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得平 杨文平 马毅莉
【摘要】临夏州是“中国砖雕文化之乡”和“中国砖雕文化培训基地”,临夏砖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第一批中国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临夏州也提出了依托临夏砖雕民间技艺,培育砖雕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计划。但是,临夏砖雕传统工艺由于人才传承方式单一、人才缺乏等原因,面临失传的危险,振兴砖雕产业势在必行。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而培养砖雕产业人才的核心是弘扬工匠文化,厚植“工匠精神”。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砖雕产业 工匠精神 厚植
砖雕艺术是我国独特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临夏砖雕构思巧妙、技法独特,将书法、绘画和雕刻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在全国七大砖雕流派中独具风格,成为河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凝结着临夏各族人民的智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是中国第一个“中国砖雕文化之乡”和“中国砖雕文化培训基地”。临夏“神韵砖雕”入选国家品牌战略CCTV一镇一品项目和一镇一品匠心企业。振兴临夏砖雕产业正当时!临夏州也提出了要把砖雕产业培育成第四个百亿产业的计划,振兴砖雕产业人才是关键。校企合作实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自然成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目标是砖雕工匠,依托职业教育,融合校企资源,培养砖雕人才的核心是厚植“工匠精神”,这是振兴砖雕产业的灵魂。
一、工匠精神与产业发展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工匠的核心不是去“制造”什么,而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匠心。一流的工匠,人品远比技术更重要,匠心修炼离不开品格的修炼,离不开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工匠精神在职业生涯的一点一滴的职业习惯中养成。
砖雕工匠精神就是砖雕工匠对砖雕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砖雕产业工人的职业灵魂。工匠精神是一个社会倡导的价值观,也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更是一个学生应该树立的职业理想。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沈占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爱和坚守,是忠贞不渝的坚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此处的状元就是行业工匠,也是行业标杆,它是引领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灵魂、引擎。
二、谁是工匠?精神标杆的树立至关重要
杨小燕认为“工匠精神是现代学徒制的切入点”。教师和师傅是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教师地位的提升和尊敬,是尊师重教的回归,厚植“工匠精神”的风尚必须从尊师重教开始。其实,优秀教师就是工匠,他们耐心、坚持、专业,對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事业坚持不懈、专心致志,是立德树人的榜样,是教师队伍中的标杆。
砖雕工匠是长期受到砖雕行业文明熏陶、训练和培育出来的砖雕专门人才,他们德艺双馨,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同时又具有强烈的专业荣辱感,持之以恒,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具备对专业的操守,舍得放弃,懂得坚持,临夏砖雕大师沈占伟、青年领军人才杨志磊耐住了寂寞、饱受了冷遇、放下了功利心、拾起了钻研心、恒久心,每天反思反省,实务精进,磨炼灵魂,修炼心智,修正内心,获得职场今天的成就和荣誉。因此,工匠精神是信誉、质量和德行的统一。
三、厚植“工匠精神”,培养砖雕工匠
(一)厚植“工匠精神”,管理者认同至关重要
虽然,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但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一个集体、团队的文化及精神受管理者的影响十分巨大。管理者“指在团队中直接监督和指导他人工作的人,能够实质性的影响该团队活动效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他们除了法定权力之外,还靠“个人影响力”影响或制约着一个团队的文化及精神。所以,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观念观点、态度对一个集体或团队的精神塑造至关重要。在一个团队要厚植“工匠精神”,与管理者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倡导、培育的密不可分,甚至制约着一个团队的文化价值观建设。李云飞也认为“营造正确价值观是重塑工匠精神的基础”。因此,厚植“工匠精神”,首先需要管理者认同和弘扬工匠精神,基于此,对管理者的再培训是弘扬工匠文化、厚植工匠精神的基础。
(二)厚植“工匠精神”,践行力是关键
践行力也即执行力,是一个团队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幸福生活是创造出来的”。提高集体执行力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广泛宣传,提高团队认同感和忠诚度;二是把团队目标制度化,变成团队意志,只有制度化才能达成实现目标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纠正团队价值观,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坚决消除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办事不负责任、工作不在状态、无所作为,甚至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团队文化,树立团队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文化;四是尊重工匠、弘扬工匠文化,给予“工匠精神”践行者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三)厚植“工匠精神”,校企深度融合是保障
“工匠精神”在哪里?既在职业院校也在企业。单独靠任何一方都无法真正意义上厚植工匠精神,毕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职业院校,而民间传统工艺的艺术大师大都在企业、在民间,所以要厚植“工匠精神”必须要走校企融合的道路:一是校企文化融合。如何把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深度融合到校园文化当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往往把立德和树人剥离开来,学校过于注重立德,而企业则偏重于树人承技,基于此,职业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是有了明确的分段式目标,这种体系无法很好地做到做人与做事的统一,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与学生的现实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往往是分离的,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成为职业文化。二是人员融合。校企人员深度融合的核心是打通企业大师进校园和学校教师进企业的通道,形成教师与师傅互通互联的机制,利用大师传授技艺的同时,其专注踏实,凡事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感染学生。学校引进的砖雕大师沈占伟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作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三是教育培养方式融合,实行双育人,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才能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为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四是人才评价融合,如何衡量培养目标质量,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统一的评价考核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去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杨小燕.论现代学徒制的生长点、切入点与落脚点[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7,(05).
[2]张俊伟.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李云飞.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缺失、回归与重塑[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