同伴间的相互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多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更是学生多人共同推进的活动。因而学伴间的相互评价则是调适个体行动,形成活动合力的重要举措。学伴间平等的伙伴关系和全程参与,也可以提高学生相互评价的信度。再次,更要关注教师以及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专家的评价。在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我反思性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以及活动指导专家的对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和活动建议尤其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性建议。基于学生是活动的建构者、参与者、体验者、合作者、思考者,教师是活动参与的平等首席。

3.形成以发展评价为主的评价结果。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动态的,以动态评价跟进可以及时反映活动动态以及发展趋势。为了确保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有必要通过科学观察、过程描述、活动记录以及活动资料的收集以保障活动的真实性,并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形成评价。除此之外,更要針对活动展开,尤其是学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新问题、新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推动活动的新举措,科学研判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认知提升和能力发展。只有做到综合实践活动形成性评价的科学性,才能保障学生发展评价及其成果终结表述的可靠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

[2]徐健.为学业到职业的过度奠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陈钱允

Current Situation on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of Chine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XU Jian

(Jiangsu Hai'an Education and Sports Bureau, Hai'an 2266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Chinese practice activiti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explains the conno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Chinese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 strategy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mprehensive Chinese practiceactivities;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翻转课堂”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