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基础阿拉伯语听力教学策略探析

2019-11-19 06:40梁盼盼
关键词:阿拉伯语文化背景听力

梁盼盼

(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

随着“互联网+”被运用于各个领域,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外语教学领域,“互联网+”的运用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以基础阿拉伯语听力课程为例,由于其语言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通过将“互联网+”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实现了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阿拉伯语基础阶段听力教学现状

“阿拉伯语听力理解过程是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听力技巧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等来处理所听材料的过程,既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针对低年级学生,基础听力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阿拉伯语听力水平,从而促进阿拉伯语学习的其他能力;其次,为大二年级第二学期全国阿拉伯语专业四级考试做准备。

《基础阿拉伯语教学大纲》中明确了低年级关于“听”的要求:

(1)能听懂一般课堂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

(2)能听懂熟悉题材的一般性交谈。

(3)就学过的题材,语速为80—90词/分钟的2分钟的听力材料,听3遍后,能懂大意。

虽然低年级阿拉伯语的词汇量要求为熟练掌握2000—2500个单词的基本用法,且听力要求即能听懂课堂用语及日常对话,但是在全国阿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听力部分仍失分比最高。“根据2009—2016年四级统测全国阿拉伯语专业考生各单项平均分情况,得分率最低的是听写,其中听写平均分最低的2012年,全国应届考生的得分率为29.1%,而平均分最高的2011年,全国得分率为51.1%,同样在及格线以下。”上述数据说明,阿拉伯语基础听力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在基础阶段阿拉伯语传统教学中,专业教师常常着重于对单词、句型及语法的教授,而对听力的练习却相对较少。这导致了学生在做笔头考试时能力较强,而一遇到听力或口语时就开始发愁,表现为“哑巴阿语”的现象。同时,由于听力课程教学方式传统单一,教师在课上常常按照“播放听力材料—学生答题—核对答案—分析错误”的步骤进行教学,无法使学生在听力课堂上发挥主观作用,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影响阿拉伯语听力的因素

基础阶段听力教学难以奏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语言本身的特点,又有其他非语言的因素。另外,传统教学方法也存在缺陷。

(一)阿拉伯语语言因素

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有28个字母,复杂的语法、丰富的词汇及特殊的发音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之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熟练掌握阿语的发音、语法及其词汇并非易事,在此基础上听懂阿语听力则更有难度。低年级学生接触阿拉伯语时间较短,语言水平较低,词汇量欠缺,尚未完全形成阿拉伯语的语感与思维,因此对于基础阶段的听力素材都需要花较长时间去适应与消化。

除了复杂的语法与繁多的词汇,阿拉伯语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速快。据统计,“阿拉伯国家电台新闻节目的语速为每分钟100—120个词;阿拉伯人发表讲话时的语速一般为每分钟90—100个词。”因此,对于语感较弱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较快的语速是练习阿拉伯语听力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此外,阿拉伯语多种多样的方言也是听力难的另一个原因。阿拉伯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被广泛运用在阿拉伯世界的各个场合和领域。但是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各个阿拉伯国家又有着不同的方言,阿拉伯人在日常对话中常常会夹杂着方言,这大大增加了阿拉伯语听力理解的难度。

(二)非语言因素

除了复杂难懂的阿拉伯语语言本身,文化背景、听者的心理状态等非语言因素对听力理解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听力的正常发挥。由于阿拉伯语听力较难,学生常常会产生恐惧与排斥心理。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难免会出现听不懂的句子或信息,于是其内心便产生了紧张感,害怕后面又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于是越听越紧张,越紧张注意力就越难集中。恶性循环,学生对于阿拉伯语听力产生畏难情绪,自信心受挫,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久而久之,紧张与畏惧的心理状态对阿语听力的练习产生了消极与负面的影响。

(三)传统授课方法存在缺陷

除了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对于阿拉伯语听力的影响之外,传统听力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基础阿拉伯语听力课时较短,课堂练习时间有限。由于阿拉伯语较难掌握,精读课占据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就浙江工商大学阿拉伯语系来说,二年级阿拉伯语精读课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62.5%,阿拉伯语听力课每周2个课时,占比12.5%。同时,学生课下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复习语法与单词记忆上,很少专门划出时间来进行听力练习,每周只有1.5个小时来听听力是远远不够的。听力排课少、练习时间短是传统授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次,教学方法传统,听力材料老旧、内容单一。阿拉伯语听力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段音频或视频材料,之后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听力练习,最后,教师向学生讲解听力材料。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与指导,在课堂上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导致学生对整个听力课程失去兴趣,最终无法得到很好的听力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背景下阿拉伯语听力课教学方法探索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基础阿拉伯语听力的教学质量,我们应破除应试教育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这一创新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重实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

(一)营造外语环境

学习外语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个适宜的外语环境。尽管阿拉伯语教师在听力课堂用阿拉伯语进行教学,但是练习时间有限,无法为学生保证一个长时间的外语环境,而互联网却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除了向学生提供一些网上的外语学习平台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阿拉伯语新闻媒体网站,充分利用线上视频或音频资源,为学生在课下营造一个适合阿拉伯语学习的外语环境。

(二)丰富教材内容

一份优秀的听力教材,不只要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因此,阿拉伯语听力教材应该实现内容多样化,即不应只满足对听力练习的要求,而是要更加紧密地贴近现实,反映当前快速变化的时代,以“新”为重要特色,具有开放性。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加快材料更新速度,缩短每套教材的使用周期。

(三)注重个性化发展

基础阶段的阿拉伯语学习者语言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课上无法保证对每个同学进行充分关注,而互联网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样化的网上教学平台能够突破面对面教学的不足与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人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下可以一对一进行线上教学,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四)导入文化背景

不论一份阿拉伯语听力材料是易是难,文化背景都是正确理解文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在一个(合理的)陈述层面上,而且是在一个(情感上的)关系层面上完成的。”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同一事物在中阿文化中可能代表不同含义。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等手段,积极搜索相关阿拉伯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对阿拉伯国家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跟踪,从而对阿拉伯社会与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阿拉伯语听力原文。

四、结 语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之下,“互联网+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但是对于需要反复练习与实践的阿拉伯语学习者来说,线下的传统教学仍然是阿拉伯语教学的主要方式,而互联网是促进语言教学有效的辅助手段,应避免本末倒置。两者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够取得更好的阿拉伯语听力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阿拉伯语文化背景听力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浅析阿拉伯语语音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阿拉伯文学选读课程“五读”教学模式初探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阿拉伯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