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凌云,赏仲兔
(1.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2.诸暨市人民医院,浙江 诸暨 311800)
在近年来,临床上主要通过老年人血压变异检测心血管疾病[1]。本研究为了研究血压变异性与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选择符合课题条件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行同步监测,采集24h、白昼及夜间各时段血压及BPV、24h发生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次数,进行记录并进行进一步分析,观察血压变异性对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从而评价对患者心血管疾病及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1.对象选择。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就诊的60例老年患者,年龄超过60岁,所有入选患者需经心脏彩超心动图检查心脏证实无形态学的变化,患者没有心脏病以及冠心病等疾病,同时也没有心肌病以及脑卒中和糖尿病等疾病。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等。根据血压变异系数来进行分组,分为低变异组和高变异组,其中高变异组患者包括了31例,剩余29例为低变异组患者,高变异组患者中男患者为18例,其余为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60到88岁之间。而在低变异组中,男性患者为18例,剩余为女性患者,年龄在60岁到87岁之间。
2.研究方法。(1)24小时动态压监测。对患者进行血压的采集中,主要是运用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记录仪进行采集,根据标准将之缚于患者的上臂,来进行采集。采集中分为白昼和夜间,其中早6点到晚上10点为白昼,剩余时间为夜间,每三十分钟进行一次采集。采集时间不低于24小时。(2)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行同步监测。心电的采集运用动态心电分析仪,检测时间最少为24小时,记录有效数据。电脑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次数进行计算分析,对室上性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保证精确监测24小时血压及心律变化,血压每30min记录一次,测量时间不少于24小时,测量读数不低于95%;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至少24小时,要求记录基本无干扰,不影响分析统计。
1.两组血压变异性高低与心律失常的比较分析。在心律失常的患者中,主要是由于室上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所导致的。对室上性前期收缩情况进行组间比较,夜间高变异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变异组,而室性心律失常进行组间比较,高变异组夜间和24h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变异组,两组在白天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血压变异性高低与心律失常的比较分析(例)
2.两组动态血压测量值的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比较,与低变异组相比,高变异组相对较差,尤其是夜间的舒张压更是如此(见表2)。
研究表明[2],当老年人的血压水平没有差异时,BPV决定了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当BPV越大,危险性也越大。其中,压力反射会对短程BPV进行调节,BPV越小,则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越强。大动脉或者是中动脉的分
表2 动态血压测量值的比较分析
支是压力反射的主要的传入纤维,当血管出现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血管壁的顺应性出现降低,进而导致压力反射传入信号出现减少,降低了反射的敏感性,进而导致BPV出现较大程度的增高。自主神经对心血管中枢的影响会导致对长程BPV造成影响,自主神经的张力变化同样对心律失常的节律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老年人来说,之所以会出现长程BPV的增大,主要是由于其自主神经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受损,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而交感神经活性较高导致的。所以,BPV与老人的心律失常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对老年人进行靶器官受损评估中作为一个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比较,与低变异组相比,高变异组相对较差,尤其是夜间的舒张压更是如此。这就会导致患者在夜间更有可能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室上性期前收缩,对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是危急到患者的生命。而且,老年患者如果血压变异性较高,发生上述情况的概率会更高[3],所以要进行重点的预防和治疗,同时也要做好监测等。
综上所述,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究血压变异性的高低与发生心律失常的关系,对患者功能受损情况以及心血管的结构和自主神经功能等情况进行评价,对心律失常出现的危险性进行评估,明确血压变异在心律失常预判中的作用,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对于血压的控制,提高临床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