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摘 要:吕剧是山东地方戏的代表剧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它的表演形式综合了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法,完美地融合了文学、美术与音乐等元素。戏曲进校园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潜在观众、传承民族文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活动。
关键词:弘扬吕剧 吕剧进校园 特色教育
近年来,人们对包括戏曲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逐步提高,戏曲进校园、进课堂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作为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吕剧也在逐步走进校园,走向青少年。
一、吕剧进校园的意义
(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目前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审美教育模式,主要是音乐加美术的传统结构,在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这种教育模式显然是不足的。将戏曲作为民族文化精粹引进校园,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还能促使他们在欣赏戏曲之美、体味人生百态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传播弘扬吕剧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不尽相同,吕剧是齐鲁文化的戏曲表现形式。吕剧的唱腔风格和代表剧目,处处体现着齐鲁文化的思想准则和山东人民淳厚质朴的性格特征。可以说,传播弘扬吕剧,是继承优良传统的有力举措,是传承齐鲁文化的重要抓手。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人们的文化选择越来越多,吕剧与诸多戏曲剧种一样,都处于文化竞争的漩涡之中。如此一来,保护与发展吕剧,不仅重要而且更有必要。
(三)提升民族文化实力
戏曲是一门现场的艺术,演员在实践中利用台上台下的交流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表演方法。戏曲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单向文化传输,而是传统文化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在校学生是戏曲表演的欣赏者和感受者,也是戏曲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他们被传统戏曲感染的同时,也为戏曲创作提供了新素材和新思路。戏曲会因为青少年的参与而得到发展,而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也将因此提升。
二、吕剧进校园的现状
(一)吕剧进校园的做法与成果
吕剧进校园活动开始较早,东营市牛庄镇自从1996年便开始实施吕剧进课堂工程。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吕剧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各级文化部门更加注重吕剧艺术在青少年特别是学生群体中的宣传,吕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也更进一步推广开来。活动形式从单一的进学校演出,演变为校园演出与校园授课相结合,活动对象则从中小学扩展到了大学,吕剧进幼儿园也正在尝试之中。
吕剧进校园活动的主力军,是各地的吕剧团、文化馆,这些单位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部分成绩。以广饶县吕剧艺术中心为例,从2013年开始着手探索实施吕剧进校园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吕剧进校园活动模式。一方面,抽調专业演员走进校园,从形体、发音等方面指导中小学生学习吕剧唱段与折子戏,为广饶县城的一小、二小、同和小学以及英才中学等学校开辟了每周专门的吕剧课;另一方面,组织暑期吕剧艺术培训班,挑选基础较好、学习兴趣较高的孩子进入剧团集中统一学习,全方位提升表演能力。近年来,广饶县培养了一批吕剧小戏迷、小票友,广饶县有7名孩子先后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
(二)吕剧进校园的问题与困难
虽然吕剧进校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也是显而易见、不可回避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戏曲进校园工程尚属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有关,也与吕剧剧种式微的现状有关。
一是吕剧进校园没有统一的方针和科学的办法。目前,搞吕剧进校园的单位和地区很多,从省直剧团到基层文化单位,从山东济南到江苏连云港,可以说有吕剧人的地方就有吕剧进校园,但是各地、各单位的实际操作方式、所用剧目唱段都不尽相同。虽然吕剧进校园工程的实施可以因地制宜,但是文化部门应当制定大致的规划纲要,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吕剧进校园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措施可行。
二是吕剧进校园存在表面化、不够深入等问题。因为工作人员没有完全意识到吕剧进校园的重要性、院团与学校沟通联系不畅、学生课业压力太大等原因,现阶段的吕剧进校园或多或少地存在“水过地皮湿”的问题,院团难以与学校、学生建立长期的互动机制,无法深入追踪青少年对吕剧的认知状况,而学生欣赏吕剧也仅仅停留在看热闹状态。
三是吕剧进校园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资源短板。首先,专业剧团有传承传统经典剧目、创作新文艺作品、参与各类演出等日常任务,参与吕剧进校园活动的师资力量不足;其次,吕剧剧目资源不足,常演的经典剧目不够丰富,符合学生心理年龄与欣赏水平、适合青少年学习演唱的选段、折子戏更是少之又少;另外,吕剧进校园还存在财力资源短板的问题。
三、吕剧进校园的建议
(一)精选内容,突出剧种地域特色
对于校园中的学生来说,他们了解戏曲、接触吕剧的机会很少,很可能会因为仅有的一次或几次现场体验而给吕剧评分定性。吕剧长期扎根农村,代表剧目以农村戏居多,因为很好地再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而深受农民欢迎,但如果将农村戏拿到学校演出,可能就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吕剧进校园的内容需要结合剧种实际、结合受众需要精挑细选,比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姊妹易嫁》,短小精悍、曲调优美的《借年》《喝面叶》等剧,都可以尝试进入校园演出。
(二)丰富形式,理论实践综合教学
目前,吕剧进校园主要有现场演出和教学教唱两种形式。现场演出可以较为全面地将吕剧的声腔、表演、服装、舞美展现给学生,但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影响不够深入,因而剧团在演出结束后往往增加互动环节;教学教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专人以科学的方法教授,操作难度较大、调用资源较多、活动周期较长且容易浅尝辄止。就当今情况来看,吕剧进校园活动应当在综合现场演出和教学教唱两种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模式、扬长避短,将更全面的吕剧艺术输送到校园之中。比如,进校园现场演出之后可以建立学生戏迷跟踪机制,做好定期回访工作,引导和培养校园戏曲爱好者;把教学教唱扩展到教授戏曲理论、戏剧文学、舞台美术、戏曲音乐鉴赏等方面,尝试将吕剧进校园与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结合起来。
(三)以点带面,试点工作总结经验
现阶段的吕剧进校园,虽有遍地开花之势,但也确实存在着方法不科学、活动形式化等诸多问题,要推动其健康发展,有关部门需根据上级关于戏曲进校园的意见办法,结合吕剧剧种的实际,制定一套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不妨先试点。一方面,试点工作要从剧团开始,打造几个吕剧进校园重点工作单位,采取什么措施、选用什么方法进校园,如何做好吕剧在校园中的宣传工作、做好与青年学生的互动交流,都应当是剧团进入校园后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试点工作要从学校开始,建设几个吕剧进校园实施基地,培育和引导学生吕剧社团的建立,从而推动吕剧从“进校”到“驻校”。吕剧进校园实施方案,需要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拟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优化资源,院团学校互促共进
相对于数量庞大的青少年观众而言,目前吕剧进校园活动只能涉及极少的一部分学生,如果要形成较大、较深远的影响,仅依靠现有吕剧剧团的力量是不够的,且不谈资金问题,仅是吕剧进校园所需的师资,解决起来就有一定难度。为此,院团与学校之间必须开展更深度的合作,提升吕剧进校园的师资力量。一方面,院团、戏校可以对中小学在校音乐教师开展集中培训,依靠他们完成日常普通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高等院校中的艺术教育类专业,可以开设戏曲鉴赏课程,由吕剧名家、戏剧理论家担任兼职教师,教授吕剧知识、教唱名家名段、传播吕剧文化,便于将来的艺术类教师从事乡土文化教育。
综上所述,戏曲进校园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潜在观众、传承民族文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活动。心系传统艺术发展的同仁们,都应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必须认识到戏曲进校园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应当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文化工程,需要周密地策划、系统地落实。
参考文献
[1]王立元.浅谈“戏曲进校园”工作经验[J].北方音乐,2018,(19).