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叶
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带着情感的教与学都是一种幸福。语文课堂也因此生动活泼且有意义。新的教育改革强调“教师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感染着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处于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而非枯燥单调的接受与被接受中。课堂不再是冰冷的罐瓶,而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乐园。
有情感的老师一定懂得爱自己的课堂,爱自己的学生,更乐意倾注心血和汗水。而在课堂中能够被老师感染的学生也一定会用心去感悟文本包涵的情感及意义,因此也就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光。
一、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重视情感的开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教师需要在新的课程教学中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学生同样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建构。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具备的开放性。拓展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的自主性。这样,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情感因素基于的条件
1.情感与文本的关键处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中包涵的情感。而教材的情感往往来源于文本的关键处,它是文本与师生生活最密切的触及点。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点切入教学,真情便会如约而至。
2.情感始于导课时
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懂得课前激情导入的作用。好的导语会紧紧扣住教材包涵的情感,那是一种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以文本为根基的有益的洗涤和陶冶,更是奠定课堂教学氛围的心理因素。
3.情感在学生真切的理解和活跃的发言中流淌
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注重了依据生活经验的理解,就会释放师生的个性。而在个性的教学中,学生就会对文本有真切的理解。这种理解必定推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又为课堂教学的沟通提供了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真切的理解和活跃的发言就会让我们由衷地感动和欣慰。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情感再传递给学生,并用激励的语言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感悟,课堂就会更精彩。
4.情感在课后的反思中升华
教师的教学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成熟的。那么,教师如果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就能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往往有两种情感的体验:一是成功的愉悦享受,二是失败的懊丧和遗憾。回想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片段或遗憾时,我们为自己感动,为学生感动。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感动中不断成熟,我们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感动中更饱满!
如四年级课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后,不禁想从教这么多年,究竟真正为自己的教学付出了多少,又究竟是否真正静下来潜心研究教学,给予本职工作的热情真的需要在看似平凡却并不简单的教学过程里升温。把精力投资给孩子们,把时间真正用于自己热爱的教学工作中,即便可能会累会辛苦,然我内心丰盈,我也相信努力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快感,我的生活也因此会精彩!
真情应是语文教学的血液,而文本即是师生情感共鸣的桥梁,同样文本在师生的真情中变的有活力和生命力。师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渐渐成长,强壮。
二、構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让情感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
语文老师在深入挖掘文本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可以起到课堂教学的“教学相长”。
学生的情感要从教师的引领中得到激发,在文本阅读中寻找情感,在交流沟通中体验情感,在反复训练中让情感升华,并学会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当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契合时,师生就可以在“共享”中“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密切关注在双向互动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学习在情感中积淀与发展
充分利用教师和文本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是课改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们如果能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情感因素,那就会在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中产生一些朴素而真诚的情感。如在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时,会产生对文字所描绘的盎然生机的喜爱之情;在读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会产生对平静美的向往;在读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会产生对作者刚毅品格的佩服之情;在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真实的情感一定是自然流露出的,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养品,更是一种有益的洗涤和陶冶。
这些朴素而真实的情感在师生间涌动,在互动交流中将会得到尽情的发挥,也会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达到了既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我们的孩子也在真实的情感中学会了让学习积淀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