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君
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结合自身办学历史与传统,聚焦学生人格的形成、自我意识的唤醒、成长需求的满足,面向未来公民素养的培养,以幸福志愿者项目探索为载体,探索出一条实践育人的德育新途径。
岗位是责任、权利与义务的综合体,了解服务主体需求,明确岗位职责,才能开发、建设多元岗位,让志愿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工作定位和内容,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学校在推进幸福志愿者项目时,按学生需求设岗,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中长成自己的样子。
一是服务对象需求。学校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学生的真实需求,换位思考,开发出适合适宜适时的志愿者岗位,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
二是活动内生需求。根据不同类型主题活动开展及学生成长节点的需求,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校内外一体、多元协同参与的岗位,并适时增减,保证岗位的流动性、新鲜度。
三是基地建设需求。根据校内外服务基地建设需求,开发志愿者岗位。岗位和基地建设的需求相匹配,根据基地建设的需求设岗、增岗、减岗、轮岗。
岗位是志愿者组织在生活中承担相关责任、从事为群体服务的相关工作的载体。按需设岗,自主参与,创生个体新的组织角色。核心价值在于唤醒学生的群体生活意识,理解志愿者群体生活对个体责任的召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学校充分了解小学生志愿者群体的兴趣、特长、爱好,针对不同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开发岗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岗位要求去自主选择岗位,从而有效提高志愿者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在岗位中自我实现。
一是了解学生年龄特征。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想象力丰富,向师性强,喜欢模仿;二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萌发、增强,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等等。
二是遵循学生生活规律。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身心特点、生活实际出发,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基本规律,充分开发出更多可供不同年龄层学生选择、参与、体验、实践的多元岗位,从而为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同一搭建好平台,勾连学生日常生活与生命成长的通道,让他们在为他人服务中认识自我、找到自我,从而肯定自我,培育其存在感、自豪感。
学校利用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理解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岗位精神,将学校“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别人感到幸福”的理念融入学生品行中,逐渐形成实小独有的幸福志愿者文化。
学校通过招募“幸福志愿者”,建构学校幸福志愿者资源库,丰富、整合、开发幸福志愿者岗位。我们确立“幸福志愿者”服务活动类别,把志愿者服务岗位活动从校内与校外两方面各分成“三级五类”,三级为“班级、年级、校级”,五类为“学科类、语言类、文体类、公益类、管理类”(见图1)。所有志愿者岗位都是自主申报,可以动态交叉,一人多岗,形成多元交互式岗位体验模式。
图1 幸福志愿者岗位图
我们创建校内、校外幸福志愿者活动基地,打通学生的活动空间,扩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时空,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服务基地的建设保证了活动的常态化、系列化、阵地化,生长出更多鲜活的岗位供学生选择、体验和锻炼,有效地拓宽了岗位舞台。
学校“幸福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通过重心下移,让所有年级和班级积极参与,做到“全、实、深”——全面参与,扎实有效,逐步深入。学校针对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主题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岗位设置中,参与岗位职责的制定。确立新岗位,树立新目标,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岗位职责,学生在了解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和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提升了岗位的服务能力。
立德树人,就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挖掘志愿者岗位的育人价值,也就是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学校通过幸福志愿者岗位建设与服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在公共生活中承担责任。在实践中,学生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形成自觉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任务和使命的意识。
学生在岗位服务中懂得了待人要友善,举止要大方,语言要亲切,态度要真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实践,知行合一,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学校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引导学生研究生活,勤于实践。学校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轴线,让学生在学校、自然、社会的幸福志愿者岗位体验中,不断地认识世界、人生和自我,养成自主探究世界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学生在岗位中进行劳动实践,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岗位劳动技能,感受劳动艰辛,同时也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平凡的劳动者,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志愿者岗位服务培植了学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品质,在他们的童年播下“劳动最光荣”的精神种子。
幸福志愿者岗位,贴近学生生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岗位实践的锻炼中,幸福志愿者既是服务者、策划者、管理者,又是合作者、成长者。幸福志愿者体系已逐渐成为一个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把握、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实践体系,成为达成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
当然,我们在幸福志愿者岗位实践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岗位断层、岗位空降、岗位机制不够完善等,学校将继续研究开发,充分挖掘幸福志愿者岗位的育人价值,探索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立德树人新路径,全面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