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大赛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9-11-18 01:44周恕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职业院校大赛

周恕

[摘           要]  职业学校教学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各校既要提升教学大赛的成绩,更想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以苏州某职业院校为例,从提高“标准”意识,创新使用教材;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做好资源共享和培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核心素质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关    键   词]  教学大赛;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24-0076-0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整个职业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2015年开始,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旨在引导职业学校教师回归真实课堂,聚力教学创新,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匹配,发挥大赛的指导和辐射功能。

各职业院校既要提升教学大赛的成绩,更想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索和探讨。

一、提高“标准”意识,创新使用教材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难以发展。教学标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苏州市2019年4月最新发布的职业学校教学能力大赛的通知,明确规定参赛内容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大纲)、大类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大纲)、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和省教育厅颁布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最新版)进行选择,且提交的参赛材料也要包含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大纲)。

课程标准是规范教学与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新课标既指明了“教什么”“怎么教”,更明确了“为何而教”“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师备课、上课、考试命题、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和尺度。加强对课程标准的解读、研讨和使用,可以改变目标不明确、定位不精准、内容不精细、方法不恰当的低效教学。因此,要想提高教师的教学境界和教学水准,需要加强课标意识。

而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源,也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教材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更不是课程标准的唯一体现,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利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创新性地使用教材,必要时,对教材的章节顺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重组与整合,利用信息化手段,补充和丰富教学资源,使教材的使用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规范,为教学所用。

二、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火热带来了唯“技”是图的课堂教学状态,很多职业院校教师盲目跟风,过分追求高大上的信息化手段,设置炫目多彩的活动,导致学生应接不暇且疲于应付。

在我校近年的校级比赛和公开课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应用诸如手机签到、弹幕抢答、闯关游戏、播放微课、平台上传作品等信息化手段,每个教学环节都运用到不同的信息化方法,“炫技”多、交流讨论少,课堂气氛沉闷。归其原因,还是忽视了信息化手段背后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革。

新课改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理念。比如,理实一体,工学交替,做学教合一;融于情境,寓于活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创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模式。

以我校为例,部分教师已经在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课前+课堂+课后”模式,充分结合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合理设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活动,课前将微课、动画、课件、预习资料、引导性问题等资源上传到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摸底,有侧重地讲解或者示范,引导学生讨论、练习、汇报学习成果,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核心技能培养,在此过程中,新媒体手段的应用要重实效,在必要、合理的前提下使用;课后,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学习、交流和评价。

三、做好资源共享和培训,惠及职校教师

虽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官网上能够观看到从2011年到2018年中职组、高职组一、二等奖的获奖视频,但是获奖作品的成果除了视频还包含教案、说课稿、微课、设计方案等,且在区赛、市赛、省赛中也不乏对应不同学科的大量优秀作品存在。建立共享平台,将获奖作品按照专业大类进行分类,让教师能远程学习这些优秀的教学案例,使教学成果能惠及每一位职业院校的教师。

同时,将获奖教师的教学分享会形成常态,以我校为例,从学校层面到系部再到教研室,邀请不同获奖级别、不同专业的教师,分享竞赛心得,特别注重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关注竞赛成果如何转化为教学实施。

为了将大赛深入融合进课堂教学,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尤为重要。以我校2018年组织教师参加的培训为例(见下表)。

培训涉及信息化设备和工具的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多个维度。其中,信息化设备和工具应用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的灵魂,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综合体现。职业院校只有扩大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范围,才能全面提升院校整体师资的信息化素养,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发展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在教学大赛中也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比赛中体现为教师将教学内容还原到生活,贴近职场,关注学生发展必备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品质和核心素养的提升。相信各职业院校也一直在探讨对应的策略和方法。

以我校为例,学校早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构建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育人模式(IPQ),以提升职业素养为主要目的,为学生搭建“1+X”的发展平台,“1”指一个核心(提升职业素养),“X”指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如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创新实践、创业实践、艺术特长、升学深造等。要有效实施IPQ育人模式,就需要落实分层教学,广泛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丰富通用能力课程资源,构建“三以一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更多的特色选修课;利用泛亚学习平台向全校学生开放更多的教学资源,并重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学业评价实行多样化改革。通过以上这些途径,帮助学生挖掘潜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我们期待在教学大赛的引领下,教师能够真正回归课堂、专注课堂、思考课堂,转变教学思想与理念,合理建构教学内容,并将先进的教育技术真正运用到课堂,为学生构建高质量、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忻叶.职业学校教学大赛的理念与追求: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方健华[J].江苏教育,2018(10):19-21.

[2]杜文艳.增强课程标准意识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感[J].江苏教育研究,2012(6):7-10.

[3]王乃国.IPQ育人模式立足职业素养的个性化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9-13.

[4]张云霞.信息化在职业素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培训,2016(6):53-54.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职业院校大赛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