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改革中新兴前沿学科布局下的期刊结构优化建议

2019-11-19 07:39吴香玉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刊中科院办刊

■王 琳 吴香玉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学杂志》编辑部,湖北省武汉市小洪山西30号 430071

四类机构改革是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提出的重大改革发展举措,也是新时期中科院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1-2]。改革内容和目标是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明确整体优势、集聚优质资源,对一些新兴交叉研究方向进行凝练聚焦,优化全院前沿科技领域学科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和特色研究所这四类机构的建设筹备和启动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涌现,中科院的科技期刊发展应适应国家和全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体要求,在结构上及时调控优化,适时调整现有期刊的办刊策略以及创办精品新刊,从而抢占学术交流话语权[3]。2018年,科睿唯安的宁笔[4]提出:应将创建世界一流期刊纳入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反过来,创建好世界一流期刊,可以助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5]。“越来越多的大学将综合性学报(英文版)调整为相对专业的国际学术期刊(最多是小综合,而不是此前的大综合),甚至有不少学校直接创办了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期刊,比如清华大学以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创办了Friction、同济大学以土木工程学院为核心运营FrontierofStructuralandCivilEngineering,这些期刊进入SCI数据库之后,陆陆续续对本校本学科的ESI学科建设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越来越多的大学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大学会有一个创办专业性国际学术期刊的小高潮”[4]。反观中科院系统,制定与国家和全院的重大科技战略需求紧密衔接的科技期刊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前人关于期刊学科领域选题与办刊需求的研究较少。岳东方等[6]对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优势学科和被JCR收录的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科技期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我国科学家在SCI收录期刊上的年度发文量,我国主办的SCI收录期刊数量和发文量远远不足,优势学科期刊数量少,一般学科期刊数量多,因此提出建议:对于我国科学家年度发文1000篇以上,且我国没有SCI收录期刊的学科,宜尽快支持已有期刊的发展,提高办刊水平,或创办新刊,弥补学科空白。徐玉梅等[7]以单刊为例,探讨了依托高校优势学科走专业化办刊之路的可行性。叶红波[8]分析了当前高校学报办刊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家期刊管理部门应引导高校学报调整期刊布局,建议大多数高校学报可以创新办刊模式,将办刊方向和选题由浅层次向前瞻性、战略性,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由学科研究向问题研究,由专业热点向社会热点等调整,从而服务我国高水平智库建设。以上相关研究多是针对单一学科期刊群或高校期刊群,鲜有针对中科院期刊群的学科结构布局的探讨。学科信息和科研机构信息深度挖掘研究可为期刊创办、更名、改版等提供重要的学术资源支持和特色出版的科学指导[9]。中科院是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科学技术的最权威咨询机构,也是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主管主办的期刊是我国科技出版的国家队、主力军,中科院期刊的发展将对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起到“火车头”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中科院优势前沿学科新布局和全院期刊结构优化进行探讨。众所周知,与中科院四类机构学科布局相关联的重点前沿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均是通过顶层设计、前期预研、集中各个研究所优势力量以及专家智库论证而凝练形成的。根据《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方案》,“创新研究院”的学科布局方向是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领先,且能够引领相关产业技术发展,可形成中科院特色和水平,可在国家层面起到不可替代作用的方向。“卓越中心”的学科布局方向是国内同领域最好或绝对领先,有望产出重大成果,获得国际同行认可,或居于国际第一方阵,或有望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研究方向。“特色研究所”的学科布局方向是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在国内行业或区域相关领域具有核心优势的方向[10]。由此可见,中科院四类机构是经国家层面考量后批准筹备/启动,所布局的学科领域方向可以认为是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优势、重点学科。因此,机构改革中的前沿学科增长点正好可作为中科院期刊布局调整和创办新刊时学科选题的最佳“种子育苗”,而四类机构所依托的科研平台和科技人才也是创办精品期刊所需的最优质“土壤”。

本文将重点对中科院现有主办期刊的学科领域与四类机构改革中新布局的优势前沿学科方向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并提出潜在的办刊需求和期刊选题结构调整的建议,以期促进中科院期刊及时响应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结构布局尽可能覆盖四类结构改革中重要前沿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在重点前沿学科的空白领域抓住办刊先机,从而为科技创新助力。

1 研究步骤与方法

首先,分别对目前中科院已经正式启动和获批筹备的60个四类机构,包括20个创新研究院、21个卓越创新中心、5个大科学研究中心和 14 个特色研究所进行梳理(截至2018年7月1日的调研数据),重点对每个改革机构所整合聚焦的研究领域方向进行分析,并分类总结,例如可粗粒度地分为传统优势学科(地球科学、分子科学、数学科学等)、前沿交叉/新兴学科(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精密测量、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和特色学科(山地灾害与环境、水生生物学等)。同时,从全院97个单位主办的358种现有期刊(来自中科院传播局科普与出版处2018年统计数据)中挑选出以四类机构依托单位为主办单位的期刊,考察梳理这些期刊的发展概况,例如:四类机构依托单位办刊数量和规模、所办期刊的语种、是否被SCI收录等。然后,将四类机构所聚焦的最新学科布局,特别是重点前沿领域和交叉学科增长点与现有中科院主办期刊的发表范围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这两套数据进行相关性(契合度)比对,主要考察现有期刊2017年度发表的四类机构学科布局相关的文章数与该刊全年发表文章总数的比例,将相关性比对结果主要分为A、B、C、D四档。A档为高度相关,发表相关比例大于70%;B档为中等相关,现有期刊学科与四类机构聚焦的学科领域部分交集,发表相关比例在40%至70%之间,但针对性不强;C档为弱相关,现有期刊学科与四类机构聚焦的学科领域有少许交集,相关比例小于40%,存在部分学科领域空白;D档为基本不相关,存在学科领域空白。通过上述分类统计分析,对中科院四类机构现有期刊的结构概况进行总结(详见电子版附表S1~S3)。

针对所在单位现有主办期刊与四类机构学科布局相关性,通过问卷星平台并利用微信群、QQ群等渠道发放问卷调查表(该调查表的内容详见电子版附表S4),调查对象是中科院所属单位的科研人员和期刊编辑人员。共回收调查问卷表151份,包括科研人员填写的问卷109份,期刊编辑人员填写的问卷42份。对于样本数较少或者调查结果差异性较大的数据,还通过电话、QQ、微信和邮件方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沟通交流共计38人次,以获取更多直接、准确的信息。利用收集整理的科研人员或编辑人员对于中科院四类机构现有主办期刊与学科布局相关性比对的调查结果数据,对电子版附表S1~S3的初步数据结果进行核验确认。

瞄准中科院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新需求,着重聚焦重点前沿、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找出现有期刊学科选题领域的空白。将电子版附表S1~S3中学科相关性比对结果为B、C和D的相关数据单独列表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科发展趋势分析、学科空白领域分析、发文量分析、院内外已有期刊资源分析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11],以挖掘全院现有期刊可进行布局调整或创办新刊的潜在资源。其中发文量分析是利用美国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的检索分析平台Web of Science(WoS),检索源采用扩展库,包含SCI核心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同时考虑国际SCI论文和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科技论文,通过指向性关键词检索或广泛性关键词+学科方向精简的方式粗略统计近5年的相关学科领域发文量,同时通过调控“出版年份”或“国家/地区”等变量统计并计算出5年发文量增长比和中国作者的发文占比。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初步找出中科院科技期刊学科选题中存在潜在优势的空白领域,从而通过期刊结构优化促进这些优势学科的持续强势发展。

2 结果与讨论

2.1 四类机构最新学科布局和现有期刊概况分析

四类机构依托单位概况、最新学科布局、现有主办期刊概况、学科方向相关性分析等数据详见电子版附表S1~S3。(因为本研究真正关注的是四类机构所呈现的学科新布局,并不是改革涉及到的单位、组织,而大科学研究中心的定位主要是依托于大科学装置的基础设施科技平台,学科方向聚焦功能较弱,因此,本研究略去了5个大科学中心的相关数据,后面的讨论也不再涉及。)

从电子版附表S1~S3可以看到,目前中科院已正式筹建/启动的55个四类机构中,其依托单位现有主办期刊所涉及的学科方向与四类机构所聚焦的重点学科领域的相关性比对结果为A,即高度相关的有43个,占比为78.2%,学科方向相关性比对结果为B(中度相关)、C(弱相关)和D(基本不相关)的分别有2个、4个和6个,占比分别为3.6%、7.3%和10.9%。由此可见,中科院科技期刊目前的学科方向结构布局较为良好,相对于四类机构所聚焦的重点学科领域的覆盖度较高,学科相关性为A和B的总占比达到81.8%。按四类机构的不同类型来分类考察各依托单位主办期刊的学科相关性,结果见图1。可以看到:创新研究院主办期刊的相关性比对结果为中、高度相关的总占比为70%,覆盖度偏低;而特色研究所主办期刊的学科相关性比对结果为中、高度相关的总占比高达93%,覆盖度最高。这也与学科发展的趋势较为吻合,因为特色研究所的学科特色都是依托地理、人员等优势长时间积累形成的,相应学科的期刊构成比较完备,而创新研究院的定位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科技创新和技术前沿,涉及的学科领域方向多是由于技术革新所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因而办刊策略的调整或创办新刊都存在一定的响应时滞。

从近几年中科院新创办期刊的数据来看,《能源化学》《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信息安全学报》等新刊所涉及的领域均与四类机构的最新学科布局高度一致,可以看出中科院科技期刊的响应速度和办刊策略调整也较为及时。

进一步分析四类机构现有主办期刊的概况可以发现,期刊学科布局相关性为中、高度相关的45个机构中,主办相关英文期刊的有36个,仅有相关中文期刊而没有英文期刊的机构只有9个,详见电子版附表S1~S3中的标注。因为四类机构所凝练的这些学科方向均是国内同领域的优势学科,因此这9个没有主办英文期刊的机构可以考虑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对已有的期刊资源进行改版或创办相关方向的高定位英文期刊,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2.2 中科院期刊结构优化的潜在资源和新刊策略分析

基于目前中科院期刊的结构概况,瞄准中科院四类机构最新布局的重点前沿、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将电子版附表S1~S3中学科相关性比对结果为B、C和D的相关数据单独列表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学科发展趋势分析、学科领域空白分析、发文量分析、院内外已有期刊资源分析等相关指标,挖掘全院现有期刊可进行办刊策略调整或创办新刊的潜在资源;并结合实际,初步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期刊布局规划方向和结构优化的步骤和建议,详见表1。

由表1可知,目前已经启动/筹建的四类机构所涉及的最新学科布局中,与依托单位现有主办期刊的学科相关性为D的领域主要有量子科技、海洋技术、区域大气环境、集成电路、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地理与资源环境。(1)均有2个四类机构同时对量子科技和海洋技术进行相关学科方向布局,但调研结果显示中科院主办期刊学科分布中均存在相关细分领域空白,全国科技期刊中与“量子科技”或“海洋技术”密切相关的高影响力期刊数量也不多,特别是SCI数据库Quantum Science & Technology学科分类目录下没有一种中国期刊。从WoS的发文量分析数据来看,这2个学科5年内的相关文献记录分别为14603条和69893条,5年增长比分别为18.5%和4.6%,中国作者发文占比分别为48.37%和27.31%,具有一定的稿源潜力。更重要的是:我国的量子科技研究水平世界领先,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量子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海洋技术则属于我国作为海洋大国的重大战略需求,近几年我国海洋探测开发技术研究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12-13]。因此可考虑依托这2个重点且优势的学科布局所在的四类机构创办“量子科技”和“海洋技术”类相关专业英文新刊,同时也应区分于院内外已有的量子类、海洋学类期刊,比如:可区别于综合性量子科学基础研究方向,更侧重量子技术及实用化方向;避开生态环境、气象研究等方向,突出海洋信息技术、深海工程技术方向。(2)对于区域大气环境学科领域,根据中科院主办期刊和我国已有的SCI收录期刊数据分析,虽然现有环境科学类期刊数量众多,但缺少高影响力的专门针对城市环境、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专业期刊。从WoS的发文量分析数据来看,5年内的“城市环境”相关文献记录为58887条,年均超过1万条(搜索结果仅是不完全统计),5年发文增长比高达44.98%,由此可认为该方向是学科研究热点,而这个优势学科布局所在的四类机构均没有主办期刊,故中科院期刊主管部门可优先考虑支持该单位依托其学科资源优势,围绕“城市环境、污染”等创办专业性特色新刊。同时也可考虑对中科院现有的环境类期刊进行办刊领域范围梳理,统筹考虑,引导现有期刊进行选题结构调整和优化。(3)对于集成电路方向,中科院主办期刊同样存在一定的学科领域空白,但在本研究调研过程中获知,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的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刚刚创办了一本刊名为JournalofMicroelectronicManufacturing(JoMM)的英文国际期刊(ISSN:2578-3769),主要面向先进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科学与技术,从版图设计到大规模生产工艺都有所包含,第1期已于2018年底成功出版。建议期刊主管部门指导和协助该刊尽快取得CN号,并通过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促进新刊快速成长。(4)对于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地理与资源环境这2个特色学科方向,虽然所在机构存在期刊领域空白,但基于全院整体数据,院内其他单位主办的中、英文期刊数量较多、结构完备、学科覆盖比较全面,创办新刊需求不明显。

在目前已经启动/筹建的四类机构的最新学科布局中,与依托单位现有主办期刊的学科相关性为C的领域主要有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这2个学科领域属于新布局的交叉前沿领域,学科分类不明显,多种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虽有部分涉及,但存在一定期刊选题空白,因此可密切跟踪前沿热点,根据新兴交叉学科演化和发展方向,及时调整或扩大现有期刊的选题范围来进行期刊结构优化。

四类机构依托单位最新学科布局与现有主办期刊的学科相关性为B的领域有种子创新、脑科学与智能技术。从WoS的发文量分析数据来看,这2个学科的稿源潜力都不具优势,特别是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属于新兴交叉学科方向,经多种关键词搜索发现,其5年发文量仅3088条。另外,相关性分析显示现有期刊对于种子创新和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的相关学科方向已有一定的覆盖,但不够明显和全面,因此可考虑调整办刊策略,加强针对性,以“专辑/专栏”及时展现这2个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以及新方法、新技术。

表1 中科院四类机构改革新兴学科布局下现有期刊概况、办刊需求分析以及期刊结构优化建议

续表

续表

注:/表示由于无明显创办新刊需求则未对相关指标进行调研;*表示新创办期刊,但尚无CN号。

3 主要结论和建议

(1) 根据《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方案》,四类机构的筹备和启动是经国家层面批准,所布局的学科可以认为是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优势、重点学科。因此,机构改革中这些重点前沿学科增长点正好可作为中科院期刊布局调整以及创办新刊时学科选题的最佳“种子育苗”,而四类机构所依托的科研平台和科技人才也是办刊所需的优质“土壤”。

(2) 目前中科院科技期刊的学科方向结构布局较为良好,相对于四类机构所聚焦的重点学科领域的覆盖度较高,四类机构主办期刊的学科相关性为中、高度相关的总占比达到81.8%。其中,仅主办相关中文期刊而没有英文期刊的四类机构共有9个,其余均主办有相关学科领域的英文期刊。同时,从收集到的近几年中科院新创办期刊的数据可以看出,中科院科技期刊对于四类机构最新学科布局的响应速度和办刊策略调整也较为及时。

(3) 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发文量分析、院内外已有相关期刊概况、科学家需求等因素,目前已经启动/筹建的四类机构所聚焦的重点学科领域中存在一定的期刊选题空白、可考虑进行办刊策略调整或有一定新刊布局潜力的学科方向主要有量子科技、海洋技术、区域大气环境、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这些方向或是世界关注的研究热点,或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或是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成果国际一流的重点优势学科,若考虑创办相关方向的针对性特色新刊,应注意与院内外已有的相关期刊进行区分,比如:量子科技领域新刊可区别于综合性量子科学基础研究方向,更侧重于量子技术及实用化方向;海洋技术领域新刊可避开生态环境、气象研究等方向,突出海洋信息技术、深海工程技术方向;区域大气环境领域新刊须与已有的环境科学类期刊区分,可考虑创办专门针对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的专业期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仅针对中科院科技期刊学科选题中存在潜在优势的空白领域进行初步分析和挖掘,从而为中科院科技期刊未来几年可实施的期刊结构优化提供初步理论依据。在办刊实践中,若要真正确定创办一本新刊或进行办刊策略调整时,还需要针对单刊具体情况,对各种办刊指标和软硬件资源(如国内外同领域期刊概况、读者/作者群分布、专家团队的建设、主管主办单位相关政策等)进行充分考察和详细论证。

猜你喜欢
新刊中科院办刊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新刊《康太和墓志》考释——兼论敦煌文书P.3885中的唐蕃之战
2021年新刊订阅开始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宝贝微相册8月一起来逐浪!
宝贝微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