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睿华
〔摘要〕在心理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会受社会上负性信息的影响,表达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观点。这是帮助学生进行道德社会化的契机。教师在处理时应坚持以下原则:(1)多维价值判断原则;(2)多元文化共生原则;(3)社会发展进步原则;(4)核心素养思维原则;(5)人本主义原则。教师应凭借深厚的学识与内心的笃定、开放的视野与人性的温情引导学生走向和谐发展之路。
〔关键词〕负性信息;课堂教学;社会化;心理课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0-0031-03
一、一次“教学意外”
对于常年执教高中生涯课的我来说,对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①已经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了,然而那天在课堂上,由学生选择岛屿并展示时却出现了意外。
一名学生表示:先选择2号岛屿,向哲学家、心理学家学习,成为精神领袖;然后到5号岛屿,用精神换取富人的财富;再到1号岛屿,用精神和财富征服当地落后居民,做他们的国王,成为他们的精神领袖。
另一名学生表示:先到2号岛屿,学习文明的思想;然后到1号岛屿,向他们传播先进的文明以获得支持,从那里带走一些野生动物;最后到5号岛屿贩卖野生动物赚钱,成为富人。
还有一名学生表示:先到1号岛屿,用现代技术从原始人那里赚钱;然后到6号岛屿,用金钱把这里的城市面貌全部改造成未来世界的样子;最后到3号岛屿去享受生活。
……
从积极的一面看,学生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并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但这些看似“独特”的观点同时也投射了一些负性社会信息和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例如暴富和唯利是图思想、滥杀野生动物等。虽然这几个学生的想法在班级中占少数,但相信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对此类问题都有同感——随着信息化和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加,一些社会负性信息很快出现在校园和课堂中,如拜金、拼爹,甚至犯罪等,为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多困惑与烦恼,如不及时处理将“殃及池鱼”,后患无穷。
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的确,教育的目的是指向个体内在探索,以及与社会的联结与适应,如何更好地促进个体快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从而创造和谐幸福的人生,是教育的立足点。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行为准则,如正义感、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感等。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会和接受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掌握相应态度和行为,如履行公民社会责任与义务、享受公民权利、参加政治活动等[1]。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行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随着网络、自媒体等信息化手段不断涌现与技术提升,负性信息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青少年,而且渐有“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之势,如不加重视和合理引导,势必会危害未成年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使他们的社会化发展迟滞或中断,从而引发社会适应问题,影响终生幸福。
更严重的是,个体的不良发展会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持续攀升,并且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的发展趋势。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邵文虹日前在南昌说,从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更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攀升,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数的70%以上[2]。
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负性信息对学生个体和学校的侵蚀有非常大的相关性,是个不可小觑的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明辨负性信息的能力是当前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对课堂负性信息处理的思考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性应对负性信息呢?
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学风格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处理这些负性信息的方法各不相同。除了坚持道德法律原则外,还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 多维价值判断原则
教师营造宽容、开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思考。由于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历和思想等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杜绝“二维思维”,不贸然用道德标准进行评判,只要符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的都应给予尊重,然后再分析利弊,优化和完善。教师不将自我价值观念强加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不做道德绑架。
2. 多元文化共生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全球化形势的来临,多元文化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政府综合国力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世界文化和谐共生是未来社会的常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保持文化多元与尊重意识,不能狭隘地以经济、科技等物质指标衡量某一文化的优劣。尊重与欣赏不同文化,接纳多元文化带来的文明,并能够与多元文化和谐共生,这是未来全球化社会的公民素养。
3. 社会发展进步原则
对不同价值观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对学生问题的理性与包容,并不意味着课堂无价值标准。
首先,要以法律作底线。每个人的言行都不应触碰法律这一基本底线,应在此范围内约束自己的言行。其次,要以人类文明发展、社会进步角度审视自我言行——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如果与之违背,即使当下自我收获更多利益也应放弃。要教育学生具有更大的格局,关心人类共同的发展与命运,承担自我的社会责任。
4. 核心素养思维原则
古语云:“马不伏历(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教育意义上的“素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内在的、相对稳定且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基本品质结构[3]。
2012年8至9月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作为学习结果的核心素养草案:幼儿、小学和中学》,确定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七个学习领域,即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式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其中“社会情绪”领域包括“儿童和青年能发展和保持与成年人和同伴的关系,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社会与共同体观念、公民观念和心智健康与幸福”等[4]。强调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适应力和内在品质教育。
因此,我们要将教育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夯实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兼顾公民和理想教育。
5. 人本主义原则
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教育要站在人性的角度思考和实践,实施有“温度”的教育,即尊重每一个生命、每一种生命呈现状态、每一份生命感受。教师要用生命感化生命、用智慧启迪智慧,用自我思想和素养表达教育,这样才亲切和有说服力。
二是信任每一位学生都有积极、自我实现的愿望,而且都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正如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所说:“当我看着这个世界时,我是悲观主义者;当我审视这世界的人们时,我是乐观主义者。”我们应以乐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这样的教师才能以更加积极、冷静的心态面对学生和学生的问题,才能产生教育智慧,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现代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态度、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理性的力量,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和谐的人生。真正打动学生的不是高深的说教,而是教师深厚的学识与韬略、源自内心的笃定与情怀,教师要用开放的视野和人性的温情引导学生走向和谐发展之路。
因此,面对学生不合时宜的观点,我是这样处理的:在肯定了学生观点有价值的基础上,我强调了以下四点:
(1)面对不同的文明状态,每个人都不能以优越姿态武断地对其他文明横加批评和干涉;
(2)人类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与其他物种是平等的,要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与其他物种共生共荣;
(3)获取经济利益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必须以合法、合理和可持续为前提;
(4)个体在团体中既要尊重集体意识,又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思考与判断。
说完这一席话后,课堂内格外安静,可能是这番话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课后一名学生找到我,真诚地问:“老师,我想成为精神领袖,应该怎么做?”我给他的建议是:
(1)多读书,读一些哲学名著,尤其是中国古代经典书籍,边读书边思考,了解自我、自然和社会并找到和谐相处的规律,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认为哲学晦涩,可从读名著开始,循序渐进。
(2)保持开放的心态,多与一些有内涵的人沟通,善于借鉴和吸收,从不同角度完善自己的思考和思想。
(3)每一种经典思想都是建立在与世界保持和谐的基础上的,要和人类发展保持一致,因此要加强和世界的积极联结,珍爱生命,关爱同伴,爱护自然,不要站在人类、自然的对立面,崇尚死亡或黑暗的东西。
注释
①“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中的六个岛屿分别是:
1号岛屿:自然原始的岛屿。岛上自然生态保持得很好,有各种野生动物;居民以手工见长,种植花果蔬菜,修缮房屋,打造器物,制造工具,喜欢户外运动。
2号岛屿:深思冥想的岛屿。岛上有多处科技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居民喜欢学习、观察,崇尚和追求真知,常有机会和来自各地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等交换心得。
3号岛屿:美丽浪漫的岛屿。岛上有美术馆、音乐厅和街头雕塑、街头艺人,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居民热爱传统的舞蹈、音乐与绘画,许多文艺界的朋友喜欢到这里来寻找灵感。
4号岛屿:友善亲切的岛屿。居民个性友善、温和,乐于助人,社区是一个一个密切互动的服务网络,人们重视互助合作,重视教育,关怀他人,充满人文气息。
5号岛屿:显赫富庶的岛屿。居民擅长经营企业、做贸易,能言善道;经济高度发展,处处是高级饭店、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往来者多是企业家、经理人、政治家、律师等。
6号岛屿:现代化的、井然有序的岛屿。岛上建筑十分现代化,是进步的城市形态,以完善的户政管理、地政管理和金融管理见长;岛民个性冷静保守,处事有条不紊,善于组织规划,细心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 编写. 心理咨询师[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周长剑.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 大学,2018.
[3]林崇德 主编.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王俊民,丁晨晨.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探析——兼析核心素养与基础素养、高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关系[J].教育科学,2018(1):33-40.
(作者單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北京,100074)
编辑/于 洪 终校/张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